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想起另一部书,《圣经》,也是这样开头的: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真是简明又壮阔的大笔,无一语修饰形容,却是元气淋漓,如洪钟之声,震耳贯心,令人读着读着竟有坐不住的感觉,所谓壮志陡生,有天下之志,就是这种心情吧!寥寥数字,天工已竟,令人想见日之初升,海之初浪,高山始突,峡谷乍降及大地寂然等待小草涌腾出土的刹那!
  而那一年,我十七,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本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圖画,但这“初”字背后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想来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的神来之笔,这件事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
  他想起了某个女子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在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她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刀,阳光把她微微毛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己的一幅裙子?一匹布,一如渐渐沉黑的黄昏,有一整夜的美可以预期——当然,也有可能是恶梦,但因为有可能成为恶梦,美梦就更值得去渴望——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天空上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
  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其他文献
文学家罗素说过:“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既然珍惜时间是创造者的助力,那么浪费时间就是幻想者的朝气。  小时候,老师、父母都将浪费时间视为一大罪过,如同各种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那时起,“珍惜时间”就行走在我的脑海中、意识中、行为中。  但是,自以为是的我并不是对此深信不疑,私自浪费时间的刺激感与“乐趣”对当时的我来说,仍是
考试前,妈妈送给了我一个杯子,我很不喜欢。  那个杯子不好看,甚至有些幼稚。妈妈让我带到学校用,我不乐意,就和妈妈吵了起来。  “这杯子很贵的!而且质量很好,你为什么不带去学校?”妈妈似乎有些失望,眼神却很凌厉,可是我满心的嫌弃也让我无所畏惧。“这杯子这么丑,你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吗?天天比钱,还不如给我买个我自己喜欢的地摊货呢!”妈妈听了很生气,正欲发火时,我已快速地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  风起,
6月17日一早,关于屠呦呦所属团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新闻刷屏。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疗法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发攻坚,在青蒿素抗疟原理、其抗药性成因以及相应的应势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今年4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同時,该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成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适应症的治疗,也点燃了大众对治愈红斑狼疮的期待。但屠呦呦教授
今日清晨,天刚转亮,眼还未睁开,窗外便响起了那再熟悉不过的吆喝声:“卖旧货喽——”细细一想,似乎好久未听得这样传统朴实的声音了。时代变迁,小时候那些徘徊在楼下的悠长音调,大多已被生硬、古板又尖利的电子女声所替代。这样一座古典的姑苏小城,失去了传统吆喝声,似乎也变得生硬起来。  细细听着此时楼下传来的那阵阵带着苏北腔的吆喝,凭着这声音,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太仓:原先那个充满了吆喝声的古朴小城…
发卡是女孩常用的饰品了,卡在发上牢固又漂亮,但我已经多年没有佩戴了,终日只随意用黑色的皮筋绑马尾辫,而我没想到,我将会用发卡,将我与母亲间的感情,牢牢卡住。  这日天气晴朗,我敞开窗户,让细密的阳光流泻进房间,收拾着东西,搜出了几个铁盒子。它们周身落满灰尘,铁锈味扑面,我启开,满满的竟全是发卡,早已陈旧的它们,折射着一点点阳光。  母亲瞧见,便把手中的家务活停下,她从我手中取过盒子的瞬间,我似是感
【真题回放】  社区,它是指特定的区域里,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构成的一个大集体,小区、村庄、养老院……是社区的常见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每个社区都流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都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值得我们用文字把它铭刻并与他人分享。 请以“社区的傍晚”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为偏正短语,“社区”是偏,用来修饰“傍晚”,表明“傍晚”的区域特征。从整体的构思上看,切勿把“社区”
因为失去,所以倍觉短暂;因为倍觉短暂,所以珍惜。  ——题记  一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遇见熟人只是微笑着点头,并不会拉家常聊天什么的。在家里,他常常静静地坐在藤椅上,两腿分开,手放在膝盖上,背挺得笔直,目视前方。他眼波流转,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二  然而,即使是外表再坚硬的人,他的内心也会有柔软的部分。祖父虽严肃,却同我一样喜爱甜食。不定期地,他会带着我去超市,说是嘴馋了要
微人物  1.68岁的陆振华是苏州常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顾问。他1973年开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并始终坚守在一线,早晨与孩子们一起打篮球、早锻炼;晚上,陪同他们晚自修,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星期日,与他们共同劳动……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哑父”。为了让“折翼天使”一个都不能少,他坚持为重残儿童送教上门,足迹遍及常熟10多个乡镇。48年的坚守,轄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陆振华说,只要身体允
读书,是生活中的一抹光,伴随着我成长。掀开书,一念起风声鹤唳,一念灭繁花似锦。  从我有记忆开始,家里的书房便堆满了书,爷爷讲究,在书房是绝对不抽烟的,只是干完农活后,沏壶茶,戴上老花镜,半躺在老藤椅上,眯着眼,趁着窗外的夕阳,就着田间的暖风,看几页书。有时爷爷也会带着我坐在梨花下看书,满眼山花如翡,我在阅读中成长。  阅读教会我认识世界。读完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五味》,我突然发现原来生活那么丰
从风雨中出走,从彩虹中归来。锦绣年华,于墨香氤氲中完成一份山河试卷。  ——题记  独沉书海,不念过往,不虑将来,于洁净的文字里采撷一抹宁静,将身心浸染一世清宁。看窗外那一隅迷蒙的天空,正是骤雨初歇之际,而我的思虑伴着字里行间的柔情已飘忽至浩然天地之间………  星辰凝望,月色满怀。从芬兰夜幕下交错着纯净剔透的黑与蓝到清冽似冰的山风拂面,刀剁斧劈的孤悬绝壁之下一个人神圣的仰望;从贝加尔湖畔清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