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8月我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患者81例,比较发生POCD与未发生POCD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术前平均动脉压、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脑梗死)、术前1周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ASA分级、认知功能障碍评分,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阻断期MAP、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EA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4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9.63%,POCD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组间发生率差异与趋势性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P-trend<0.0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大于70岁(OR=3.267,95%CI:1.53~7.02,P<0.05)、阻断期MAP较基础值升高<20%(OR=1.894,95%CI:1.17~2.46,P<0.05)、术前合并糖尿病(OR=2.661,95%CI:1.31~6.32,P<0.05)是CEA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1周服用他汀类药物(OR=0.721,95%CI:0.46~0.99,P70岁)、阻断期MAP较基础值升高<20%、术前合并糖尿病是CEA后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升高;术前1周服用他汀类药物是CEA术后POCD发生的保护因素,可以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OOK双球囊联合缩宫素对妊娠晚期产妇宫颈成熟度、引产效果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胎初产、胎膜完整、宫颈Bishop评分<6分、有引产指征、胎儿头位的300例妊娠晚期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用COOK双球囊放置30min后开始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及引
目的 探讨抗阻呼吸激励式肺量计对C、D组慢阻肺肺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C、D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抗阻呼吸激励式肺量计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RC)评分、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以及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并记录急性加重发生次数和住院次
目的 寻找和开展凶险型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保留子宫的手术新技术,探讨和比较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将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分为对照组(n=34)和实验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多种止血缝合法(“U”形缝合、“8”字缝合、B-lynch缝合)、Bakri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和髂内动脉栓塞术+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实验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将两组孕产妇术中的一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DR合并黄斑水肿患者94例(12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64眼).对照组仅采用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血清相关细胞因子[β2-
旨在探索长链非编码Tubb4b基因(lncRNA-Tubb4b)是否具有蛋白编码能力及其对Tubb4b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lncRNA-Tubb4b中添加起始密码子ATG、0/1/2个的T尾和Flag标记,通过构建载体、脂质体转染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lncRNA-Tubb4b蛋白编码能力进行分析;随后,构建过表达载体和合成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lncRNA-Tubb4b对微管基因Tubb4b的影响.结果 表明,我们扩增了添加0、1和2个T尾的Flag片段
为加深对DBI基因功能的探究,揭示其在牦牛生殖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采集健康母牦牛(3~6岁)繁殖周期不同阶段(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共分为9组,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牦牛DBI在繁殖周期不同阶段雌性牦牛生殖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定位DBI蛋白在雌性牦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1)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效果及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OSAHS患者110例,按照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诺和锐30治疗)和试验组(利拉鲁肽治疗),各5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检验指标、微血管病变改善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2.73%高于常规组78.18%(P<0.05);治疗后试验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内抑素、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常规组(P<0.0
目的 探讨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清创治疗,观察组采用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联合rb-bF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形成评分以及治疗1d、3d、6d、10d时血清IL-6、TNF-α、PC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美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猫传染性腹膜炎(简称猫传腹)是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以严重腹腔炎症为特征的高致死性传染病,然而对其病原的诊断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法,且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应用于兽医临床.因此,本研究通过描述一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诊治过程,探索针对该病的合理诊疗手段.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临床症状、生化分析、血常规等检测方法,实现对该病例的诊断,基于白/球蛋白比、fSAA等临床指标评估抗病毒药物GS-441524治疗效果,监控转归进程.结果 表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应用于猫传腹的诊断过程,经高剂量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
牛异食行为(PICA)是以舔食、啃咬一些无营养价值异物为特征的一种异常行为,大多研究认为,PICA是因某些营养素紊乱和生活环境受限所致.业已证明,肠道菌群与宿主营养代谢关系密切,肠道菌群-肠-脑(micro-biota-gut-brain,MGB)轴与动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日益被揭示.但PICA牛的营养代谢物变化与其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变化关系缺乏研究.本研究拟对PICA母牛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变化与无PICA临床症状的健康牛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探明肠道菌群变化与PICA的关系.在针对某集约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