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教育课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人民小学开展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了,我们构建起了以“体验,开放,综合”为特色的EOC课程体系。从选修课入手研究,到今天强调依据国家教材内容,深化教法改革,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我们的课程改革进入了立足学科的跨学科、跨知识点综合性改革的新阶段。
  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更新课程理念,开发、设计、执教了大量的优秀课例。以曹理红老师执教的劳动课为例,看似一堂做菜的劳动教育课,其中包含了数学、科学、人文、烹饪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去思考、体验和动手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EOC课程体系的特征,凸显了人民小学近年来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思考。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重新被提到和传统的德智体并列的高度。
  从古到今,劳动教育一直延续。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是有很大区别的。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劳动教育更加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从而逐渐生发出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劳动教育则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对人格品质、人格修养以及道德教化的价值。为此,甚至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将劳动教育与“修齐治平”结合的观点。
  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技能的传授,还包括劳动素养的培养,甚至包括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劳动情感的熏陶。学习劳动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今,许多应该孩子们自己做的事在家里往往被家长以各种理由代劳,一旦离开家长,孩子们低下的自理能力暴露无遗。学生生活中如系鞋带,穿衣服,扫地,整理书桌……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也包含了很多最朴素的情感养成、价值观培养。
  除了教授劳动技能,劳动素养的培养在劳动教育中同样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劳动素养对于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只有在劳动素养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够显现出来。
  从教育研究机构到各地各学校,对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如今正在成为热点。各种各样的学校劳动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组织学生从事农事劳动、工厂劳动、校园卫生劳动、家务劳动……你有你的切口,我有我的抓手。不可否认,这些内容的劳动我们学校也都在开展。然而我们的思考还在拓展,对学校教育而言,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课堂是学校主阵地,课程是核心竞争力”,真正扎实有效的劳动教育应该是落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落脚在每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
  “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以及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等。可以看出,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无论是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上,还是劳动素养的提高上,都是必经之路。“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大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而不像过去那样是一项简单的活动。只有进了体系,才能摆上位置。”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说。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不仅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劳动教育也就不仅仅是狭隘的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拥有积极参与劳动的态度,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正确劳动素养形成的关键。这样的劳动教育才是完整的,才真正成了教育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小学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技能的传授上,必须加强劳动素养的培养。对学校而言,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劳动教育,特别是劳动素养的培养,扎扎实实渗透在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我们也正在把这一教学理念不断落实,在摸索中寻找最优路径。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劳动教育中劳动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可以得到很好体现。课本中,有大量歌颂劳动、赞美劳动者的文章和诗篇,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到处都有劳动的印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力低下、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用劳动用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可贵精神。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经典诗句告诫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孩子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看法,会在语文课堂上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还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品与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是开展劳动教育最好的阵地。每一册《道德与法治》课本都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与劳动有关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实践出发,树立劳动意识;体悟家庭责任,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建构社会责任感,增强道德修养;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素养。
  数学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看重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的培养。现在,我们也在思考数学学科的劳动教育价值。数学本来就与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数学课涉及的劳动种类和场景极其丰富,是学生易于接受且熟悉的。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劳动问题,启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水平,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灵活性,是我们数学课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除了语文数学学科,其他学科同样有很多劳动教育的体现。体育本身就是对身体素养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与劳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音乐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注重的是审美和对美的创造。中国历来就有诗舞乐由劳动创造的传统认识,音乐和美术中的很多创造本来就源于劳动生活,这两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非常有价值。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则是培养创造性劳动、创新型劳动的重要载体,将传统的劳动技能融入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将带来劳动效率的提升、劳动精度的细化、劳动场景的智能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借助学科融合,扎根课堂教学,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在学校教育中变得常态化、具体化。我们不提倡为了贯彻劳动教育而在学科教学中另起炉灶,那样除了加重师生負担,也会脱离学科教学本来的科学规律。我们提倡在学科教学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中,努力发现和挖掘其中蕴含的,能够和劳动教育发生化合作用的学科教学知识点、学习点、生发点,从而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结构化、网络化、生态化。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重庆市政府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姜乃强
其他文献
编制,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同在一所学校,编内教师在这头,编外教师在那头,中间相隔的是待遇、福利、晋升乃至评聘的差距。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记者在调研中却发现,当前,虽然不少地区已做到编外教师与在编教师基本工资相同,但在奖金、补贴、社保、公积金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对待”。  四川一所城区小学的临聘
期刊
“没怎么感受到与在编教师的差异,大家一起工作,不会在意谁是编内谁是编外,但要是能有编制,我也希望有呀!”北京某中学教师陈星的话,道出了不少编外教师的心声。在我们采访的教师中,陈星的工作条件属于相对优越的,即便如此,她依旧觉得有正式编制更加心安,编制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对于绝大多数编外教师而言,“有编制”都是一份美好的憧憬。即使在某些地区,“同工同酬”制度的实施切实保障了编外教师群体的权益,但编制
期刊
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当下,抑郁症正困扰一些儿童青少年。虽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但家庭与生活环境因素不容小觑。  近日,國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抑郁症患者最小年龄低至四五岁”,全国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北
期刊
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自2002年建校以来,坚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办学理念,秉承“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办学精神,致力于打造养成教育特色,逐步在德育培养、教育教学和家校共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德育人,“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围绕“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思想,构建养成教育目标体系,研发卓越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五项实践课程,让学生兴趣盎然;传统文化研修課程,让学生知书明礼;节
期刊
劳动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劳动教育过程是一个连续性、一体化和多途径整合实施的过程。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和学校实际,创建并实施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指导下的全域劳动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路径之一:家庭劳动——在“我是家庭成员”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结合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学校设计了“我是家庭小成员培养计划”和“我是家庭小成员家校
期刊
“少了编制就好像少了光环。”这是不少编外教师的同感。  编外教师,是相对于在编教师而言的,指的是“在学校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不受稳定财政供养、未被纳入编制保障的一类教师群体”。编外教师的存在由来已久,数量庞大,积弊亦深。但长期以来,编外教师这一群体的现实处境、利益诉求以及引发的教育问题等,并未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期刊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走进新时代,要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章,就必须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诞生于1950年,前身是部队子弟小学,具有厚重的革命历史底蕴,自建校伊始就注入了红色基因、烙上了红色印记:周恩来总理曾亲切地勉励老校长陈立“你们的工作很重要,革命需要接班人”;叶剑英元帅亲自下令
期刊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获得过无数奖杯,这些奖杯中有一座与众不同——2020年度河南省扶贫攻坚奖“创新奖”。  河南省罗岭乡前河村花树凹,在郭爱和到来后,也开始变得“与众不同”——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变身旅游打卡地“爱和小镇”,办起了艺术展,建起了美育教室,为乡村孩子的美育“填沟”“拓路”。  艺术与扶贫,乡村孩子与校园美育,传统村落与现代“陶”源,因为郭爱和,连接在一起。  公益“快闪”:贫困山村里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将教学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为全面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提出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
期刊
2014年起,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坚持“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的办学理念,通过树立和培养教师的“五感”(对办学理念的认同感、对学校发展的归属感、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对专业发展的成就感、对自身价值的存在感),引导教师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职业认同、专业发展、课堂改革、培训学习、评价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来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培养“六有”教师(胸中有梦、课堂有情、发展有力、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