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们失意迷茫之时,总有一种精神,总有一些震撼,总有一份感动鼓励着我们前行。它来自于历史深处的强烈召唤,来自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真切思考,来自于对人性、对自身的深刻反思。一个有思考力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人,而曾国藩正是这样的人。
  想要多了解曾国藩,可读些关于他的传记,若要真正认识曾国藩,则更需要回到对他本身的探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成功地运用别样的视角、别样的风格与别样的思考来审视曾国藩的一生。
  正如大众视角下的传统观点,该书没有偏离构建圣人化鸿儒形象的基本方向,但不同于当代很多人关于曾国藩似的成功学范式文章,该书并没有将曾国藩从屡试不进到飞黄腾达,从失意谷底到重返人生巅峰,从兵挫湘北到克城天京的人生际遇作为主线展开,其求新之处才彰显出曾国藩为人的真正价值。

在细节中完成立体人物的构造


  细节中的曾国藩远比高居庙堂上的曾国藩真实可爱。他会在家书中对亲友殷切教导,会在衡阳兵败后欲求自杀,会在辞官守孝期间性情古怪,他还不讲卫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真实存在的有生命力与生命价值的人。就像哲学与史学的命题应当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正视一个有灵魂、有体温的人,这虽为小切口,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命题,通过这个小切口,引出大世界。你要把他当作自己,却不可他我不分,要把自己当作他,更要超越他。当复杂的人与复杂的人隔空交互之时,重要的是感受与共鸣,其它的不过是凭空捏造的想象。

着重刻画其哲学化的一生


  所谓的成功学与厚黑学只是后人赋予曾国藩的想象,而曾国藩是有自己的判断力与价值取向,他有独特的人生哲学,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如时人多喜博闻强识之辈,记忆超群之辈,以之为精明。曾有一轶事,尝贼夜半悬于梁,静待曾释书入睡,却未料曾之“笨拙”,数不能背而贼识之。这事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曾之‘拙’,但背后隐藏着的是他的人生大哲学。他反复多读,不留死角,寻求文章的内在逻辑,建设书本的知识体系,求知与求实齐存,从而避免了中国式思维的跳跃与散乱。这种“扎实彻底”的思维哲学在日后则表现为“结硬寨”“打呆仗”,表面耗时耗力,收益甚微,实则用己之财富粮足耗敌之积累军心,看似不胜,一胜则全胜。如果这是他的正面哲学的话,那么他的迷信则为侧面了。他占《易经》,读风水,信天命。他在其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呢?这正是问题所在。中国式智慧真正的宝贵之处在于荒诞的体系架构下大量的与这个架构也许没什么关系的经验。曾以最广阔的胸怀和最勤劳的态度去对待古人留下的智慧,穷尽他所能接触到的一切精神资源,通过不断吸取,去得到经验。也许某一天,这些经验与他真实的人生经验发生共鸣,更能让他醍醐灌顶。他研究的神秘哲学,一方面告知他命由天定,另一方面又启示他宇宙的规律可以被解锁,人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由自己把握。他相信命运,却不信运气,赌乾坤于俄顷,校殿最于锱铢,宁详勿略,宁近勿远,宁下勿高,宁拙勿巧,守拙方至巧,知天命而尽人事。

历史的天空


  曾国藩是那个时代偶然的一朵浪花,更是历史天空中掠过的一片云彩。昏暗的时代将他的一半染成污色。圣人的背后,敛财行贿,建私人金库,搞厘金等何曾不是历史的选择?正是这个充满矛盾的时代造就了这个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的人,给了他几分色彩。但人们不会从俯察角度审视云彩的黑暗面,当人们抬头仰望时,还是会惊讶于漫天阴云中的一片圣洁,落日余晖里最后一丝光亮。当历史的接力棒交接到他手上,他沒能恢复社会秩序,也无法指引国家方向,重建世道人心,他甚至在岁月的冲刷下由愤青变成了滑头。但这仍然不能阻碍他坚守本心。他守住了一个文人的道德底线,保持着那些理想化的政治诉求。虽曰悲情,岂可痛哭,士以全力,功过任人语。谁又能倾听帝国余烟中,

映照在夕阳里那最后一个圣人的诉说?


  如何过好这一生?这是曾国藩毕生思索的问题,也是该书最本质的内容、最宏大的主题。答案何处寻?它飘荡在广阔的人生际途上,飘荡在历史的天空里,更飘荡在每一个有思考力的人的心中。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哲人一样探索,或许有一天,也能像哲人一样被铭记。
  (指导老师:高星云)
其他文献
佛说: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出世时,呱呱坠地,青葱少年,一眼之念,即是暮年。光阴飞逝,已随南下的木舟隐于浩渺烟波,那片刻流转的只有佳人眼中蕴水的柔波;青青岁月早已不再徘徊,随凛冽寒风,堪折北国落梅一朵;来时的路逝去踪迹,任凭黄沙漫天,抹去痕迹。我不禁想,是物镜变换难以琢磨,还是时光过于匆匆?  暮春将至,残红狼藉,阁中人儿满腹愁。几滴胭脂泪落案,掷地有声,晕开几许亡国愁。窗前仅有的花朵落尽残叶,
期刊
海子如他的名字一样。  他既像大海般汹涌多变,又如大海般安静平稳。他的诗歌的种种变化就如同海的一年四季,随着时间的交替,不断衍变出不一样的生命层次。旁人眼里无数的灵魂苦痛或者是不值一提的所谓风景,在海子短短的一生里都生长出属于他的、无数的、金色的麦田。在那里,雨水恣意浇灌,爱情生长在草木之间,他变成那里唯一的国王,也许他的身体也可以不再流浪,那里的太阳洒下温柔或者激烈的光,而那片麦田,就叫作诗歌。
期刊
洛阳,这个词语在我的脑海里萦纡千万遍,好像有什么魔力一般。每每想到这个名字,我的心便很纤弱,很柔软。  初到洛阳,是下午了。因洛阳环山,所以气候微凉,却不似栾川那般寒冷。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踏入洛阳,便有想哭的冲动。许是音乐的缘故?后来才我明白,这座城市的沥青路下掩埋的,是曾经的风华正茂。  周围浓密的树木掩映了不合群的现代化建筑,车子驶向龙门石窟。一路上,我想到了很多经年往事,请允许我提笔重书。
期刊
我们都是在时间的表盘上追逐秒针的影子,沿着固定的圆弧拼命向前,却又在每一个震颤的滴答瞬间不尽回望。寻寻觅觅,凄凄惶惶,恍然间发现来时路上碎了一地的记忆胶片,匆匆借过,不语不言。  是外婆告诉我的,换牙齿是不疼的,就像她那厚嘴唇之间的几个空洞一样。是外婆告诉我说,上牙齿脱落了要埋在土壤里,这样新的牙齿便会快点长出来,在大地甘露和阳光照耀下,旧的牙齿最终会变成一颗小水晶。是外婆告诉我,等到秧苗及腰,豆
期刊
张岩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曾在《政法论丛》、《民间法》、《人权》等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业余写作。  母亲生日那天,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叽叽喳喳地聊着生活中的琐事。母亲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或是面露惊讶,或是轻声叹息,或尴尬地笑笑。我深知,几近古稀之年的母亲怎么能够清楚成年儿女们的生活呢?她只不过是怕扫了我们的兴。酒过三巡,我试图寻找一些母亲感兴趣的话题,所谓母亲“感兴趣的话题”不过就是老家
期刊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2,摄帽弛带3,隐4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5,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6,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7,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8,
期刊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约为至交。性情耿介,不干谒权要。家无担石,也安然自如。韦皋为剑南节度使,曾召其致幕府。累官左拾遗,官终至虞部郎中。他曾流寓长沙,迁谪江右。苗发《送司马署之苏州》中云:“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由此可见司空曙在外留滞之久。他有《司空文明诗集》传世。  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
期刊
罗张琴江西吉水人,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获冰心散文奖,井冈山文学奖,白鹭洲文学奖等,有作品入选多种散文选本。  我认识鹤很晚。去年11月见到它之前,它已经在鄱阳湖寒来暑往不知多少年了。  我知道鹤却很早,仿佛它从来就亭亭而立在我生命的源头。  我的姑婆,喜欢绣花,绣功了得,我许许多多的小衬衫、小裙子,一经她手,便开出一个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来。普普通通的布鞋因为多了一只可爱的小虎头或一双机
期刊
你是天地沙鸥,我是原野碧树,你我,相隔千里。  ——题记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或许是南风知晓了我的情意,于是在一个寂静的长夜,随一缕明月,将我的无尽思绪,携到你的苍凉西洲。此刻的距离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似风一样欲言又止,飘散天边。可惜你我之间山南水北,你我之间人来人往,好似“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如西施与范蠡,相识于清清浣纱江畔,日久生情。国家危亡,范
期刊
秋已经很深了。层层秋雨,几多秋凉;一夜风疏雨骤,晨起满地萎黄。大概整个北中国都在落叶,叶落在莽莽苍苍的原野上,落在千山的深涧幽壑中,落在青灰色的长安城里,也落在每一个觉知流年似水的人的心上。  这渐深渐浓的秋,让我想起中唐诗人们:安史之乱这场暴风骤雨宣告了盛唐华丽乐章的终结,之后虽有宪宗、宣宗励志奋发,试图一挽颓势,他们也的确创造出中兴局面,但这不过是寒冬来临前的小阳春,江河日下的唐王朝无可挽回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