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P物质(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手术剩余正常皮肤标本取自笔者单位12例烧伤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
【机 构】
:
广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北一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物质(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手术剩余正常皮肤标本取自笔者单位12例烧伤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Fb并传至6~8代.根据DMEM培养液中培养物质的不同分为SP组(含1×10-6mol/LSP)、SP+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含1×10-6mol/L SP、3×10-5mol/L spantide)、空白对照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P、spantide对瘢痕疙瘩Fb(KSF)、增生性瘢痕Fb(HSF)及正常真皮Fb(NDF)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及凋亡率的影响;另取1×10-6mol/L SP分别培养Fb 24~120 h,以及SP组划分出1×10-9~1×10-5mol/L的浓度梯度,检测SP对上述3组不同样本中Fb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结果 空白对照组各样本Fb的A值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异.SP组KSF、HSF、NDF的A值分别为0.656±0.071、0.525±0.064、0.404±0.063,凋亡率分别为(1.5±0.3)%、(4.0±0.5)%、(5.5±0.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对Fb作用的强弱为KSF>HSF>NDF.SP+spantide组部分抑制SP对KSF的作用而完全抑制其对HSF、NDF的作用.SP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检测结果显示,SP对KSF的作用较HSF、NDF更加灵敏、持久.结论 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Fb增殖、凋亡的影响符合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特征,提示SP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高半胱氨酸(Hcy)与其他指标的水平。方法用酶法进行血脂分析,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ELISA法测定I
目前在说话人识别中常用的特征是线性预测编码(LPC)参数和美尔倒谱系数(MFCC)等.在说话人识别系统中我们首先使用美尔倒谱系数作为参数,然后将美尔倒谱系数和Lempel-Ziv复杂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IMP1在食管癌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3例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IM
建立了三通管复合胀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三通管液压复合胀形中,反压大小、加载路径以及加载时间等对胀形成形的影响。
The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
目的评估微创腰椎360°固定术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应用微创腰椎360°固定术治疗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5~67岁,平均56岁.腰椎滑脱16例,其中Ⅰ度13例
通过球磨机和棒磨机的工作原理比较,得出棒磨机具有比球磨机省电、煤浆大颗粒少、负荷容易提高等优点.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对原有球磨机进行了改造,并对两种磨机改造前后的运行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正常男性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方法选择15名正常男性志愿者行睡眠剥夺38 h,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作睡眠剥夺前后的PSG整夜监测.结果与睡眠剥夺前相比,正常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微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观察组)及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浆中微小病
提出了衡量神经信息编码的四个主要关键问题,其中不稳定的神经系统如何能得出确定的信息处理结果,这是一个看来十分矛盾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一个观念上的改变.提出
不同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多种不同模式.理论分析及各国的实践说明,尽管实现路径不同,零售竞争模式应当成为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与目前调节电力需求的方法相比,引入零售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