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典型应用与展望

来源 :高电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数字经济的推动,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数字孪生技术基于数字化标识、自动化感知、网络化连接、普惠化计算、智能化控制和平台化服务等信息技术体系,为推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该文基于数字孪生的概念、基本架构和特征,提出了数字孪生电网的内涵,构建了数字孪生电网的框架,阐释了数字孪生电网的运行模式,分析了数字孪生电网的关键技术,并从设备层、电网层、业务层和运营管理层4个层面提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企业可实现的典型应用,为数字孪生电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
其他文献
文章简述了Sadaer™粗纱捻系数设计的必要性,针对不同的捻系数,通过对纱线强伸性、纱线条干、毛羽指数等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粗纱捻系数对这些关键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纱捻系数对后序制成的纱线的强伸性能以及条干均匀度影响较大,但是对纱线毛羽方面的影响较小;在一定的纺纱参数调整范围内,随着粗纱捻系数的逐步增大,纱线的强伸性及条干均匀度均可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可以实现提高成纱条干水平、改善成纱毛羽的纺纱效果。
文章以07绒衣裤复合针织面料的设计和生产为例,探讨此类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特点,为今后类似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智能制造与协同制造技术的探索,是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推广与应用对行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随着产业升级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协同制造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文章分别从企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结合纺织服装智能化发展特点和协同制造相关技术特点,探究纺织服装领域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推广瓶颈与相应措施建议;通过结合服装产业内部的协同现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和平台等情况,对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现状进行分析和有益的探讨。
为了研究动力锥贯入仪(dynamic cone penetrator,简称DCP)快速检测砂类土路基压实性能的合理性,本文以某海岛公路项目为依托,通过在砂类土路基地段进行DCP、现场CBR测试、压实度三项平行对比试验,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三项测试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DCP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检测评价砂类土路基压实质量和承载能力的方法,并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塑限是土的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为了比较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和滚搓法这两种土的塑限测试方法的精密度,按照《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GB/T 6739.2)的规定,制备了 5个水平的样品,组织9家实验室开展了精密度协作试验.采用曼德尔统计法、科克伦检验和格拉布斯检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一致性和离群值的检验,剔除2组离群值后,依据《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6部分(GB/T 6739.6)对两种塑限测试方法进行了精密度比较,最后给出了不同技术活动中选择塑限测试方法的建议.研
以广州地铁十四号线规划验收为例,研究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展盾构隧道的工程测量及三维重构的技术方法。首先采用全站仪布设控制,对地铁站台及区间隧道进行扫描,获取高精度激光点云数据;接着采用凹面算法和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提取隧道中轴线、横断面等隧道工程测量成果;最后基于断面采用拉伸放样建模方法,建立了隧道的三维模型。本方法测绘成果丰富,克服了常规测量方法环境适应能力差、效率低的缺点,为隧道工程测量、
将建筑垃圾、水泥及粉煤灰按一定配合比组成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可大大节约工程成本,对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在再生骨料含量、粉煤灰掺量、水泥掺量三个因素作用下,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三个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通过试验研究,选取最佳配合比,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地基处理,并通过静载试验对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证明了其适用性.
为了摸清生态环境现状,找出潜在污染,基于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成果数据,按照基本现状统计、综合分析评价、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内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缓冲区分析、热力分析等方式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调查污染源、垃圾场站、危险废物处置场、堆放物等地物要素的分布、数量、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河湖(50m缓冲区内)范围内均存在潜在污染
近年来,随着格尔木河水电工程建设的推进,格尔木冲洪积扇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改变导致水资源结构有所调整,其中地下水补给量如何变化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收集了长序列的格尔木河水文观测和水库运行资料,分析评价水电工程修建后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补给量,重点分段评估了河水渗漏量,得到研究区的补给量为:丰水年247.0×104m3/d,平水年211.8×104m3/d,枯水年197.5×104m3/d.评价结果充分考虑了水电工程运行对地下水补给的长期影响,为区域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提供
为提高观测方案效费比、改进探测能力,探索了一类车载光学测量设备的观测任务调度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将观测任务调度问题建模为一个寻找最优观测方案的数学问题,结合设备的性能特点,给出了观测方案的数学描述,梳理了观测方案应满足的约束,提出了评价观测方案质量的指标,进而利用多属性决策方法来计算不同方案的总体效能,并排序获得最优方案。仿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对车载光学测量设备的运用实践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