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
1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素材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课本中的信息比较有限,一个知识点只能提供一个例题或几个图形,有些内容还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教具、学具也非常缺乏。而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如果只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而且仅靠这些东西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片面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自如地运用知识。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从网上寻找、下载各种所需资料,上述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2 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前就有了生活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包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笔者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标价3元,这个3元表示什么?顾客手中有5瓶可乐,这个5瓶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个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句话讲,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加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
4 利用信息技术,启迪想象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可制作一个课件,把一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房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图形,通过移动、变色、同步讲解、闪烁等进行分割,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分割的过程,便于学生切实理解房子面积的计算。又如,在讲述圆柱、圆锥和球的时候,通过对圆柱、圆锥、球的认识推算出面积公式,利用CAI课件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解说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效应,思考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 运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丁庄小学)
1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素材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课本中的信息比较有限,一个知识点只能提供一个例题或几个图形,有些内容还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教具、学具也非常缺乏。而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如果只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而且仅靠这些东西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片面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自如地运用知识。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从网上寻找、下载各种所需资料,上述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2 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前就有了生活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包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笔者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标价3元,这个3元表示什么?顾客手中有5瓶可乐,这个5瓶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个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句话讲,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加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
4 利用信息技术,启迪想象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可制作一个课件,把一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房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图形,通过移动、变色、同步讲解、闪烁等进行分割,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分割的过程,便于学生切实理解房子面积的计算。又如,在讲述圆柱、圆锥和球的时候,通过对圆柱、圆锥、球的认识推算出面积公式,利用CAI课件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解说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效应,思考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 运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丁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