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采用家庭式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复发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距。结论: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住院神经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患者复发率,降低治疗费用。
【关键词】家庭护理模式;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较高,具有迁延性,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疾病复发率密切相关,如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做到遵医嘱服药,可以效降低复发率。本研究主要采用家庭式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具体的护理方法和步骤,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干预,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模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患者在各方面都得到专业化护理,在康复期间的恢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即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经按照疾病相关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62例,女46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28.4岁。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合并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方面无差异,具有比较性(P<0.05)。
1.2护理方法
在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对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对5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家庭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的技术进行相关的护理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护理技巧及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要求患者家属及医院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康复计划,督促患者按照康复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1】。具体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以开放性的交流方式,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随时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彻底掌握患者病情。
(2)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充足的信心,对患者的病情展开定期讨论,并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修改,并根据患者病情重新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督促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3)护理人员应按要求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健康知识,并定期对患者家属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如有遗漏应及时补充。
(4)用药治疗护理,对患者家属进行治疗药物的讲解,使其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2】。并通过相关病例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嘱咐家属妥善保管治疗药物,以免药物变质影响药效,并强调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及服药剂量,防止因服药错误导致医疗事故。患者及其家属应关注不良反应发生率。
(5)心理干预护理,应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情况,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康复信心。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心理负担,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出现消极情绪,影响患者康复效果。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2.结果
54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家庭护理模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自理、环境适应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各因子评分与家庭护理前有明显差距。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距(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高复发率精神疾病,相关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身患病率约为4%~9%,我国城市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较为复杂,至今并无明确病因【3】。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是青年患者,主要存在情感、感知、思维、意志等方面的障碍,具体表现为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不协调。无明显的意识及智力障碍,但存在抽象思维、信息整合及工作记忆等认知方面的障碍。精神分裂症复发率较高,容易反复发作,有些患者表现为精神活动衰退,或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间,病情会得到恢复,并逐渐恢复意识,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认识,会逐渐思考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旁人对自己的一些看法,会思考自身疾病是否会对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并因此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影响病情恢复。在康复期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十分重要,有助于巩固治疗,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表明,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54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各因子评分及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有所减少,恢复效果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是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巩固手段,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沟通方面及生活方面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及自卑心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并通过家庭护理模式对患者在康复期间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使患者感受家庭关怀,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艾芳,张宇.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0,12(21):126-127
[2]余黎波,王学庆,周玉英.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0(08):534-535
[3]田素英,姚宁.家庭护理模式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病情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08(19):368-369
作者简介:王恩玺(1958年8月8号),性别:男, 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供职单位全称:山东省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职称:主管护师。所在城市:泰安市,学位:中专学历,研究方向:精神分裂症者康复与家庭护理。
【关键词】家庭护理模式;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较高,具有迁延性,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疾病复发率密切相关,如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做到遵医嘱服药,可以效降低复发率。本研究主要采用家庭式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具体的护理方法和步骤,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干预,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模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患者在各方面都得到专业化护理,在康复期间的恢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即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经按照疾病相关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62例,女46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28.4岁。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合并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方面无差异,具有比较性(P<0.05)。
1.2护理方法
在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对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对5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家庭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的技术进行相关的护理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护理技巧及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要求患者家属及医院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康复计划,督促患者按照康复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1】。具体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以开放性的交流方式,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随时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彻底掌握患者病情。
(2)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充足的信心,对患者的病情展开定期讨论,并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修改,并根据患者病情重新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督促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3)护理人员应按要求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健康知识,并定期对患者家属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如有遗漏应及时补充。
(4)用药治疗护理,对患者家属进行治疗药物的讲解,使其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2】。并通过相关病例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嘱咐家属妥善保管治疗药物,以免药物变质影响药效,并强调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及服药剂量,防止因服药错误导致医疗事故。患者及其家属应关注不良反应发生率。
(5)心理干预护理,应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情况,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康复信心。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心理负担,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出现消极情绪,影响患者康复效果。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2.结果
54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家庭护理模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自理、环境适应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各因子评分与家庭护理前有明显差距。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距(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高复发率精神疾病,相关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身患病率约为4%~9%,我国城市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较为复杂,至今并无明确病因【3】。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是青年患者,主要存在情感、感知、思维、意志等方面的障碍,具体表现为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不协调。无明显的意识及智力障碍,但存在抽象思维、信息整合及工作记忆等认知方面的障碍。精神分裂症复发率较高,容易反复发作,有些患者表现为精神活动衰退,或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间,病情会得到恢复,并逐渐恢复意识,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认识,会逐渐思考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旁人对自己的一些看法,会思考自身疾病是否会对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并因此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影响病情恢复。在康复期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十分重要,有助于巩固治疗,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表明,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54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各因子评分及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有所减少,恢复效果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是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巩固手段,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沟通方面及生活方面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及自卑心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并通过家庭护理模式对患者在康复期间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使患者感受家庭关怀,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艾芳,张宇.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0,12(21):126-127
[2]余黎波,王学庆,周玉英.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0(08):534-535
[3]田素英,姚宁.家庭护理模式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病情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08(19):368-369
作者简介:王恩玺(1958年8月8号),性别:男, 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供职单位全称:山东省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职称:主管护师。所在城市:泰安市,学位:中专学历,研究方向:精神分裂症者康复与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