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在大唐做官半世纪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阿倍仲麻吕(698—770年),日本奈良人,著名遣唐留学生。717年起,留唐53年,历任左春坊司经局校书、秘书监、卫尉卿、安南节度使等职。
  从先秦开始,中国就与周边国家有海路上的互动。随着造船工艺和航海术的进步,中国至印度、阿拉伯、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到了唐代后期,其重要性甚至有超过陆上丝绸之路的势头。
  这种势头不仅使唐朝与他国的海上贸易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迅猛发展,文化互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主题。开放包容的唐朝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其礼乐制度、法令文献受到其他各国的仰慕。尤其日本,从建筑到服装,从音乐到饮食,在各方面都深受唐朝文化影响,唐朝,就此成为日本抹不去的历史记忆。直到清代,日本还管中国商船叫“唐船”;管前来贸易的中国商人叫“唐人”;把这些“唐人”的家乡称为“唐山”;把从中国商人身上打听来的信息汇成的书称为“唐船风说书”。
  日本学习唐朝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派遣遣唐使、留学生及留学僧。据记载,从公元7世纪上半叶至9世纪末的200多年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人数最多时高达651人。
  在众多的遣唐使和留学生中,阿倍仲麻吕最具代表性。作为一个日本人,他不仅入唐王朝做官,还被任命为唐朝使臣。这样的经历,在整个中日交流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19岁的留学生
  日本文武天皇二年(698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奈良,父亲是中务大辅阿倍船守。阿倍仲麻吕小时候就很有才学,尤其酷爱汉文学。当时,日本仿照唐朝进行律令编纂,成为一个律令制国家,其官僚、赋税制度等也相应进行改革。改革就需要学习新知识,于是在日本大宝元年(701年),即《大宝律令》刚刚完成时,文武天皇就任命粟田真人为持节使,赴唐朝开启中断30多年的外交。该使团受到了武则天的礼遇,回国后讲述了武周王朝的繁华景象,引起了日本国民的慕华之心,其中就包括了尚在孩提时代的阿倍仲麻吕。
  716年,年仅19岁的阿倍仲麻吕终于有了前往唐朝的机会。当年,日本朝廷任命多治比县守为押使、阿倍安麻吕为大使(后改任大伴山守)、藤原宇合为副使,组成了第九次遣唐使团。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阿倍仲麻吕,被选为遣唐留学生赴唐朝学习先进知识。当时日本的遣唐使团一般包括押使、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主要官员,而留学生和留学僧的待遇比判官和录事还高,接近于副使。可见,阿倍仲麻吕年纪虽轻,但才能却已颇受重视。他的同学中还有后来对日本政坛产生重要影响的玄昉(日本名僧)和吉备真备(日本学者、政治家,后官拜右相国)。
  717年3月,包括阿倍仲麻吕在内共557人的庞大使团分乘4艘船从难波(现大阪附近)出发。当时出使唐朝算是危险的事,很多船只葬身大海或漂至某处被当地土人所害,所以出发前,阿倍仲麻吕等人还要向神祇祈祷,同时也坚定自己的向学之心。
  航行几个月后,使团从扬州登陆,之后到达长安。此时正值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初年,盛唐的景象深深震撼了这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分外繁荣,都城长安随处可见通过丝绸之路而来的各种商品,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各种店铺。玄宗很重视这个使团,不但诏慰他们,还举行欢迎宴会,并批准他们可以参拜孔夫子庙、寺院、道观等。多治比县守等人想请儒士传授经学,玄宗就命国子监“四门助教”赵玄默去教他们。
  待朝觐领赏并贸易完货物之后,多治比县守就率使团于同年10月22日返回日本了,而这期间,在视觉、思想上备受冲击的年轻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等人,则决定留在唐朝,学习唐朝文化。
阿倍仲麻吕明州望月浮世绘。(葛饰北斋 绘)

  代表唐朝接待日本使团
  在唐朝,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一样,也要学习《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结业后,要通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因此,阿倍仲麻吕很快被安排到当时的“国立大学”——国子监太学学习。
  阿倍仲麻吕学习非常用功,结业后还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及第的功名,被授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的官职,负责校订经史子集等书籍。这恰好符合他爱读书的习惯,他在这里充分发挥才华,如饥似渴地阅读。他的好友、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储光羲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赞美他的求知欲。诗中写道“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说的就是阿倍仲麻吕像东汉的梁鸿一样,在太学学习,经常读书到深夜。
  731年,由于表現出色,阿倍仲麻吕深得玄宗赏识,晋升他为门下省左补阙,管理皇帝出行的随行人员和车马等。这个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可与玄宗经常接触,也正是在此时,玄宗赐他姓名为“朝衡”(古代因“朝”“晁”读音相同,故又称为“晁衡”),他本人又仿照唐朝的习惯,把自己原名改为阿倍仲满,“仲满”就是他的字。阿倍仲麻吕仕途顺遂,一路高升至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秘书监掌管国家图书;卫尉卿则掌管国家的器械文物。
  有学者认为,阿倍仲麻吕在唐朝待了几十年,按照很多留学生与唐女结婚的规矩,他应该也在唐朝结婚生子了,可是史书并未记载这些情况。在中国居住17年后,阿倍仲麻吕思乡之情渐浓。他向玄宗申请回国却未被准许,由此作了一首诗:“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752年,日本又派遣以藤原清河为大使、吉备真备为副使的遣唐使团赴唐,玄宗让阿倍仲麻吕负责接待。大唐接待官与日本留学生的双重身份让阿倍仲麻吕对这个工作十分重视,他耐心指导日本使团的礼仪举止,教他们本土的规矩。753年正月初一,玄宗趁着过年喜庆,在蓬莱宫的含元殿接见了日本使团,并对日本使臣的礼仪给予高度评价,殊不知,这正是阿倍仲麻吕悉心教导的结果。此后,阿倍仲麻吕还作为向导,陪同日本使臣参观了收藏儒释道经典的三教殿,以及长安的著名寺院。   在与日本使节接触的过程中,阿倍仲麻吕越发想回归故里,于是又一次向玄宗提出返回日本的要求。玄宗念他思乡心切,准许他回国,并授予他唐朝聘贺使的身份。这又是一个双重身份——既是日本的留学生,又是唐朝的使臣,这充分说明,阿倍仲麻吕深得玄宗信任。
  在日本使团回国时,玄宗意气风发,特写诗一首,名为《送日本使》:“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此时的阿倍仲麻吕,已经56岁了,回国之际得到天子的祝福,老泪纵横,也作诗以表感恩,诗中云“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表达了他眷恋唐朝和依依惜别的心情。
西安东郊兴庆宫内的阿倍仲麻吕碑。

  753年6月,阿倍仲麻吕等人离开长安,于10月15日到达扬州,和当时正准备再次东渡的鉴真和尚会面。这已是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了,前5次均以失败告终。此时的鉴真双目失明,但仍毅然接受日本使臣的邀请,决定随他们再次东渡。11月,阿倍仲麻吕与鉴真一行人分乘4艘船起航返回日本。渡海前,阿倍仲麻吕还作了一首和歌(日本诗歌),表达了自己归心似箭的心情,歌中写道:“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但是造化弄人,东渡途中,阿倍仲麻吕和大使藤原清河的船遭遇风暴,被吹到了驩(音同欢)州(现越南义安省荣市)海岸。一行人又惨遭当地土人攻击,仅活下来十几人,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清河都活下来了。他们东躲西藏,历尽辛苦,终于又于755年6月回到长安。而与他们一同出发的鉴真,渡海成功,为日本带去了大量佛像、佛画和典籍,并在奈良创建招提寺,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或许是心有余悸,或许是众多好友挽留,阿倍仲麻吕回唐后再未回到日本。此后,他出任过正三品的左散骑常侍及镇南都护,766年又任安南节度使,最后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770年,73岁的阿倍仲麻吕卒于长安。唐代宗特追封他为从二品的潞州大都督;在他去世大约10年后,日本发布诏书表彰他的功绩,并给予其亲属赏赐;60多年后,日本仁明天皇又赠予他正二位官衔,表彰他对两国交流所做的贡献。
  好友都是大人物
  阿倍仲麻呂除了智商超群,情商也不一般。在唐朝53年间,他与李白、王维等大诗人结交为挚友,时常饮酒作对。
  在阿倍仲麻吕要回国的时候,王维特意写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借此送别好友。“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一句,更是表现了王维的不舍之情,感叹好友回国后无法与自己互通音讯,颇为惆怅。他像我们现代人离别时为友人祈祷“一路顺风”一样,祈祷阿倍仲麻吕“归帆但信风”。
  当阿倍仲麻吕在海上遇难的消息传来,大诗人李白也抑制不住悲痛,写下了著名诗篇《哭晁卿衡》,诗云:“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可见,两人交情非比寻常。
  除了阿倍仲麻吕,还有许多遣唐留学生也成就非凡。比如当年与阿倍仲麻吕一同来唐留学的吉备真备和玄昉在唐朝学成归国后,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吉备真备在唐朝学习17年后,回到日本,带回了大量的书籍,并引入汉字的偏旁部首,对创制日文片假名起到了重要作用;玄昉在唐朝留学20年,唐玄宗赐他紫袈裟、准三品职,回到日本后,与吉备真备一起受到重用,活跃于日本政坛。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郭沫若作词《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中写道:“晁衡负笈,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
  一代必有一代俊彦,一代俊彦必产生一代文化。大唐盛世,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风起云涌的东海上,以阿倍仲麻吕为代表的遣唐留学生们乘风破浪,跨海而来,最后或“埋骨大唐”,或造福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他文献
茅于润 简介  茅以升之子,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九三学社上海音乐学院支社原主任。1943年毕业于前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1947年获得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小提琴表演学士学位;1948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我出生在父亲是名人的家庭里,从而决定了我一生与大多数中国人不同的命运。父亲因设计、领导建造杭州钱塘江大桥而闻名于世。多年来,有关他和此桥的历史渊源——造桥、炸
又是一年毕业季。   “我知道你们喜欢微电影、微视频,我也试着做了一个。”不久前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的创意,让典礼多了几分新潮味道。他用短短7分钟的微电影,讲述了三段“老北大”坚守理想的故事,道足了何谓坚守承诺、执着追求。视频在朋友圈传开后,更引发人们对人生抉择的思考。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不止是毕业之际,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小到读什么书,大到在家庭
当地时间8月1日早上,在伦敦奥运村的电梯内,南非运动员皮斯托瑞斯看到勒克洛斯脖子上仍挂着昨晚夺得的金牌,问道:“你要戴着这枚金牌去吃早饭吗?”没想到勒克洛斯回答:“从昨晚得到它后,我就没摘下来过。”这位20岁的南非小将当然有理由高兴,因为在男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他仅以0.05秒的优势,第一次击败菲尔普斯。  勒克洛斯来自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他8岁进入学校游泳俱乐部时,老师林赛就知道他与众不同。
就“上头条”而言,神州专车显然比汪峰容易得多。6月25日,一向“低调”的神州专车推出一组“Beat U!我怕黑专车!”的主题海报广告,矛头直指对手优步(Uber)。海报中,海清、吴秀波等名人手持“U”字母警示牌,并配以对“黑专车”的各种不满和担忧。更有意思的是,海报中还出现了错别字,将“怪蜀黍”打成了“怪蜀黎”。内容的攻击性,文案的话题性,立刻引来媒体、网友如潮的恶评。代言的名人也很快跳出来撇清关
不会讲中文、没有华裔面孔、甚至不算一名职业外交官……2013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蒙大拿州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下文称鲍卡斯)为下一任驻华大使人选后,舆论的焦点迅速转移到这位72岁的元老级“政客”身上。  民主党内的独立思考者  1941年12月,鲍卡斯出生在蒙大拿州一个富裕的牧场家庭。他的父亲是德国和苏格兰混血儿,母亲是英国和德国人的后裔。  鲍卡斯曾在斯坦福经济学院和法学院就读
9月10日,在香港摩天高楼和绿草地的映衬下,10个身材火辣的女郎,头戴黑皮高帽,装扮成卫兵的样子,穿着透视装,腰带上系着洁白的“马尾”。这些姑娘就是闻名世界的法国疯马歌舞团的舞者。她们的惊艳亮相,拉开了疯马歌舞团在香港首秀的帷幕。  创始人自杀  疯马夜总会位于巴黎乔治五世大街12号。这是一家奇妙的夜总会:一个装扮成加拿大骑警模样的服务生站在门口,随时为客人开门。店面玻璃墙上那女性妖娆体态造型的粉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极少量稀土能明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并被广泛用于高精尖产业,在经济和科技大发展的今天,它的身价倍增。  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但却从未享受到“身价倍增”的好处,反而承受着因大量开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恶果。当中国宣布出于环保考虑,要限制稀土出口配额时,一些国家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将向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世贸)提出一项针对中国限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曾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左太北今年75岁,因去年摔伤了股骨,至今仍住在北京一家福利院。采访那天,户外气温接近35摄氏度,《环球人物》记者比预定的时间早到了20分钟,刚进福利院大门,就远远地看到左太北端端正正地坐在一辆轮椅上等候着。  “谢谢你们来采访我。”左太北微笑着说。她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斯文沉静,很
我们小时候看的香港电影,对一些记忆犹新的角色,基本上只能记得他们的外号,什么猪肉荣、牙擦苏、丧彪、吹鸡、大D、丧pool、鹧鸪菜、大生地、花旗参、罗汉果、 脱苦海、人字拖、八达通、大口九、大麻成等等。  怎么样?这些外号堆在一起,是不是感觉特别别致?为什么粤语地区的人们有那么多奇怪的外号?花名的套路  在粤语地区,外号也被叫“花名”,通常是根据某人的生理特征、性格特点、职业成就等因素给予的非正式名
牛顿以严肃著称,甚至有点冷漠,他少有的感性之语是:“在宇宙的奥秘面前,我只是一个海边拾贝的儿童。”“如果说我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爱因斯坦也很谦虚,而且他的语言也很精彩。当别人称赞他的广义相对论时,他说:“一只毛虫绕着树枝爬行,它没有注意到自己爬过的路线其实是弯曲的,而我很幸運地注意到了。”   爱因斯坦是一个“空间爱好者”,他觉得“时间”是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觉,所以他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