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留下自己的脚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龙安,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上的贡献,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世界的水稻产量因此提高了20%,中国的水稻产量因此提高了50%。
  颜龙安毕业于江西农学院,是红土地培育成长起来的院士。这位年过70的科学家,是我国最早育成“野败”籼型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人,是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一个秋高气爽、稻果飘香的日子里,记者来到江西省农科院访问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颜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明快,他愉快地回忆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水稻研究事业。他说:“科技人员要具备三个头脑,即政治头脑,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吃苦的劲头;经济头脑,要根据百姓和市场需求选择研究方向;科学头脑,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人生不单是岁月的刻画,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谱写,要脚踏实地留下自己的脚印。”
  
  (一)
  
  颜龙安,1937年9月16日出生于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乱环境中,他的大哥和妹妹都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致死,他自己在亲友的资助下才艰难地念完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他得以继续升入初中、高中学习。
  1958年8月,在萍乡高级中学毕业的颜龙安从乡邮员手里接到江西农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作为山村第一位大学生,这个充满求知欲望的青年是那样的兴奋和激动,但父亲颜石生却流露出难堪的神色:他用筷子敲了敲手中的碗,指着没有几粒米的红薯稀饭,叹道家里连吃饭都困难,哪来的钱供你上大学?母亲陈石香却希望儿子能走出这穷山村,说:“没钱不会想办法?我就是养猪婆卖猪崽也要让龙安去省城读大学!”正是年少时时局动荡,全家人食不果腹和祖辈三代务农的记忆,颜龙安自小就受到“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刻骨铭心的教育,对农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而上大学后又逢三年饥荒,饿得脸部浮肿的经历,让颜龙安逐渐明确了人生目标:消除饥饿,人人都能吃饱肚子。
  在江西农学院的4年校园生活里,颜龙安在农业科技知识的海洋中深潜求索,以至有3个暑假没有回家。为了分担家庭的读书开支,他经常利用休息日采挖药材或帮学校整理材料,几分几角地积攒些零用钱。1962年大学毕业回到萍乡,他不为一时的个人利益所动,主动放弃当时最走红的粮食、商业部门的工作机会,坚持要把自己所学的农学知识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尽一份力量。最后,他被分配到萍乡市农业局,开始了漫漫四十多年与泥巴、水稻打交道的科研生涯。
  参加工作以后,颜龙安长年在乡村蹲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1965年他帮助全国劳动模范彭光贤总结出一套高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并发表了“一披、二竖、三打倒、四落色、五攀弓”水稻高产长势长相、铁锅选种技术、快速催芽技术等论文,同时自己也在高秆变矮秆的育种实践中努力探索,选育出矮秆品种“萍矮58”、“萍矮1号”等。
  
  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将近半个世纪都无法破解的难题。为了实现“让人人吃饱饭”的理想,1969年,颜龙安开始把目标转向这个对全世界反饥饿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研课题。1971年春,他和回乡知青文友生受组织委派,到海南崖县南红农场,向我国最早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袁隆平先生学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进行第一次杂交试验的那天,颜龙安他们从8点钟下田,在烈日下连续奋战7个小时,完成了300多个颖花的异株授粉。一个月后,他们获得48粒种子。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怀揣着这48粒比金子还宝贵的种子,还有10万字的实验记录,回到萍乡。
  这些与野败杂交“生”出的后代种子,究竟是不育还是可育呢?更艰苦的探索还在考验着他们。当时没有恒温箱催芽,颜龙安的助手李汝广就向老农请教,用牛粪堆催芽。但5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动静。颜龙安急得寝食难安,嘴角起泡。他四处咨询,闭门思考,终于找到问题症结:带有野生亲缘的杂交后代种子可能休眠期较长。他和李汝广一路飞奔到试验田,从泥里把48粒种子一粒一粒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用湿润的药棉裹紧,再用塑料布包好,放进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枕着科研人员的心跳声,48粒种子似乎读懂了人们的渴盼,7天7夜后齐刷刷地探出了脑袋。
  1972年冬,颜龙安选育的“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经过南繁北育连续四代回交,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也在99.5%以上。我国首批野败不育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宣告选育成功,这在杂交水稻育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珍汕97A”为母本配组出的后代中,不乏叱咤风云的“豪杰”:“汕优2号”是全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组合;而“汕优63”、“汕优10号”、“汕优64”一直是国家认定品种优劣的区试对照“标杆”。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其中就包括颜龙安用“珍汕97A”选育的两个品种。历经35年的风雨考验,至今世界杂交水稻中还没有一个母本的贡献可与“珍汕97A”媲美,因为直到现在,她还在竭尽全力地为人类远离饥饿而“生儿育女”,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母亲”。
  
  (二)
  
  颜龙安属“牛”,对工作、学习、科研都有一股牛劲。
  “珍汕97A”的选育成功,敲开了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大门,也奠定了颜龙安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地位。但这是一场你追我赶的赛跑,在全国大协作的背景下,有上万名育种人员研究着同一个课题。继江西之后,湖南、福建也宣告育出了不育系和保持系。但恢复系仍然没有找到,“三系”还无法配套。要想胜出,没有什么秘密武器,惟一的办法就是竭尽全力拼搏。
  美国、印度、前苏联等国家,在选育出不育系后,均因找不到恢复系使研究长期搁浅。但颜龙安没有退却,他认定实践出真知。他坚持大做杂交试验,将自己育出的“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不育系与593个来自中外的不同品种(株系)进行测交,终于筛选出世界第一批恢复系,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配组完成了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优势最强的“汕优2号”等几个组合。这些组合在长江流域地区试验、推广,30年来累计种植面积高达3亿亩以上,增产粮食300亿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育种史上的奇迹。
  
  接踵而来的创造仍然充满艰险和辉煌。就在成功实现三系配套的这年年底,颜龙安又独辟蹊径,确立了新质原三系课题,即以栽培稻作母本,以野生稻作父本,反向杂交。经过5年数千次小测交试验,6年不间断的可育株与不育株育性分离试验观察,在25亩实验田里和50多万株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两株与众不同的不育系——“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这又是一个首创的世界奇迹:利用这种育种新质原,可以转换成各种中间材料,可为常规和杂交水稻提供各种利用途径,也可以作为轮回杂交亲本,缩短育种期,选育出农艺性优良的新品种,起着广阔基础的优良基因库作用。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颜龙安又开始了超高产杂交稻研究,并把育种方向由产量高、抗病虫害转为兼顾米质好。“汕优102”、“献优63”和后来的“新优63”、“新优752”等,均属超高产组合。其中的“献优63”,1989年在江苏试种,亩产900公斤(一季)。在1998年卸任省农科院院长后,他重点研究培育了“752”系列组合,每年均有四五个月扑身海南,带着助手、顶着酷热,试验配组。其中的“中育752”,米质最好,达到国际二级;“新育752”产量最高,亩产780公斤;“博育752”推广面积大,普种我国南方各省,还在越南种植;近年育成的另一组合“金育458”,又成了全省重点推广的超高产杂交早稻品种。
  
  (三)
  
  有人说,颜龙安是个幸运儿:1972年育成我国首批“野败”籼型不育系而轰动全国时,不过35岁;1981年作为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的主要成员之一,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也刚过不惑之年。全国劳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连续五届2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多少荣誉集于一身!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耀眼的光环背后,是他心系天下苍生的宽广胸怀,支撑着他在水稻科研的崎岖山路上执着前行。他毫无保留地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园地,把才华奉献给这项事业,一生无怨无悔。
  
  从1969年开始,颜龙安每年都要过两个夏天: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海南,为的是利用海南冬季气温高的特点,加代繁育。那时,从萍乡到海南,火车转汽车,过轮渡,光是路上就要辗转七八天。而稻种繁殖基地更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走的是砂子路,吃的是椰子饭,住的是茅草屋,睡的是棍子床;白天下田与蛇和蚂蟥作战,晚上睡觉有老鼠、蚊子捣蛋,还要时常提防台风、海啸的侵袭。为了事业,这个一米七多的男子汉,在他育出世界上第一个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时,体重只有48公斤,而且连续4年都没有在家过春节。
  对育种科研他如痴如醉,常常到了忘我的境地。1992年春,颜龙安被诊断患上了脑膜瘤,在北京一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出院回家养病刚几天,走路还不方便,他就在自家屋面上用几个小木桶做起水稻育种实验。这一年正是“新优752”开始大面积制种的关键时刻,因“新露A”是籼粳型杂交后代,在调节花期、花时及920用量上技术性较高。为使制种成功,颜龙安硬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在“新露A”幼穗分化期到海南,与助手们同住在农户家,下田由助手扶着他观察,为的是把准喷施920后“新露A”的开花及授粉情况。他就这样顶着烈日在田间晒了5天进行现场把关,助手们无不被他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
  颜龙安的案头上,摆着一部他2003年主编的近六十万字的专著:《杂交水稻繁制学》。他说,杂交水稻繁制学是从育种学栽培学分离出来的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这一著作,渗透了他5年的心血。中国农学会一位副会长为该书作的序言则直抒了这一著作的价值:“水稻种子从此由沿用普通栽培学理论和方法,跃升到采用新的特殊的原理和方法,过去实践中种种神奇、复杂、重大难题,均可迎刃而解,从而拓宽了杂交水稻领域的新思路,使繁种制种形成了新的技术体系。”无论是籼稻还是粳稻,无论是三系稻还是两系稻、再生稻,制种人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操作要领,该书成为育种科研人员和专业大户的实用参考书。
  
  (四)
  
  事业上,颜龙安是一位积极进取的领跑者。而日常生活中的颜龙安,显得那么淡定和淡泊。颜龙安告诉记者,他爱好广泛,会拉二胡、吹笛子,年轻时是班上篮球队和排球队的队员,现在喜欢种花和钓鱼。他说,他喜欢说话直来直去,喜欢简单的生活,喜欢和大家在一起轻松自如地工作。
  扪心自问,最让颜龙安愧疚的就是妻子游清梅。因为他自己一年有半年时间在海南育种,三个儿女基本上都是妻子一人拉扯大的,就连孩子出生时他都不在妻子身边。倒是三个儿女的名字敏、稻、雄,表现了他搞好水稻雄性不育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妻子对他事业的支持。
  颜龙安说,在他成长和成功历程当中,对他影响最大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母亲,是母亲的开明和坚持才使他得以完成学业和懂得科学兴国的道理;另一个是曾担任萍乡市市长的李友生,是李友生和组织上在人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他才能带领协作团队攻关夺隘,一路捷报。“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没有好的团队,就不可能成就江西杂交水稻的辉煌。”
  1983年从萍乡市农业局副局长调任萍乡市科委主任的十多年里,颜龙安亲自奔波,解决了不少知识分子的夫妻分居、住房和子女就业等问题,可从没有想过让家人搭顺风车。1995年出任省农科院院长后,颜龙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江西在水稻研究方面的优势,组建了江西省杂交水稻技术工程中心、江西省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大胆引进人才,跻身国家重点攻关行列,并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展杂交水稻领域的合作研究。为吸引人才、留住人心,颜龙安建了3栋高知楼,自己却住在旧房子里。
  “高超的专业技能+包容的协作精神=人才成长的摇篮”。颜龙安就是运用这个公式,加上亲历亲为的传授,先后让8名农业工人成长为农艺师,让十几名大学生成长为研究员、副研究员;蔡耀辉、朱成、姚秋英……一个个名字登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榜,而笑得最开心的,就是默默站在他们背后的颜龙安。
  2008年3月28日,在江西省科技奖励大会上,颜龙安从省委书记苏荣手中接过大红证书和100万元奖金,并被授予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颜龙安感慨地说:“从苏书记手里接过的,是省委省政府对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视和鼓励。有这样的支持,我们科技工作者信心倍增。”
  2008年10月,为加速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水稻品质,促进江西水稻育种产业做大做强,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以颜龙安为领军人物,围绕超级稻单产900公斤的目标,投资一千九百多万元在海南建设水稻南繁育种基地,这是江西目前投资最大的水稻科研项目。颜龙安表示,有了省委和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现在要做的是整合全省杂交水稻科研力量,组建一支团队攻关,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要做青年人的垫脚石,吸纳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团队,协作攻关,冲击世界水稻超高产纪录。
其他文献
消渴病胸痹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极高.寻找高效的既可降低血糖,又可防治冠心病等血管并发症的药物是糖尿病治疗学上亟待突破的课题[1].中医
会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疗效优势;临床路径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医学管理模式,有规范医疗行为
会议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 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组和常规降糖西药对照组,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
会议
一桩两岸联姻的婚事,让张兰受到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女明星大S的新晋婆婆,这位年方50的女人另一个身份是俏江南餐饮集团的女老板。张兰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喜欢她的人
本文报告了氯化磷酸三销对医院污水、游泳池水、浅井水、河水的消毒试验方法和结果。结果表明:医院污水消毒加入有效氯9mg/L的氯化磷酸三钠,作用1h后可达到GBJ48—83医院污水排
本文旨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和探讨.通过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医疗管理包括严格的血糖、血压控制和手术操作是治疗和预防DR、减少失明的主要措施,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78例,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
会议
目的:建立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方法:根据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代谢综合征的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筛选症状,确定症状对证候
会议
方法:经饮水摄入N-甲基-N′-亚硝基-N-亚硝胍(MNNG,150mgL-1)制作大鼠胃腺癌模型,饲以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添加的饲料(2.5mgkg-1和5.0mgkg-1)。于实验16、32周处死动物,进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16周
目的:评价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糖敏灵丸,每次12g,每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