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晖
江西南昌人,环保高级工程师,一位智慧的妈妈,著有育子专著《享受成长》。在她的科学教育下,儿子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成绩俱佳,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狂吹一通,企图用蛮力剥下行人的大衣,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将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温暖如春,就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被心理学家称为“南风效应”。南风虽然无言,但却胜过了呼啸的北风。同样,我们批评孩子也应当是“南风”式的:
一、延时冷却法
家长情绪激动时,切忌批评孩子。有时,孩子犯的错误让家长极为震怒,这时,家长最好是过一会儿再批评孩子。因为家长震怒时比较冲动,措辞一般比较激烈,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孩子一旦犟起来,不但接受不了意见,还可能产生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结果只会是把事情弄得更糟。
二、循序渐进法
即先批评不痛不痒的小问题,使对方易于接受。再对孩子虚心接受意见的行为及时肯定,然后循序渐进,深入到症结所在。孩子在受到了肯定之后,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也就比较容易进一步地接受意见了。
三、指桑骂槐法
即明知孩子有错,但不直接批评孩子,而是通过批评与孩子犯了同样错的人,以警示孩子。儿子小时候,我带他去打针,他看到一个小朋友打针拼命地哭,脸上便流露出怜悯的表情。想到儿子以往打针也会哭,我便说:“这小哥哥不乖,不勇敢。我们毛毛打针就不哭,是个勇敢的孩子。”儿子听到我批评别人,也跟着批评起别人了:“就是,这个小哥哥一点都不乖,不勇敢。我打针就不哭。”后来,轮到儿子打针了,他忍着痛咬着牙说:“我好勇敢我不哭。”
四、感同身受法
有个孩子写字潦草,家长多次劝说效果不佳。有一次,家长给孩子留字条,让孩子去某某麦当劳吃快餐。由于把字写得十分潦草,孩子连看带猜的还是跑错了地方。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说:“你不也是这样的吗?我这可是跟你学的啊。”由于亲身感受到字迹潦草所带来的后果,这孩子以后写字便认真多了。
五、肯定否定法
即寓否定于肯定之中。唐代大臣魏征,一次和皇帝李世民发生争吵,李世民很生气,下朝后扬言要杀掉这个“乡下佬”。聪明的长孙皇后知道皇帝正在火头上,要说服他并不容易。她采取了另一种方法:穿上礼服,立于庭前。李世民惊问其故,她说:“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就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是因为陛下英明,我怎么能不祝贺呢!”一席话把李世民说得转怒为喜,从此更加信任魏征了。这种寓否定于肯定的方法,既不会让对方感到难堪,也能达到你劝诫的目的。
六、搬梯下台法
有的孩子自尊心极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是面对别人的批评,嘴上就是不肯接受,尤其当着外人的面。这时,你大可不必非要“立竿见影”才行。只要他自己心里已明白了,你就不妨给他一个梯子下台吧。你给了孩子面子,孩子心中自然会感激你的。这个感激就有可能化为孩子改正错误的动力。
七、难得糊涂法
即装糊涂,不但不批评,反而对孩子说上几句关心的话,以间接地提醒孩子,使孩子在感动之余产生一种愧疚,从而改正错误。此法适合初犯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一时没有控制自己,玩电子游戏玩到很晚才回家,却对家长说自己是在同学家做作业,讨论难题。这时家长不一定要立即戳穿,而是可以关心地说:你做作业做得这么晚,是个刻苦学习的好孩子,不过,下次不要做得太晚了,要注意身体等等。如果不给孩子留面子,倒有可能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编辑张宜贺53621829@QQ.com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江西南昌人,环保高级工程师,一位智慧的妈妈,著有育子专著《享受成长》。在她的科学教育下,儿子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成绩俱佳,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狂吹一通,企图用蛮力剥下行人的大衣,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将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温暖如春,就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被心理学家称为“南风效应”。南风虽然无言,但却胜过了呼啸的北风。同样,我们批评孩子也应当是“南风”式的:
一、延时冷却法
家长情绪激动时,切忌批评孩子。有时,孩子犯的错误让家长极为震怒,这时,家长最好是过一会儿再批评孩子。因为家长震怒时比较冲动,措辞一般比较激烈,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孩子一旦犟起来,不但接受不了意见,还可能产生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结果只会是把事情弄得更糟。
二、循序渐进法
即先批评不痛不痒的小问题,使对方易于接受。再对孩子虚心接受意见的行为及时肯定,然后循序渐进,深入到症结所在。孩子在受到了肯定之后,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也就比较容易进一步地接受意见了。
三、指桑骂槐法
即明知孩子有错,但不直接批评孩子,而是通过批评与孩子犯了同样错的人,以警示孩子。儿子小时候,我带他去打针,他看到一个小朋友打针拼命地哭,脸上便流露出怜悯的表情。想到儿子以往打针也会哭,我便说:“这小哥哥不乖,不勇敢。我们毛毛打针就不哭,是个勇敢的孩子。”儿子听到我批评别人,也跟着批评起别人了:“就是,这个小哥哥一点都不乖,不勇敢。我打针就不哭。”后来,轮到儿子打针了,他忍着痛咬着牙说:“我好勇敢我不哭。”
四、感同身受法
有个孩子写字潦草,家长多次劝说效果不佳。有一次,家长给孩子留字条,让孩子去某某麦当劳吃快餐。由于把字写得十分潦草,孩子连看带猜的还是跑错了地方。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说:“你不也是这样的吗?我这可是跟你学的啊。”由于亲身感受到字迹潦草所带来的后果,这孩子以后写字便认真多了。
五、肯定否定法
即寓否定于肯定之中。唐代大臣魏征,一次和皇帝李世民发生争吵,李世民很生气,下朝后扬言要杀掉这个“乡下佬”。聪明的长孙皇后知道皇帝正在火头上,要说服他并不容易。她采取了另一种方法:穿上礼服,立于庭前。李世民惊问其故,她说:“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就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是因为陛下英明,我怎么能不祝贺呢!”一席话把李世民说得转怒为喜,从此更加信任魏征了。这种寓否定于肯定的方法,既不会让对方感到难堪,也能达到你劝诫的目的。
六、搬梯下台法
有的孩子自尊心极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是面对别人的批评,嘴上就是不肯接受,尤其当着外人的面。这时,你大可不必非要“立竿见影”才行。只要他自己心里已明白了,你就不妨给他一个梯子下台吧。你给了孩子面子,孩子心中自然会感激你的。这个感激就有可能化为孩子改正错误的动力。
七、难得糊涂法
即装糊涂,不但不批评,反而对孩子说上几句关心的话,以间接地提醒孩子,使孩子在感动之余产生一种愧疚,从而改正错误。此法适合初犯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一时没有控制自己,玩电子游戏玩到很晚才回家,却对家长说自己是在同学家做作业,讨论难题。这时家长不一定要立即戳穿,而是可以关心地说:你做作业做得这么晚,是个刻苦学习的好孩子,不过,下次不要做得太晚了,要注意身体等等。如果不给孩子留面子,倒有可能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编辑张宜贺53621829@QQ.com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