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长波和超长波不稳定发展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讨论了地形对长波和超长波移动和发展影响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事实是一致的.接着讨论了一个锢囚气旋在向风坡填塞,在背风坡又重新产生的物理过程.根据理论推知,超长波斜压不稳定不能发展,是由于温度场东进和流场西退造成的。并根据地形对超长波移动的影响,推知在两个地形脊之间的地区,能阻滞温度脊的东进和流场脊的西退,因而最有利于超长波脊的不稳定发展.实际观测阻塞脊出现频数的地理分布,和理论推测有很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地发展了对称函数方法,用以研究非线性演化方程的无穷小不变变换群与守恒律.运用这一方法,本文成功地确定了重要的方程类■_u/■_t=u~q ■_u/■_x+■~pu/■x~p的守恒律个数,从而圆满地证明了Kruskal与Miura早在1970年所提出的猜想.运用同一方法,文中还确定了该类方程的不变群的个数,并以另外两类方程为例说明这一方法还可运用于其他类型的演化方程.
期刊
本文将低混杂漂移不稳定性的理论推广到包括有限K_∥的情形,从而对通常的槽纹模低混杂漂移不稳定性和修改的双流不稳定性,作了统一的理论分析.本文的理论还考虑了电磁效应和磁场梯度效应.发现在冷电子极限情况下密度梯度和磁场梯度对以前修改的双流不稳定性理论得出的结论有实质性的修改.例如,即使相对漂移速度远超过Alfven速,不稳定性也仍然存在.这个结果正好与别的文献中得到的结果相反.当电子温度为有限值时,对
期刊
本文总结了马克杰(Mark-J)合作组1979年内在西德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所作实验的结果.本合作组的物理目标是通过研究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的几个纯粹电磁过程和强子终态,来增进我们对物质的基本组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本质的认识.文中首先从设计、功能和性能特点诸方面介绍了探测器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然后介绍了实验数据在线收集
期刊
本文通过合理选择输入阻抗,零偏置时的源漏电流(I_(DSS))和跨导,可从常规的n沟道耗尽型结型场效应管中,得到高灵敏度的光敏场效应管.与其它光敏器件比较具有下列优点:线性动态范围大,使用照度范围为10~(-3)—10~4勒克司;光谱响应范围自紫外至近红外;输出阻抗低,并且具有可直接用于测定吸收值的特点.我们在测量光强度或吸收值时,对一些因素如外偏置电压、跨导对光灵敏度的影响作了讨论.并使用这种新
期刊
本文报道了14个咔唑衍生物的~1H和~(13)C核磁共振谱及某些衍生物中~(13)C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用NMRCAL程序对14个衍生物中咔唑环质子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理论计算,讨论了咔唑环对取代基R中~3H及~(13)C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的影响.计算了R为烷基时咔唑环对其中α-H,β-H和α-C,β-C及γ-C的取代效应.在R-一CH_2—R~1(R~1=C_nH_(2n+1)),—CH_2—
期刊
本文用一元五相(n+4)多体系的全网系解释了Kujawa等提出的有五个稳定相的一元系相图的基本形式,并把作者提出的由三种固相多形、一个液相和一个汽相所构成的一元五相多体系的相图类型归结为各封闭网图,判明了各相图类型中各单端线段所直接连向的无变度点.
期刊
在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是以络合物真溶液、胶体微粒、粗悬浊微粒三种形式同时进行搬运的,在搬运过程中,由于真溶液中络合物的不断分解和矿物微粒的不断聚合,三种形式的数量比例随着矿质的浓度、搬运的距离、通道的形态大小……等原因变化,当矿物微粒聚合到某一临界大小时,便可能发生沉降,在矿液运移过程中,不同矿物微粒原始浓度差影响到搬运的距离,浓度大的搬运距离小,浓度小的搬运距离大,由此造成的矿物分带,就是矿物微
期刊
本文将赤道地区的大气运动方程组,在β平面内描述,而以βy表示地转参数.作为大气的基本状态,文中考虑了含有东风切变的平均纬向风速.将正压原始运动方程组对这一基本状态,进行线性化,然后对特征波动,进行数值求解.在各种特征波动中,还计算了涡度和散度的分布,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期刊
本文对72个当代花粉植株(H_1)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染色体的稳定性问题.根据染色体倍性情况,72个小麦花粉植株可分为:3X,6X,8X.6X-2(缺体)和混倍体等五类. 在72个花粉植株中,87.5%为单倍体和二倍体.这和文献[1]的结果十分相近.同时观察到二倍体的染色体构型稳定,因此,花药培养方法可直接应用于育种工作. 在获得的近10%的异倍体和非整倍体植株中,缺体
期刊
对我国东部若干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团块的流动构造研究表明,这类团块所经受的高温变形条件下的塑性流动,主要是通过位错攀移和滑动机制来完成的. 根据具有残碎斑晶结构的团块中橄榄石新变晶的粒度、亚晶粒的粒度、自由位错密度以及位错段的曲率估算了流动应力的大小.不同地点的样品流动应力值的差异表明,新生代时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上地幔流动应力值高于华东地区;靠近郯庐断裂带的上地幔流动应力值高于远离断裂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