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八九四年孙中山谒见李鸿章一事的新资料》之补正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reny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起义之前孙中山曾两次企图面见李鸿章言事。第一次在一八九四年,他抱着“冀万乘之尊或一垂听,政府之或奋起”的幻想,企图通过李鸿章推行政治的和经济的改革,以期达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目的;第二次在一九○○年(延续至一九○一年),这时帝国主义联合侵占北京,清政府首脑西走,孙中山企图策划李鸿章独立于广东,借此推翻清王朝以阻遏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关于孙中山这两次的活动,第二次史载颇详,史学界看法基本一致,已有定论,而第一次系孙中山的早期活动,除几个与事者外,知者寥寥,且与事者们的说法不一,以致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有机会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一辑(1980年9月)上读到沈渭滨同志的《一八九四年孙中山谒见李鸿章一事的新资料》一文,得到不少的启发和教益。该文所介绍的三则新资料对于深入研究孙中山早期改良活动和早期社交关系,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这位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都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在原资料的处理和考证方面还有失误之处。为使这三则被埋没达八、九十年之久才获得初次刊布的新资料不致以讹传讹起见,特就管见作补正于下,尚望沈渭滨同志和史学界同仁指正。
其他文献
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效激励制度,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实施日益广泛。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等,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要点
【正】 首先,我觉得提“第一卷第一篇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性质的商品”,不如提第一卷的研究是从什么性质的商品出发的。因为如果讲研究对象的话,第一卷的全部内容都是研究“资本
市场信息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市场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执行和经营业务开展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企业的采购供应中,必
<正> 清人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有《<豳风>说》,略谓: 鲁无风,《豳风》犹鲁风也。周公治鲁,尊尊而亲亲,故鲁虽弱,有先王遗风。他日,夫子曰:“鲁一变至于道。”又曰:“吾舍鲁何适矣?”盖此志也。以《周南》始,以《豳风》终,始终以周公也。解放前,徐中舒先生也主此说。他曾有《<豳风>说》一文,其副题为《兼论<诗经>为鲁国师工歌诗之底本》文中广列论据以证。我不同意张、徐二人之说。《诗经》之有风、雅,据我看,《诗大序》的说法是对的:“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
在唐代诗坛上,白居易自觉地继承“诗经”、“汉乐府”、子美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在诗歌美学理论方面,他明确地倡导诗歌创作要表现人民的疾苦;强调了感情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和美”的诗歌美学理论。从白居易的美学思想来看,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取道、释以构成其诗歌美学理论的。所谓“中和美”也正是如此。它是中庸思想在审美领域里的运用,始于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后来发展成为长期统治中国文坛的原则,即“温柔敦厚”(《礼记·正义》)的诗教。中经思孟学
漕运是中国封建王朝利用水路调运粮食供给官军食用、兼以调剂民生的一种专门运输制度。对于保证封建王朝的基本需要,维持其统治,有着不容忽视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对唐政府来说,漕运更为命脉所系,向被视为理财的重要环节。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竭尽心力改革漕运制度,被誉为历代理财家中的矫矫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的遗产。
<正> 李伯敬同志《赋体源流辨》一文对于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也”的赋源于诗说提出异议,认为后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把赋说成“六义附庸”、宋祝尧说“汉兴,赋家专取诗中赋之一义以为赋”以及直到晚近流行的赋体源于诗六义说,都沿袭班固,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李文首先引范文澜同志在《文心雕龙·诠赋》注解中一段话作为依据。范注驳斥赋体源于诗六义说是很有力的。但并没有就
孔子的学说里强调最多的是“仁”,“礼”其次。在《论语》中讲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了105次。难怪有些同志说:“几乎为大多数孔子研究者所承认,孔子思想的范畴是‘仁’而非‘礼’”。本文亦以“仁”学作为重点,对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一点浅见。关于“仁”、“礼”的关系,长期以来争论纷纭。在我看来,从伦理学角度而论,“仁”是指人与人关系间的思想原则,“礼”则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前者是伦理,后者则是道德。故本文论“仁”不论“礼”。
<正> 一、不是“悲鸣”,是反对蛮干《庄子·应帝王》篇:“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关锋说:“‘日凿一窍,凿之七日而浑沌死’——就是说,世界要毁灭了。这是古今中外一切垂死的反动阶级的悲鸣。”(《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第265页)庄子的本意果真如此吗?关于这段寓言,胡朴安在《庄子章义》中说:这一章“言有为之害。必至戕物也。浑沌本不死,凿之
莱辛的《拉奥孔》是世界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精辟地论说了诗与画这两门艺术的界限和某些艺术规律的同异,一直受到美学界和艺术界的重视。富于诗情画意的我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可以说是“处于造型艺术和诗歌之间的艺术”。①若将莱辛在《拉奥孔》中的部分论述同园林艺术的一些规律作比较,可以发现西方古典美学和我国传统艺术理论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联系。须要说明的是《拉奥孔》的主要论说对象是史诗和故事画,本文在比较时,将其范围稍稍扩大到一般的画(空间艺术)和诗(时间艺术)。这一点,不少学者已作过深入的研究而予以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