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高考历史改革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近几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明显加大改革力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的统计,1991-1992年此类题约占30%,到1995年,已达到80%左右。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入类似问题教学法一类的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它包括:①问题情境及其主要成份。②问题情境的分类。③问题情境的设置。④问题情境——诊断智力发展水平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等基本内容。本文着重谈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方式。问题教学法的创立者总结出一条作为主要的教学原理的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徑: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依据这一基本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带入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比较,学生就会很快回答并掌握“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这一问题。
  通过课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章,引言中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本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时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两者是否矛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使大家明确:“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确使中国十年的动乱局面得到终结,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期,但当时指导思想上的一些错误并没有及时纠正,只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典型、普通的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最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有时还可以通过当场试验或演示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三、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原则
  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必须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东西
  这是问题情境的难度标志。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
  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教学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
  2.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和需要
  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H· A·多勃洛留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3.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越难越好,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更具体地说,是要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依据,正确设计问题,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数学课的主要表现形式应当是“活动”,也就是说,在数学课上应当让学生活起来,包括让学生的手脚活起来,让学生的身体活起来,让学生的五官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游戏、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信是“活”的心理支持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信,他就不会积极思维,他就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前复习回顾和课中平铺直叙早已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要从思想上认同教学。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阐述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一个国家治理的好不好,要看领导人是否高瞻远瞩,有治国良策,一个家庭建设的好不好,要看当家人是否果敢干练,有持家良方,而一个班级的管理的好不好,关键要看班主任是否心系学生,有治班
一、课题意义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古人曾经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做读书笔记,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笔记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但可以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效提高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授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借
身为一名藏区教育工作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學过程中,要做到 “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学会做事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
近几年,山东卷都在向新课标I卷靠拢,从2012年开始,题目设置均为选择题6个,简答必做题4个,简答选做题2选1。笔者就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二轮备考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1山东卷与新课标
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知识和智力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从现代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出发,世界的教育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20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进入了以原子能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改革新时代。新时代不仅提出了数学科学本身的现代化问题,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培养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人才,传统的教育目标的观念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适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