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stdq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投入产出主成分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明确了安徽省在技术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剖析了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 技术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
  1 概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缓的势头,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依靠低成本要素优势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已经无力拉动中国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区域化特征的今天,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竞争参与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只有通过加快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弥补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效率下降带来的损失,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立足改革攻坚,突出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把“建设创新安徽,加快转型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改革攻坚“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全面加快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导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导的转变。从最初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再到创新型省份,我省创新的步伐越迈越大,领域越来越宽,内涵越来越丰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由科技部发布的《全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3》显示,安徽省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但应该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创新能力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建立DEA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合理定位当前的创新能力水平,明确安徽省在技术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剖析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提高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其核心是促进创新机构间的互动和联系,表现为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能力。它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对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主要包括:反映地区创新基础的知识生产能力;反映知识在区域内外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中介机构之间有效流动的知识扩散能力;反映地区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映为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创新环境;反映创新综合产出能力的创新效益。
  为了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根据系统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本文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报告》中所定指标作为参考,构建了由5 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有效的对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需要运用恰当的数学模型方法。在充分考虑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各种数学评价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在应用DEA方法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时,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投入产出变量。
  3.1 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等人在1978年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决策单元(DMU)的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变量,借助于数学规划模型将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生产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生产前沿面的程度来对被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每个DMU综合相对效率的数量指标。与其他效率评价方法相比,DEA方法最为显著的优势包括:①利用有效决策单元来定义生产可能集的前沿面,并使用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的加权和之比来度量相应决策单元的效率,因此不需要考虑投入和
  5 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5.1 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5.1.1 相对效率分析。由表1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区域创新体系是非DEA有效的。但由于0.947比0.69、0.74、0.899都大,说明安徽省在中部四省中规模效益大,相对河南省、江西省、湖北省而言,安徽省区域创新效率最高。这也符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实际排名情况。近年来,安徽省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重点位置,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科技成果总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逐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发展进步较快,同时对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和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正逐渐真正步入创新能力较高的区域行列。
  5.1.2 规模效率分析。安徽省区域创新相对效率0.947,并且λj=0.148+0.983=1.31>1,说明安徽省区域创新体系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投入或者找到一个合适的投入比例来进一步促进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5.1.3 差额分析。通过计算每个主成分指标相对于松弛变量s+0和s-0的差额,再根据差额进行调整可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对安徽省非DEA有效的投影分析结果见表13。   表13 安徽省投影结果
  从投影结果来看,在非DEA有效的投入方面,主成分指标x1的产出不足值为0.094E+04,说明x1的值还可以提高以接近目标值。从投入第一主成分x1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应该通过适当增加政府科技投入、教育经费支出来达到提高x1的值的目的。主成分指标x2符合目标值。主成分x3投入冗余值为-0.2E+04,由投入第三主成分x3的表达式可知,在企业技术改造的上市公司总数、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大中型企业更新改造创新项目等指标中,可能存在企业创新改造不彻底、政府拨款用于创新的效率低、款项部分可能没有用到实处、大中型企业改造项目中有不足等问题,才导致该指标出现冗余。输出第一主成分指标y1符合目标值。输出第二主成分y2产出不足值为0.40E+04,由y2的表达式知,在十二个输出指标中,除了民间科技交流次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书比较合理外,其他的指标均还有提升的空间。前期投入量不小,但产出指标大部分却不太理想,这说明应该着眼于整个创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项目和创新成果。
  5.2 对策建议 作为长江中游区域省份,安徽省的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并且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潜力,具有较好的创新前景。综合来看,安徽省的创新环境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但有部分输出指标不理想。因此,应该在保持原有创新环境优势的基础上,增强科技合作,拓展技术转移市场,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促使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5.2.1 寻找多渠道科技投入,确保投入效率。从本文实证结果分析来看,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输入指标中,政府科技投入和教育经费投入这两种投入均未到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原因一是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意识还不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一些领导甚至认为科技进步是企业自己的事,无需政府做什么;二是社会重“商”轻“科”现象严重。因此,要不断拓宽投入渠道,广纳资金,确保资金充沛,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实现科技创新投入增长的常态化、法制化,对基础性、公益性的科技创新建立专项资金给予持续支持,快速提高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效率。
  5.2.2 增加人才资源总量,调整创新人员和资金结构,引进高素质人才。安徽为中部六省中的一员,肩负中部崛起的部分重任。安徽省应主动争取国家对地方技术创新的支持,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增加对安徽省科技创新资金和人员投入总量,适当增加在皖科研机构、高校、国有企业的数量,以适应安徽省技术创新的发展需求。安徽省要改革相关引进人才制度,既要留住本省创新人才,也要吸收外部高端人才,为本省的技术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5.2.3 确保创新中间环节无漏洞、可连接、高效率。从文中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区域创新体系中存在中间环节效率低下的问题是导致其输出指标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省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本省区域创新活动进行总的战略指导、合理制定规则、有效政策引导。政府还应该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继续增加对科技创新活动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强高新技术园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多方面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创新力量的融合,构建全新区域创新服务系统。
  5.2.4 拓宽输出渠道。文中指出,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许多输出指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拓宽输出渠道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创新资金利用率的方法。要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区域创新合作激励制度,提高安徽省技术创新对外界的吸引力度,增加更多国内、国际合作机会,形成多渠道输出,激发技术创新参与者的创新潜力,提高创新效率。
  5.2.5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大力提高安徽省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压力机制,改进评价机制,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进而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和压力,使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成各行业的应用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党员示范、网络阵地、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助推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1 概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保时捷卡宴仪表报警的故障现象,对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并参考相关资料最终顺利排出故障。  关键词:检测 控制单元 组合仪表  故障现象:一辆保时捷 2011款 Cayenne 3.0T轿车(配备V6、3.0发动机,8挡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18000km,客户反映该车在行驶过程中仪表一直报警。  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发现故障确实如客户所描述的现象。仪表显示“
期刊
摘要:锅炉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电力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  会用到的一类设备。稳定的运行一直是我们对锅炉燃烧的最大期望,而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存在则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将就锅炉燃烧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锅炉 燃烧稳定性 影响因素  1 概述  锅炉是我国目前各大企业、电厂生产的一项重要设备,其运行的高效、稳定将对整个电气企业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大的影
期刊
摘要:气柜是储存、回收炼油厂低压瓦斯和调节瓦斯管网压力的重要设施,也是炼油厂重要的环保设施,在炼油厂高、低压瓦斯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干式气柜操作,降低了装置能耗,对整个炼油厂的节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证了干柜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关键词:优化操作 节能 提高瓦斯的回收率  1 概述  炼油厂干式气柜装置是将各生产装置排放的低压瓦斯经压缩机增压后输送给生产装置,给加热炉提供高压瓦斯燃烧。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企业的飞速发展,设备日趋更新,SF6和真空断路器日益普及,弹簧储能机构也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弹簧储能机构不仅体积小,而且相对电磁机构运行稳定,维护量小。但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日渐暴露出了一些常见缺陷,严重的将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如微动开关节点粘连、烧毁,机构卡涩造成的拒分、拒合以及一合即分,储能弹簧调节不到位或弹性不足造成的合闸拒动等。本论文针对日常维护过程中所遇缺陷,结合
期刊
摘要:旅游产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成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篇文章在 “旅游兴市”这一背景下,重新审视秦皇岛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其提出如何优化的对策,力争对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 旅游兴市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  秦皇岛“旅游立市”到“旅游兴市”战略调整实
期刊
摘要:本文以滨州学院生态学专业为例,主要就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建设途径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这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专业 实践教学基地 评价体系 建设途径  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地方实践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加快地方院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另一方面还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中的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Excel 2007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有效结合方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引用  0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涉
期刊
摘要:本文以徐州市为例,就其主要蔬菜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建立了一个基于带时间窗约束下的车辆路线优化模型,找出了总成本最小的配送方案,以解决徐州市生鲜蔬菜“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实现蔬菜“真正的生鲜”。  关键词:生鲜蔬菜 最后一公里 配送 软时间窗  1 徐州市生鲜蔬菜“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生鲜蔬菜的需求也大大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重要方向。虽然我国目前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数量众多,但运行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不深入,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本文对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特征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促进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确保职业教育集团良性发展和教育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行业型 职业教育集团 困境 对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