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新冠肺炎患者纳差效果评价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新冠肺炎胃纳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针对新冠肺炎(COVID-19)进行改良后的食欲问卷(COVID-19-AQ)对65例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前后对照的方式观察疗效;同时,将COVID-19-AQ初始评分<24分的患者(37例)归为纳差严重组,评分为≥24分且<28分的患者(28例)归为纳差一般组;所有6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八段锦(调理脾胃需单举)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的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3 d与7 d后与治疗前的COVID-19-AQ问卷评分.结果 全部65例患者在治疗7d后的COVID-19-AQ总分由21.52±3.92提高到31.22±1.88,疗效显著.治疗前,严重组的COVID-19-AQ总分和单项分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可以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纳差的临床疗效,这一康复治疗方法值得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推广普及.
其他文献
《五十二病方》中所记的“疾黎”,即中药蒺藜子,宋以后以蒺藜作为本品正名,今又名刺蒺藜.其原植物是蒺藜科蒺藜属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为广布种,现分布于全国温带地区,其果、花、苗、根皆可入药,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主要炮制成炒蒺藜、盐蒺藜两种,主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药用价值大、药用史达两千多年.这些内容反映出东周秦汉时期出土文献中的灿烂药学文化.
股骨是人体中的大腿骨,股骨上与髋臼形成髋关节,下与膑骨、胫骨等构成膝关节,可支撑起全身的重量,且股骨是全身最长的管状骨.老年人大多骨质疏松,身体素质欠佳,比年轻人更容易骨折,若骨折后治疗不及时,长期的卧床生活对老年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股骨骨折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缓解疼痛和肿胀、采用手术的方式来进行固定,中医常被用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长期卧床,所以在术后需要精细的护理.常规的护理方式的目的是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护理效果也得不到提高[1].P
期刊
研究显示,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发生闭经的概率高达17%~78%,导致部分患者只能中断治疗[1].现代医学中大多通过对患者雌激素、孕激素等调节而对月经周期进行调整,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也可能会加重精神症状,导致患者病情不稳定.西药治疗还会引发不良反应,不易长期坚持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有研究人员发现,采用中药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选取8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闭经患者,通过对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析了中药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期刊
急诊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中间环节,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手段广泛用于急诊患者的治疗.由于急诊患者大多就诊时间集中,且病情、年龄、疾病类型等均各有不同,导致急诊护理人员输液操作量大、应急事件较多,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导致护患矛盾的发生[1].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常规护理不适用于目前人流量较大的急诊护理,不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容易导致护患矛盾的发生.治疗性沟通护理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双向沟通,协助患者正确应对疾病,有助于促进护患交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2,3].目前治疗性沟通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干预效果尚未
期刊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病,起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来源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压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临床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漠然、动机缺乏、不愿与人交往、社会性退缩等,病程时间较久[1].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情感、思维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部分患者出现认知损害而产生攻击、激越等行为,给自身和他人带来危险.常规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病情改善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其依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的能力较差.心理护理不仅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对患者社会技能、行为训
期刊
目的 通过陕西省西安市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调研,发现西安地区中医药传统知识存续现状及特点,并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为中医药传统知识防御性保护及惠益分享工作提供资料.方法 组建多学科调研小组,通过表格填写及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研持有项目主要内容及持有人基本信息.结果 收到项目38项,其中单验方27项(占比71%),家族传承18项(占比47%),传承时间50~100年15项(占比39%),传承代数3~5代17项(占比45%),持有人年龄40~60岁13人(占比57%),14人在家执业或开办民间诊所(占比61%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在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研究发现,GDM的发生不仅可明显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风险,还可对子代远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1].GDM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可通过对机体IR的影响,参与至GDM的发展过程中,近年来已成为GDM发生机制的研究热点[2].其中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均为脂肪相关因子,可通过影响机体对胰岛素(INS)的敏感性,促进GDM的发生和发展[3].但是目前关
期刊
目的 根据郭诚杰国医大师的门诊电子病历,挖掘分析郭教授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的乳癖病的取穴及组方规律.方法 应用医院HIS+门诊系统导出227份病历医嘱信息,通过双份独立录入校对并整理,从选穴所属经络和配穴组方上分析郭教授取穴经验及组穴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来的65例典型处方进行整理,发现合谷、屋翳、乳根、肩井、天宗、肝俞和三阴交等穴位应用最广;“胸组穴”和“背组穴”等组方交替使用频次最多.结论 郭诚杰国医大师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的乳癖病合谷、屋翳、乳根三穴与天宗、肝俞、肩井三穴交替使用,兼有月经不调加三阴交穴,
在临床治疗中耐多药肺结核病指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对利福平、异烟肼等常用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该病症具有较高发病率[1].在全球范围内我国该病症发病率居首位.有效控制结核病发展是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关键.耐多药肺结核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疗程长、费用高、治愈难度大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2].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合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本文选取10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多学科协作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提高其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业等领域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频繁,颌面骨折患者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通常人体颌面的血流较为丰富,且此部位连接人体颅脑和颈项,也是机体内呼吸道及消化道的开端,其在人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颌面部位所涉及的腔窦及骨骼结构均较为繁杂,牙、舌等均需附着于颌骨,颌骨还会牵动人面部的肌肉及神经,在表情管理、语言、咀嚼、吞咽、呼吸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1].颌面骨折多是由于交通意外、坠落摔伤、外力撞击等系列因素导致,除了对患者面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外,部分症状严重者或可累及机体内各软组织器官,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