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诵,是古代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的好方法。语言学习离不开背诵,尤其是古诗词文的学习,不背诵一定数量民族精华的作品,是学不好祖国语言的。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就具体规定了背诵的数量和篇目:1-6年级160篇,7-9级80篇优秀诗文。高中则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课改对古诗词文背诵教学的重视。学生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才能对语言文字认知理解、体会感悟与掌握运用;才能不断积攒积累,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郭沫若对背诵就有过生动形象的阐释: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放入肚里,随年龄增大,慢慢融化,一融化,可能就是大财富了。无数事实表明,背诵会使人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人的综合素质会不断得到加强提高。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又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多背诵些古诗词文,这是大有好处而非常必要的。
但不知何时,却把背诵与“死记硬背”、“书呆子”划上了等号。学生不背诵,理所当然;教师不敢要求,也顺理成章,即使要求学生背诵也不那么理直气壮。我们从抽样问卷调查中得知,93%的中小学生不希望背诵,竟有51%的讨厌背诵,年级越高越严重。究其原因有五:一是讨厌,一提背诵,学生就产生抵触心理;二是“惰”性使然,背诵确实又苦又难;三是考分少,误为耗时费力得不偿失;四是易忘,今天背明天忘,不如不背;五是缺乏方法指导,使背诵无趣无味。最后两条教师要负主要责任。我们很少研究,怎样才能低耗高效的科学方法去背诵。然而,“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笛卡儿)。也就在于此,本文总结了古诗文背诵教学的3型12法,以期能使学生敢于善于勤于乐于背诵而快速记忆终身不忘。
一、诵读涵泳型
课程标准要求在唐诗选读鉴赏过程中要“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涵泳,《辞海》解释“涵”为沉浸,“泳”潜行水中,即游泳。诵读涵泳,是指在诵读文章时,要像沉浸水中游泳一样,全身心沉浸在文章的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惟,自然成诵,也就是朱熹所说“不可牵强暗记”。学生在诵读涵泳中,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诵读涵泳促进理解,理解又帮助背诵。下面介绍诵读涵泳式的四法。
1.分层法。不少的文言段落层次非常清楚,只要抓住层次段落逐层背诵,就能理顺思路,分解难度,快速背诵。如《曹刿论战》一文就可抓住三段三层逐层熟读背诵:一层“备战”(此段又抓住曹刿与乡人一次对话;曹刿与鲁庄公三次对话来记诵);二层“作战”(此段重点抓住“鼓”与“驰”去记诵);三层“论战”(此段抓住“克之”道,勇气也;“逐之”理,辙乱旗靡去记诵)。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全诗20句可分三层去背诵:一层4句;二层12句;三层最后4句。分层背诵法,应在通读全文理解的基础上,逐层诵读涵泳,层层推进背诵全文。
2.时空法。有些文言文有明显的时间空间顺序,这就可以抓住那些时间性或空间性词语来诵读涵泳,就能帮助理解背诵而不遗忘。如《登泰山记》中的第四自然段日出图,即可依照时间顺序:戊申晦,五鼓,待日出,稍,须臾,日上,回视。又如《归去来兮辞》第二自然段即可按照时空间顺序来背诵:归途,抵家,居处。
3.词句法。抓住一些关键性词句或特殊性词句,诵读涵泳,理解背诵。如《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字,贯穿全篇,读来韵味无穷,再辅之以分层法诵读理解,就能很快背诵。如第三自然段,抓住“滁人游也、太守晏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的词句与层次来诵读理解背诵。又如《藤王阁序》的骈句,《过秦论》的对比句,抓住这些琅琅上口的句子诵读,韵味无穷,易诵易记。
4.切块法。根据古诗文的段落或记忆联系点,切割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板块,然后逐块诵读背诵。它与分层法有相同之处,但切块法着眼于记忆联系点,便于背诵来切割分块,而不一定完全按照层次顺序来分割。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以受蔽始到去蔽终的写作思路来写的,可以切为三块背诵:比美启示;劝谏除蔽;纳谏效应。本文一二块是重点,又可以把第一块分割成:比美、启示两块来背诵。这样就能分散整块为小块,各个击破,变难为易,加快背诵速度。这种方法,对于背诵慢的同学来说,效果将会更好。
二、多元联系型
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寻找触媒点,由触媒点联系诵读,辐射全文,理解背诵。它是抓住或画或景,或词或句的触媒点,以引发强烈的背诵兴趣,而联系全文理解背诵。最常用的是以下四法。
1.画面法。古诗文中很多都是一幅幅的画面构成,尤其是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一两个句就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根据画面特点就能快速背诵。如杜牧《江南春》就由三幅画面构成:第一幅春花盛开,黄莺啼鸣;第二幅依山傍水的村郭,迎风招展的酒旗;第三幅是烟雨迷蒙,千万寺院楼台。联系三幅画背诵就容易记住了。王维《山居秋暝》,北朝民歌《敕勒川》,都可以采用画面法联系诵读背诵。
3.点面法。由点及面,可以由古诗词文一点联想开去,背诵全诗文。可以由最奇特新颖的一点,或是耳熟能详的名语名句联想开去。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新颖有趣的句子,巧用同音词,借用地名词汇表达当时的心情,对仗自然,极富灵气。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多数人都听过,背过,见过,由一点激发强烈的兴趣,很快就能背诵全诗。
4.背景法。背景是帮助理解,联系背诵的辅助材料,它既能加深对诗词文的理解,又有利于联系背诵,延长记忆持续时间,尤其是那些较为隐晦反映背景的诗文效果将会更好。比如杜甫的《兵车行》,如果联系唐王朝无休止地实行开边拓疆,穷兵黩武不断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背景,就能更好的理解背诵。假如能把背景介绍与故事联系起来,效果将会更好。如《赠汪伦》,老师在课堂要求背诵时讲:唐代有一农民叫汪伦,他非常想请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来家做客,但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告诉李白,这里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当李白如邀到来后,汪伦向李白解释说,信里说的“十里桃花”是说这里有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说的“万家酒店”是说这里有一姓万的人家开的一家酒店,希望李白宽恕。李白听后哈哈大笑,不但没有生气,还非常珍视这种友谊。李白临别时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这就是今天要背诵的《赠汪伦》。当学生听完这有趣的故事时,背诵的热情一下被激发了起来,背诵全诗也就容易了。
三、温习巩固型
背诵后必须及时进行温习巩固,这是背诵教学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克服学生背诵易忘,今天背明天忘,不如不背的最好方法。根据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的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我们就要依据这先快后慢的原则及时温习巩固。温习巩固也需要好方法,才能有好效果。
1.尝试法。温习背诵,首先尝试回忆背诵过的原文,在回忆不起来时,再集中精力、目标明确诵读回忆不起来的原文,以帮助快速回忆背诵。尝试法能及时看见成绩,引起兴趣,并能分散难点而不平均用力,能收到良好的复习背诵效果,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效果更明显。
温习背诵,一般而言第二天温习一次,第三天后,一周后,三周后,一学期结束各进行一次温习背诵。这样的温习,开始阶段可在课堂上进行,以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期与每周的背诵目标计划。采用各种手段,检查鞭策学生切实有效的背诵,不能流于形式。
2.默写法。默写,是巩固复习背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提高素养,还是中、高考试,都离不开默写。很多时候学生能背诵却不能写或写错,这对考试来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情,因而应加强默写,有效温习巩固。教育心理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记忆为25%,听觉为15%,同时利用听觉、视觉为65%,通过各种器官共同参与,记忆为80%—90%。默写即是调动各种器官参与活动的最佳识记,巩固背诵的好方法。
3、激疑法。用疑问以激发背诵兴趣,达到温习巩固的方法。如杜甫的《登高》,是诗人50多岁时几经离乱,把重重悲愁凝聚在字词句中的一首诗。学生理解诗意后师问:“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4字,有人说包含了8层悲愁,同学们知道吗?(学生答不完整,教师补充明确:万里作客,一悲;经常作客,二悲;清秋作客,三悲;他乡作客,四悲;独自登台,五悲;远眺生情,六悲;带病登台,七悲;百年登台,八悲)。学生就会被这一语胜千言的高度凝炼的诗句所激起背诵激情,很快就能记牢全诗了。
4.趣味法。通过一些活动,或创设特殊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之中,参与生动有趣活动而进行的温习巩固。如白居易《草》快结束时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回到家里谁愿把新学的《草》背给家里人听?(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好,那咱们先试试,谁先背给他哥哥听?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师:噢,这首诗我学过,是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说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噢,反正都有一个“白”字!(众笑) 我先背给你听,(背前三句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 师:谁愿背给奶奶听?(指一学生)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又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草》。师:草?那么多的花不写,干么写草哇?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生背全诗)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师:后两句我听懂了,你看我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不如像你呢?好,回去再背给家里人听。课堂教学游戏戏剧化,老师的潜台词,是根据检查的要求和角色的身份精心设计的,有趣而传神地进行了阅读、理解、想象、联想、背诵,尤其是枯燥乏味的背诵,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完成,这远不是一般复习巩固课所能比拟的。
实践证明,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古诗词文的背诵教学。它不仅能不断地积攒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段昌平,男,1949年生,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
但不知何时,却把背诵与“死记硬背”、“书呆子”划上了等号。学生不背诵,理所当然;教师不敢要求,也顺理成章,即使要求学生背诵也不那么理直气壮。我们从抽样问卷调查中得知,93%的中小学生不希望背诵,竟有51%的讨厌背诵,年级越高越严重。究其原因有五:一是讨厌,一提背诵,学生就产生抵触心理;二是“惰”性使然,背诵确实又苦又难;三是考分少,误为耗时费力得不偿失;四是易忘,今天背明天忘,不如不背;五是缺乏方法指导,使背诵无趣无味。最后两条教师要负主要责任。我们很少研究,怎样才能低耗高效的科学方法去背诵。然而,“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笛卡儿)。也就在于此,本文总结了古诗文背诵教学的3型12法,以期能使学生敢于善于勤于乐于背诵而快速记忆终身不忘。
一、诵读涵泳型
课程标准要求在唐诗选读鉴赏过程中要“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涵泳,《辞海》解释“涵”为沉浸,“泳”潜行水中,即游泳。诵读涵泳,是指在诵读文章时,要像沉浸水中游泳一样,全身心沉浸在文章的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惟,自然成诵,也就是朱熹所说“不可牵强暗记”。学生在诵读涵泳中,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诵读涵泳促进理解,理解又帮助背诵。下面介绍诵读涵泳式的四法。
1.分层法。不少的文言段落层次非常清楚,只要抓住层次段落逐层背诵,就能理顺思路,分解难度,快速背诵。如《曹刿论战》一文就可抓住三段三层逐层熟读背诵:一层“备战”(此段又抓住曹刿与乡人一次对话;曹刿与鲁庄公三次对话来记诵);二层“作战”(此段重点抓住“鼓”与“驰”去记诵);三层“论战”(此段抓住“克之”道,勇气也;“逐之”理,辙乱旗靡去记诵)。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全诗20句可分三层去背诵:一层4句;二层12句;三层最后4句。分层背诵法,应在通读全文理解的基础上,逐层诵读涵泳,层层推进背诵全文。
2.时空法。有些文言文有明显的时间空间顺序,这就可以抓住那些时间性或空间性词语来诵读涵泳,就能帮助理解背诵而不遗忘。如《登泰山记》中的第四自然段日出图,即可依照时间顺序:戊申晦,五鼓,待日出,稍,须臾,日上,回视。又如《归去来兮辞》第二自然段即可按照时空间顺序来背诵:归途,抵家,居处。
3.词句法。抓住一些关键性词句或特殊性词句,诵读涵泳,理解背诵。如《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字,贯穿全篇,读来韵味无穷,再辅之以分层法诵读理解,就能很快背诵。如第三自然段,抓住“滁人游也、太守晏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的词句与层次来诵读理解背诵。又如《藤王阁序》的骈句,《过秦论》的对比句,抓住这些琅琅上口的句子诵读,韵味无穷,易诵易记。
4.切块法。根据古诗文的段落或记忆联系点,切割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板块,然后逐块诵读背诵。它与分层法有相同之处,但切块法着眼于记忆联系点,便于背诵来切割分块,而不一定完全按照层次顺序来分割。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以受蔽始到去蔽终的写作思路来写的,可以切为三块背诵:比美启示;劝谏除蔽;纳谏效应。本文一二块是重点,又可以把第一块分割成:比美、启示两块来背诵。这样就能分散整块为小块,各个击破,变难为易,加快背诵速度。这种方法,对于背诵慢的同学来说,效果将会更好。
二、多元联系型
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寻找触媒点,由触媒点联系诵读,辐射全文,理解背诵。它是抓住或画或景,或词或句的触媒点,以引发强烈的背诵兴趣,而联系全文理解背诵。最常用的是以下四法。
1.画面法。古诗文中很多都是一幅幅的画面构成,尤其是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一两个句就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根据画面特点就能快速背诵。如杜牧《江南春》就由三幅画面构成:第一幅春花盛开,黄莺啼鸣;第二幅依山傍水的村郭,迎风招展的酒旗;第三幅是烟雨迷蒙,千万寺院楼台。联系三幅画背诵就容易记住了。王维《山居秋暝》,北朝民歌《敕勒川》,都可以采用画面法联系诵读背诵。
3.点面法。由点及面,可以由古诗词文一点联想开去,背诵全诗文。可以由最奇特新颖的一点,或是耳熟能详的名语名句联想开去。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新颖有趣的句子,巧用同音词,借用地名词汇表达当时的心情,对仗自然,极富灵气。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多数人都听过,背过,见过,由一点激发强烈的兴趣,很快就能背诵全诗。
4.背景法。背景是帮助理解,联系背诵的辅助材料,它既能加深对诗词文的理解,又有利于联系背诵,延长记忆持续时间,尤其是那些较为隐晦反映背景的诗文效果将会更好。比如杜甫的《兵车行》,如果联系唐王朝无休止地实行开边拓疆,穷兵黩武不断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背景,就能更好的理解背诵。假如能把背景介绍与故事联系起来,效果将会更好。如《赠汪伦》,老师在课堂要求背诵时讲:唐代有一农民叫汪伦,他非常想请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来家做客,但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告诉李白,这里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当李白如邀到来后,汪伦向李白解释说,信里说的“十里桃花”是说这里有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说的“万家酒店”是说这里有一姓万的人家开的一家酒店,希望李白宽恕。李白听后哈哈大笑,不但没有生气,还非常珍视这种友谊。李白临别时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这就是今天要背诵的《赠汪伦》。当学生听完这有趣的故事时,背诵的热情一下被激发了起来,背诵全诗也就容易了。
三、温习巩固型
背诵后必须及时进行温习巩固,这是背诵教学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克服学生背诵易忘,今天背明天忘,不如不背的最好方法。根据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的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我们就要依据这先快后慢的原则及时温习巩固。温习巩固也需要好方法,才能有好效果。
1.尝试法。温习背诵,首先尝试回忆背诵过的原文,在回忆不起来时,再集中精力、目标明确诵读回忆不起来的原文,以帮助快速回忆背诵。尝试法能及时看见成绩,引起兴趣,并能分散难点而不平均用力,能收到良好的复习背诵效果,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效果更明显。
温习背诵,一般而言第二天温习一次,第三天后,一周后,三周后,一学期结束各进行一次温习背诵。这样的温习,开始阶段可在课堂上进行,以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期与每周的背诵目标计划。采用各种手段,检查鞭策学生切实有效的背诵,不能流于形式。
2.默写法。默写,是巩固复习背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提高素养,还是中、高考试,都离不开默写。很多时候学生能背诵却不能写或写错,这对考试来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情,因而应加强默写,有效温习巩固。教育心理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记忆为25%,听觉为15%,同时利用听觉、视觉为65%,通过各种器官共同参与,记忆为80%—90%。默写即是调动各种器官参与活动的最佳识记,巩固背诵的好方法。
3、激疑法。用疑问以激发背诵兴趣,达到温习巩固的方法。如杜甫的《登高》,是诗人50多岁时几经离乱,把重重悲愁凝聚在字词句中的一首诗。学生理解诗意后师问:“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4字,有人说包含了8层悲愁,同学们知道吗?(学生答不完整,教师补充明确:万里作客,一悲;经常作客,二悲;清秋作客,三悲;他乡作客,四悲;独自登台,五悲;远眺生情,六悲;带病登台,七悲;百年登台,八悲)。学生就会被这一语胜千言的高度凝炼的诗句所激起背诵激情,很快就能记牢全诗了。
4.趣味法。通过一些活动,或创设特殊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之中,参与生动有趣活动而进行的温习巩固。如白居易《草》快结束时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回到家里谁愿把新学的《草》背给家里人听?(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好,那咱们先试试,谁先背给他哥哥听?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师:噢,这首诗我学过,是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说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噢,反正都有一个“白”字!(众笑) 我先背给你听,(背前三句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 师:谁愿背给奶奶听?(指一学生)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又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草》。师:草?那么多的花不写,干么写草哇?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生背全诗)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师:后两句我听懂了,你看我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不如像你呢?好,回去再背给家里人听。课堂教学游戏戏剧化,老师的潜台词,是根据检查的要求和角色的身份精心设计的,有趣而传神地进行了阅读、理解、想象、联想、背诵,尤其是枯燥乏味的背诵,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完成,这远不是一般复习巩固课所能比拟的。
实践证明,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古诗词文的背诵教学。它不仅能不断地积攒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段昌平,男,1949年生,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