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层面对当前国内高等院校的通识课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现行的通识教育的见解,探索高等院校通识选修课的有效管理模式,完善国内高等院校通识课程体系,以实现通识教育中通识课程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通识教育;通识课程;课程管理
  一、通识课程发展现状
  (一)教师层面
  1.课堂管理
  在课堂管理中,高校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通识课堂门可罗雀。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以及周围环境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复杂的组织体系。[ 1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能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课堂交流和互动是保障课堂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然而,由于不少教师上课时只进行单向授课,很少考虑增加课堂教学活动新元素吸引学生关注度,导致学生对通识课堂兴趣度不高,甚至对通选课产生倦怠心理。
  2.授课方式
  在授课方式上,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一般以单向传授灌输为主。然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单调乏味的授课语言以及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容易形成教学的“单向刺激”,导致学生对通识课堂产生反抗抵触情绪。
  3.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我国通选课教学内容保守僵化,缺乏灵活性和新鲜感,学习方向宽泛而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高校教师开设的通识课程一般与自身所学专业有关,然而,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开设课程往往具有局限性,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短板,忽略了学生学习内容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个体感受体验的内在联系,使得通选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宽泛,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往往只能接触表层知识而难以深入发展自身兴趣或钻研相应的课程。
  (二)学生层面
  1)在学习态度上,高校学生对通选课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欠缺学习主动性。2)在学习表现上,高校学生的通选课课堂纪律行为懒散。在课堂纪律行为方面,大学生的选修课全勤率较低,近半学生有过逃课缺课现象。许多大学生把通选课当作了一种“闲暇教育”。3)在学习效果上,高校学生的知识收获少。在态度不端,行为不正的情况下,大学生在通识课程上的知识收获寥寥,再加上通识课程大都是跨专业的选修课,通识基础薄弱,学生难以形成健全的通识知识和能力架构。
  (三)学校层面
  1.教育目标
  我国许多高校的通选课的教育目标并不明确。在高校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通选课的学分制度要求,对通选课的目标模糊不清,只是通过开设几种门类的通选课作为通识教育的方式。拼凑式积累起来的通识知识正是教育目标支离破碎的表现,这种知识只能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的谈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视野和精神境界。
  2.课程设置
  在我国高校中,通选课体系的设置不合理。在通选课设置方面,其一,我国通选课的结构设计脱离整体构建,课程结构失去平衡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种类和数量较少,课程泛而不精,枯燥乏味,缺乏像专业课程般具有理论融合的强实操性的实践技能类课程,难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实际需求开设真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其二,我国高校开设的通选课缺乏本校学科特色和中国本土特色。在我国高校中大都采用以课堂普通知识传授的通识教育实践形式,形式单一而缺乏特色。
  二、构建合理的通识课程设置与管理模式的建议
  为了构建较为完善的高等院校通识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有效管理模式,针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选修课存在的种种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在通识课程体系中转变教育观念,厘清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实现“通专融合”培养制度。首先,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需转变“重专轻通”的教育思想,平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其次,厘清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内在联系。《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以语言的方式写下了这样的话:“贫乏的专业主义”与固守成规的知识最终将在最贫乏的保守主义中结束。[ 3 ]国内普通高校的专业过细分工,导致学生的知识架构体系失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非是独立生存、互不相干的教育体系,只学习专业知识会造成知识的僵化,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应当尽可能打开自己的视界,通过通识教育以注入新的知識源泉。再者,构建起高等院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融合的培养制度。“通专融合”的培养制度建设旨在让高等专业教育缺什么“补”什么,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知识体系的均衡性,从通识教育学科中借鉴吸收精华。[ 4 ]同时,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基础和素养,通过与专业教育知识体系的有效衔接,使得通识课程开设更具针对性,大力提升教学效果。
  2)借鉴国内外经验,在模仿中自我创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模式。我国高等院校应当打破原本的课程模式壁垒,大胆借鉴国外经验,在模仿中创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体制课程模式。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可以借鉴和效仿美国圣约翰学院开设的名著课程制和牛津大学实施的导师制,建立起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名著研读学分体制课程模式。我国是五千年经典历史文化的国家,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流中,无数的文人雅士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典著作。名著经典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5 ]部分高等院校可通过设立学分制度,把名著研读通识课程划分为经部、子部、史部、集部四大板块,要求本科学生四年间修够10个学分不同名著经典板块的通识课程。在高等院校设立通识选修课经典研读班,实施小班教学制,并配备一名专职的导师。导师鼓励高校学生攻读不同种类国学名著,学生从名著吸收知识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导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深刻思考经典文化的精髓,从而构建起中国本土特色的名著研读学分体制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海蓉.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 哈佛委员会李曼丽.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report of the Harvard committee[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菊青.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5(10):64-67.
  [4] 吴兰飞,刘西国.关于校通选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169-171.
  本项目为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立项项目
  指导老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周可桢副教授、陈智旭副教授
其他文献
开展所属院校实验室评估的经验。鉴于这次评估工作做得比较细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期继续刊出对这次评估体系的一些改进建议和实践体会,以期推动各部委及省市对所属高校实
自组电位差计实验的设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光忠电位差计实验是大学物理的基础实验之一,它运用了补偿原理和比较测量方法,准确度高,测量结果稳定可靠。一般实验教材中都偏重介绍
摘 要:钳工是一种万能型工种,技术含量高、技术级别高、技术技能知识广泛。该课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的学习过程。钳工实训不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灵活性强等特点,应用广泛。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钳工实训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情谈谈自己在实训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职教育;钳工实训;教学模式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钳工实训”
微机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中的应用翁来杨皓杨炜(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200030)收稿日期:19961105将微机、数据采集系统及相应软件应用于摩擦磨损试验机,可通过程序控制采集时间周期,经过数据
分析了光子晶体实现光学频率变化的方法。阐述了光子晶体光学频率变换的原理,用软件仿真了冲击波作用光子晶体的折射率变化和带隙变化,分析了冲击波速度和冲击波作用光子晶体时
2010世博会上,LED的大规模使用打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LED再次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在1公里长的世博轴上200多万颗LED、9万多套不同类型的全彩灯具和灯带异彩纷呈。据统
dBASEⅢ宏替换函数&功能的妙用安徽师范大学陶根苗宏替换函数&是dBASEⅢ中功能极强、且颇具特色的重要函数。它以少代多,可把字符型数据转化为数值型数据,以满足只有同类数据时可进行运算的
建立高校基础、技术基础实验室评估标准的思考天津大学何日智国家教委装备司李景奇第二次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提出了要在今后两三年内开展高校实验室评估普查工
本文为测试蜗杆凸轮机构输出端的角加速度响应设计了一套测试系统,并用该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对蜗杆凸轮机构建立的二自由度振动模型所导出的输出
一种使用方便的智能型信号发生器中国纺织大学龙华本文所介绍的智能信号发生器是一个标准的直流电压、电流发生器,专门用于测试仪表的校准,所以对信号发生器发出的标准信号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