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Sees的铁路高墩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研究

来源 :铁道建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跨越山谷、河流、公路或其他铁路线路等障碍,铁路桥梁在设计和修建时常采用高墩形式.高墩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空间变形特性导致其易受震害,而现有国内外规范对于此类桥梁的抗震设计仍存在盲区.以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新店子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程序对高墩桥梁的弹塑性动力响应及单向激励下的双弯曲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墩在地震作用下易在墩高中间位置产生塑性区;由于混凝土不对称开裂造成形心在垂直于振动方向产生偏移,则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垂直于激励方向的弯矩,即在单向地震作用下产生双向弯曲;产生双向弯曲的桥墩,其附加弯矩随着地震激励的增强而增大.
其他文献
为研究开孔钢板-FRP筋复合连接的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板结合部在横向角隅弯矩下的破坏特征和力学性能,设计了 3个横向抗弯试件,以不同的贯穿筋为研究变量,进行了横向抗弯静力试验,试验中贯穿筋分别采用相同直径的BFRP筋、GFRP筋与普通HRB400钢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贯穿筋的横向抗弯构件破坏特征不同,贯穿筋为普通钢筋的构件属于延性破坏,而贯穿筋为FRP筋的构件则表现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相比于贯穿筋为普通钢筋的试件,贯穿筋采用BFRP筋和GFRP筋的试件横向抗弯承载力及其延性均有所下降;贯穿筋为GFRP
研究分析了多水箱同步供水系统的原理及工程应用情况,针对某工程生活车的总体布置和用水量需求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该车供水系统的适应性方案,并进行了供水系统的试验和验证,确认该供水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1 000 t/40m简支箱梁推广应用,对相应的运架装备进行了系统梳理、分类;指出其要满足隧道口架梁、大坡度架梁、曲线架梁等工况要求;分析了高铁1 000 t/40 m箱梁运架装备成套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目前新研制且用于实际工程的3套高铁1 000 t/40 m箱梁运架装备的设备组成、主要技术参数、运架技术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1)这三套运架装备技术都满足高铁1 000 t/40 m箱梁运架要求;(2)在平原地区或过隧少的项目,选用第2套运架分体式架桥机(TJ-YLS1000/40运梁车
以某公路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对沥青纤维碎石封层技术在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过程进行探讨.先是对该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以及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而后分别从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方案确定、纤维碎石封层技术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通过论述给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骨料在混凝土中体积比例达到70%~80%,在混凝土中发挥了构架支撑等作用,传统混凝土中,骨料的强度对于混凝土力学抗压值有较大的影响,然而针对大流态混凝土,骨料的强度对混凝土力学抗压值的影响减弱.本文选用了辉绿岩、玄武岩、石灰岩及片麻岩四种粗骨料,设计了较低等级强度的C30、C50以及较高强度等级的C70、C90等四个大流态混凝土,探究不同强度粗骨料对大流态混凝土抗压力学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等级C30混凝土中,玄武岩、辉绿岩混凝土的28 d力学抗压值略低于片麻岩和石灰岩;石灰岩混凝土在7~56
农村公路的高质量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在日常养护及养护工程中,若由于养护不当,造成了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还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持续推进科学化、规范化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提升道路桥梁通行能力、使用寿命.通过对农村公路养护监管方面的分析,进一步对农村公路养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应用,结合实际以某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案的实践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分析后,可以给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海洋药学专业课程《海洋制药学》为例,寻求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围绕《海洋制药学》的课程目标,进行思政一体化设计,构建课程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和持续改进的闭环教学体系,探索课程“立德树人”的路径,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研究转速对水平转体桥梁结构受力及稳定性影响可为桥梁转体施工提供控制依据.依据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新型转体系统,建立1∶ 10转体模型,分析了不同转速下主梁、转台及驱动承力撑脚的应力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主梁倾角、驱动牵引力随转速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转体系统加速启动阶段,主梁应力随转动加速度的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以不同转速进行匀速转动时,主梁、转台、支腿应力变化率、驱动牵引力和主梁倾角变化幅度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桥梁稳定性随转速的增大而降低;上部结构配重增大会降低转动稳定性,实桥转体时建议转速控制在0.0
传统接触网支柱组立通常采取人工配合机械吊装的方式进行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大、安装效率低以及自动化程度差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接触网施工关键工序,开展基于视觉引导的接触网支柱组立装备系统研究.该装备应用重型装备集成设计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精确控制技术,由多自由度液压机械臂配合专用机械手,通过视觉引导板以及双目视觉相机对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安装位置进行拍照识别,经过空间坐标解算完成接触网支柱与基础的精准对位,从而实现支柱的自动安装.该装备显著降低了施工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