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生上网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高校校园网建设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校园网建设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主旋律、主渠道教育控制力、影响力的削弱
通过联接互联网,高校校园网所带来的海量、丰富、庞杂甚至混乱的,良莠并存、泥沙俱下的信息资讯,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过的。广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信息接受的同一层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形成的主旋律、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教育控制力、影响力必然受到极大的削弱。
2.主流价值观优势地位的丧失
自由和开放的特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自由发挥、高度共享的空间。校园网不可能相对封闭地存在,与互联网的联接使大学生得以更为海阔天空地遨游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网络世界中,任何信息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依靠自身的特性和对信息选择者口味的迎合来赢得传播扩散。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黄色信息、黑色信息、灰色信息使得网络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庸俗化和灰色化。在这种取向下,即使再阳春白雪、象牙之塔的高校校园网,也不可能独掌危局,保持其主流价值观的优势地位。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淡化
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是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实践证明,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教育效果,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网的建设,使得网络成为高校的一种无处不在的物质现实,渗透到了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网络文化现象。网络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甚至生活方式,许多大学生的课余兴趣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渐被吸引、转移到网络虚拟世界上。此外,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先硬件建设,后软件建设,重视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而相对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许多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教职工的工作效率不升反降、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离开校园等现象。因此,校园网的教育功能不但没能加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的空前复杂
网络空间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又是一个信息垃圾场,必将对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以及人格、心理、情感、社会交往等产生空前复杂的影响。如:网络的易逝性特征,容易使得大学生感受到对现实社会发展方向和自己未来的前途命运无法把握,从而产生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倾向;以“ID号”的身份进行隐蔽性很强的网络生活,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和法律意识的淡化;网络的虚拟特征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的虚似交往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成功体验而出现了逃避现实的非人性化的交往倾向,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和人格障碍;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变得孤僻、自我中心,出现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网络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学生取得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和全面性甚至还会超越教师,教师因为对信息的垄断性占有而自然生成的权威受到了质疑。由教育信息化带来的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走向,是由传统授课方式向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的转变。网络学习模式,将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造成现实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的逐渐萎缩和师生关系的淡漠和日渐疏远。大学生对于网络学习这种新型方式的新奇感和迷恋,以及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反感,会导致他们不再容易接受、甚至质疑教师的灌输性教育。在这种转变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会比较难以把握自己的合适的角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二、校园网建设过程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提高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引导和把握能力,提高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应对能力。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表现在,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兴趣,要有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承当富有挑战性任务的勇气,要具备引导、激发和鼓励创新行为的能力,要有坦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的胸襟,要尊重并欣赏学生的个性,要善于发现并赞许学生富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要理解、宽容学生的创造过程出现的错误,并帮助他们积极改正。
对学生而言,作为校园网的主体参与者,同时也是校园的建设者,要在积极参与校园网的信息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承担起作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的义务和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法律、道德责任意识;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抵御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
2.以传统校园文化的数字化沉淀为核心内容,加大“红色网站”的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水平
在网上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前提是,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以科学、文明、健康的内容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达到教育效果。目前,许多高校在校园网上建立学校内部的思想教育工作网站或主页即“红色网站”以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这些网站没能赢得大学生的“点击率”。“红色网站”要有生命力,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其建设理念必须是要符合现代网络生活特点、要适应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甚至要首先迎合学生兴趣需要。
“红色网站”建设者要树立平等、民主的网站建设理念,放下传统“卫道士”式的说教姿态,遵循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网络交流原则,同时,也要相信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相信大学生的道德价值水准、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在“红色网站”建设过程中,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适应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需求,充分吸收传统校园文化资源,将传统校园文化进行数字化沉淀,建设网上校园文化生活平台,将会大大增强“红色网站”的亲和力,提高网站的“点击率”,进而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达到网上教育的目的。网上校园文化生活平台应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管理的方便性、界面的友好性以及良好互动性,为师生们进行数字化的思想交流创造条件。要组织专家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多媒体思想教育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构筑技术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校园网的信息监控工作
网络世界的某些问题,如黑客、网络犯罪等都建立在特定技术的基础上,因而也可以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如购置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配置。在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中设置信息“过滤器”,在网页浏览器中内置不良信息过滤软件,保证技术人员有足够精力给予维护和管理等等,以构筑防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的技术防线,保证网上信息的文明、健康。
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加强网络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校园信息控制与管理。
做好信息监控工作。通过网络管理规定对国家认定不合法的网站实行控制,预防信息污染问题的出现。时刻注意网上动态,及时对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删除有害信息。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组织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改变目前校园网络信息资源方面普遍存在信息内容太少、信息更新太慢、网上关于专业及科研方面的信息缺乏等问题的状况,掌握网上信息交流的主动权。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聘请思想先进、观念新、反应灵敏、应变能力强、富有敬业精神的青年教师、学生骨干等人员,组建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教育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一定网络信息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共同参与校园网的建设。让这些人员担任校园网各网站、版块、栏目的站长、版主等,参与交互性较强的网上栏目,营造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网上思想交流氛围,以增强校园网的特色和吸引力。
加强对网络技术、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法律意识,使他们在岗位上自觉地站好岗、把好关。加强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干部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政工干部能够掌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原则、规范、技能,提高政工干部运用网络开发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实际需要。
一、校园网建设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主旋律、主渠道教育控制力、影响力的削弱
通过联接互联网,高校校园网所带来的海量、丰富、庞杂甚至混乱的,良莠并存、泥沙俱下的信息资讯,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过的。广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信息接受的同一层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形成的主旋律、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教育控制力、影响力必然受到极大的削弱。
2.主流价值观优势地位的丧失
自由和开放的特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自由发挥、高度共享的空间。校园网不可能相对封闭地存在,与互联网的联接使大学生得以更为海阔天空地遨游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网络世界中,任何信息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依靠自身的特性和对信息选择者口味的迎合来赢得传播扩散。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黄色信息、黑色信息、灰色信息使得网络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庸俗化和灰色化。在这种取向下,即使再阳春白雪、象牙之塔的高校校园网,也不可能独掌危局,保持其主流价值观的优势地位。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淡化
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是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实践证明,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教育效果,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网的建设,使得网络成为高校的一种无处不在的物质现实,渗透到了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网络文化现象。网络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甚至生活方式,许多大学生的课余兴趣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渐被吸引、转移到网络虚拟世界上。此外,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先硬件建设,后软件建设,重视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而相对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许多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教职工的工作效率不升反降、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离开校园等现象。因此,校园网的教育功能不但没能加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的空前复杂
网络空间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又是一个信息垃圾场,必将对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以及人格、心理、情感、社会交往等产生空前复杂的影响。如:网络的易逝性特征,容易使得大学生感受到对现实社会发展方向和自己未来的前途命运无法把握,从而产生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倾向;以“ID号”的身份进行隐蔽性很强的网络生活,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和法律意识的淡化;网络的虚拟特征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的虚似交往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成功体验而出现了逃避现实的非人性化的交往倾向,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和人格障碍;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变得孤僻、自我中心,出现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网络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学生取得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和全面性甚至还会超越教师,教师因为对信息的垄断性占有而自然生成的权威受到了质疑。由教育信息化带来的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走向,是由传统授课方式向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的转变。网络学习模式,将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造成现实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的逐渐萎缩和师生关系的淡漠和日渐疏远。大学生对于网络学习这种新型方式的新奇感和迷恋,以及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反感,会导致他们不再容易接受、甚至质疑教师的灌输性教育。在这种转变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会比较难以把握自己的合适的角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二、校园网建设过程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提高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引导和把握能力,提高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应对能力。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表现在,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兴趣,要有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承当富有挑战性任务的勇气,要具备引导、激发和鼓励创新行为的能力,要有坦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的胸襟,要尊重并欣赏学生的个性,要善于发现并赞许学生富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要理解、宽容学生的创造过程出现的错误,并帮助他们积极改正。
对学生而言,作为校园网的主体参与者,同时也是校园的建设者,要在积极参与校园网的信息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承担起作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的义务和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法律、道德责任意识;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抵御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
2.以传统校园文化的数字化沉淀为核心内容,加大“红色网站”的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水平
在网上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前提是,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以科学、文明、健康的内容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达到教育效果。目前,许多高校在校园网上建立学校内部的思想教育工作网站或主页即“红色网站”以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这些网站没能赢得大学生的“点击率”。“红色网站”要有生命力,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其建设理念必须是要符合现代网络生活特点、要适应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甚至要首先迎合学生兴趣需要。
“红色网站”建设者要树立平等、民主的网站建设理念,放下传统“卫道士”式的说教姿态,遵循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网络交流原则,同时,也要相信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相信大学生的道德价值水准、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在“红色网站”建设过程中,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适应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需求,充分吸收传统校园文化资源,将传统校园文化进行数字化沉淀,建设网上校园文化生活平台,将会大大增强“红色网站”的亲和力,提高网站的“点击率”,进而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达到网上教育的目的。网上校园文化生活平台应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管理的方便性、界面的友好性以及良好互动性,为师生们进行数字化的思想交流创造条件。要组织专家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多媒体思想教育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构筑技术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校园网的信息监控工作
网络世界的某些问题,如黑客、网络犯罪等都建立在特定技术的基础上,因而也可以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如购置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配置。在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中设置信息“过滤器”,在网页浏览器中内置不良信息过滤软件,保证技术人员有足够精力给予维护和管理等等,以构筑防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的技术防线,保证网上信息的文明、健康。
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加强网络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校园信息控制与管理。
做好信息监控工作。通过网络管理规定对国家认定不合法的网站实行控制,预防信息污染问题的出现。时刻注意网上动态,及时对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删除有害信息。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组织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改变目前校园网络信息资源方面普遍存在信息内容太少、信息更新太慢、网上关于专业及科研方面的信息缺乏等问题的状况,掌握网上信息交流的主动权。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聘请思想先进、观念新、反应灵敏、应变能力强、富有敬业精神的青年教师、学生骨干等人员,组建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教育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一定网络信息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共同参与校园网的建设。让这些人员担任校园网各网站、版块、栏目的站长、版主等,参与交互性较强的网上栏目,营造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网上思想交流氛围,以增强校园网的特色和吸引力。
加强对网络技术、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法律意识,使他们在岗位上自觉地站好岗、把好关。加强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干部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政工干部能够掌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原则、规范、技能,提高政工干部运用网络开发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