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乐曲“改变”一条河的颜色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维也纳人无形身份的象征”。
  其实多瑙河的河水是黄色的。从雷京堡起至布达佩斯止,都看不到“蓝色的多瑙河”。人们之所以接受“蓝色的多瑙河”,是色彩心理使然。每一种视觉上的颜色都有象征,如红色热情、白色纯洁、黄色高贵、绿色希望、紫色忧郁、蓝色幸福等等。艺术家把多瑙河水视为蓝色,是寄托了他们对多瑙河的理想。这首圆舞曲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产生一种恬静、和平、写意的感觉,很容易联想到蓝的色调。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0月生于维也纳,那是与众多音乐家极有缘分的一座城市,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他的父亲是欧洲最著名的圆舞曲作曲家,在父亲英年早逝那年他就博得了“圆舞曲之王”的声誉,在36岁时已在维也纳任宫廷舞会的乐队指挥。
  时至今日,人们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依然感受到旋律中洋溢着的青春气息、空气的清新、花朵的芬芳以及河边的草香,并且坚信多瑙河河水是蓝色的,永远是蓝色的。
  世上无人能令河水变色,但是在观念上,小约翰·施特劳斯做到了。
  (摘自《老人报》)
其他文献
我对她的第一感知是那双手。我记不得那时我几岁,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联系在一起。那双手是我母亲的,她是一个盲人。  我记得,有一回,我伏在餐桌上画一幅画。“妈妈,看,我的画。”我画完后,欢叫道。“哦,太好了。”妈妈答道,继续忙她手头上的活儿。“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画嘛。”我固执地说。她走到我身边,我拉着她的手触摸画的每一部分。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从来没有觉
期刊
梅子的话:  每年三四月,我都要追着春风去看桃花。如果哪个春天不看桃花,我就觉得这个春天是白过了,是辜负了。我一树一树地看,一朵一朵地看,看得心里缤纷,满眼的花儿都似在扑闪着长睫毛。桃花是春天的眼睛——我觉得是这样,妩媚的,又是水灵灵的。它们到了我的笔下,自然就秀美天成,灵动十足。春天的眼睛还有梨花、杏花、菜花、麦苗、垂柳等等。这么一想,真是美啊,走在春天里,就是走在无数的眼睛里。  朋友说,她家
期刊
开始课后研习的十六天里,每天放学后,我都能看到打扫自行车车库的她。我有点为她打抱不平:“哎,不是应该班里同学轮流值日的吗?”她像是吓了一跳,“这……这没什么的。”她看着我,眼睛亮闪闪的,“没关系的。”  第二天放学时,我还是出面解决了这件事。我站在讲台上说:“被念到名字的同学,从今天开始加入课研小组,不再参与值日。李辰……夏柠浵。”不理会那些抱怨声,我径直走到她的座位旁,“一起去补习吧。”她乖乖地
期刊
作家构思呈现  这篇文章最初源于我的一次采访,某个监狱邀请我去采访几个表现很好的犯人,用来激励其他的犯人努力改造。作品的主人翁就是我采访的对象,他很年轻,但是他对于人生前途的乐观,不仅仅出乎我的意料,也强烈地震动了我。因为,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囿于失败的过去不能自拔。采访还没有结束,文章的立意和题目就有了。  一个预防犯罪研究机构邀请我去一个监狱讲座与采访。开始我很踌躇,我对这样一个特殊
期刊
织完最后一针,妈妈哭了。妈妈没有哭出声,丁旺看着妈妈把嘴唇咬出牙印,咬出血,妈妈就又笑了,笑得像外面的天,晴得那么开。  丁旺也笑了,小心翼翼地依偎进妈妈的怀里。8岁的丁旺懂事,他怕硌疼了妈妈。  妈妈瘦得就剩下一层皮,苍老而干枯,那些骨节突兀而高耸。丁旺抚摸着妈妈的脸,帮着妈妈擦去泪水。  妈妈好像力气全部用完了,她的手放在丁旺头上,连来回抚摸的力气都没有了。丁旺看着妈妈那么疲惫,像赶了多么长的
期刊
孩子,我最近可曾告诉你,你有多么出色?  你从远处跑来的脚步声,给我的一天都带来舞蹈的节奏。  我可曾告诉你,你的笑声,如同阳光,洒满我的房间?  孩子,我可曾说过,你是多么富有创造力?  有一位女士,名叫乔治亚·奥基弗,她走进沙漠,描绘花瓣、枯骨、树皮。她引领我们从细微处发现大美:  岩石之坚,羽毛之柔。  孩子,我可曾说过,你是多么聪明?  你用奇思妙想去编织伟大的创意。有一个人,名叫阿尔伯特
期刊
仿佛是一场梦。梦里,他说他急需一笔钱,生意上的一笔外债要打理。他的眉头拧着,好看的脸痛苦地扭曲。他的模样让我心痛。犹豫再三,我终于将手头图纸的复印件,高价卖给另一家公司。一个月后,这家公司的新式服饰居然早于我公司上市。我也被毫不客气地解雇。而他与我所有的存款,却在一夜之间都失踪了。  我的心痉挛成麻花。我痛的不只是钱、工作,而是我苦心经营了3年的感情啊!我宁愿这是一场梦,不再醒来。  可是那个微凉
期刊
写这篇小字的时候,我想到一个成语:画龙点睛。  请允许我先讲一讲这个老掉牙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青年人,非常擅长作画,他画出的画,会跟真的一样。有一天,他去一个寺庙游玩,一时兴起,便在寺庙的墙上作起画来。只一会儿,墙上便现出四条形神各异的白龙,摇头摆尾的,生动极了。但奇怪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眼睛。围观的人可惜道:“你为什么不画眼睛呢?”青年人回道:“我若画上眼睛,它们就要飞了。”哦,这真
期刊
我的故乡是东北的一个农村,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的整个小学时代。村里的小学校很破旧,两排土房全都摇摇欲坠。学校的工友是一个姓翟的怪老头,据说参加过抗美援朝,脾气倔犟沉默寡言。每天上课下课全是以他敲钟为准,学校的钟只是一截挂在两棵树间的铁轨,坐在教室里,那悠扬的钟声成了我们的一种期盼。每天除了敲钟,他还给学生烧开水,冬天时早早地把每个教室里的炉子烧得旺旺的,我们一进教室便会有一种极温暖的感觉。秋天时他便
期刊
一位10岁的美国小男孩不幸得了肝癌。在病痛的折磨下,他不但没有哭泣,反而每天笑对一切。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不是去游迪斯尼乐园,而是成为比哥哥军衔高的美国军人。为此,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亲自下令授予他中士军衔。圣诞节之后,这位美军小中士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小男孩的名字叫贾斯廷·布赖斯。  尽管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他的全身,无情地摧残着他幼小的躯体,但他却勇敢地与之搏斗了好几个月。贾斯廷·布赖斯的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