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计算机评测质量的考察与评价r——基于人机数据互证的分析方法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的计算机评测,技术难度要大大高于其他三项题型,其评测质量直接关涉考试信度.采用抽样统计的方法,对比人工评测和人机评测的组内初评数据、人机评测的组内复审数据,并对复审案例进行复听,试图通过人机数据互证来考察计算机评测的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计算机评测总体达到人工评测水平,评分稳定性优于人工评测,但尚存在因信息处理能力欠缺而导致的少量误判、漏判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某些语言材料的识别不够精准,对不同水平考生的评分尺度难以高度一致.
其他文献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华武术所面临的文化抽离中的武术安全危机、文化断裂中的武术信任危机、文化阻断中的武术表达危机、文化隔阂中的武术认同危机.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动力机制,提出重构中华武术文化自信的机制:构建中华武术的文化安全机制是前提,重塑中华武术文化信任机制是基础,提升中华武术文化认同机制是核心,创新中华武术文化表达机制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重构中华武术的文化自信,为提升新时代中华武术文化的聚合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提供理论创新.
精武体育会是带有文化理想与政治诉求的社会组织,结合精武体育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语境,剖析精武体育会的社会意义.精武体育会对武术发展的历史贡献表现在,促进武术传播与推广,推动武术现代化转型,加强武术商业化运作.其社会意义主要是:践行民族运动,促进民族解放;改造国人奴性,重塑新民人格;崇尚文武并用,启蒙尚武强国.精武体育会在强健体魄、文武兼修、商业运作、精武精神、塑造新民等方面的实践启迪着新时代武术教育的改革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运用文献资料法、类比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现代足球发展历程为线索,结合人们思维方法的变化,总结足球训练方法论的类型与流变,并对目前先进的足球训练方法论及其实践进行阐述,以期能为完善足球训练理论做出有益补充.研究认为:在现代足球的发展历程中,足球训练依次形成了竞技能力分割式训练、一切围绕比赛、战术为中心等训练模式,这些模式的形成受到还原论、整体论、系统论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足球训练还原论与整体论对足球训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足球训练系统论实现了对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融贯,形成了以“战
通过系统考察中古汉语18部文献中句末“不”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大量出现在“VP不”格式中,少量用于“VP不+乎/耶(邪)/哉/也”.其中,部分“VP不”结构中的“不”已经虚化为语气词.通过挖掘不同文本的语料,对比相似结构的功能,对中古时期“VP不”结构中的“不”虚化为语气词的语言机制进行重点探讨.句末“不”虚化的内在动因是表义明确的需要、追求语言经济性的结果.从语言系统的全局来看,部分句末“不”虚化为语气词后,使得句末“不”的定位不够明晰、语法意义较为模糊,从而促使新的反复问句格式产生.
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经过指标初选、专家筛选和统计学优化,构建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赋值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一步构建了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一般与理想量值模型,为我国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训练、监控与选材提供理论与实践双向参考.
副词“趁机”具有较强的唯状性,一般情况下紧贴谓语出现,主要表达“利用时机”义.在句类分布方面,“趁机”主要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在共现成分方面,“趁机”主要修饰自主动词和表示消极意义的动词,而且能够与“把”字句、“被”字句共现.根据“趁机”的分布表现,可以提取出其语义特征:目的凸显性、动量时量限制性、条件触发性与述人指向性.
针对目前关于表语气“是……的”句的使用条件和功能研究的不足,着重探讨了非对话体中表语气“是……的”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表语气“是……的”句主要是作用于某段文字,并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当它处于这段文字前面或者有表示前后关系的关联词时,非必须使用“是……的”;当它处在这段文字的后面且没有关联词时,则必须使用“是……的”.通过分析表语气“是……的”句与其上文的语义关系歧义,发现其基本的语用功能是表达作者的语用预设,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为因果关系、让步转折关系与总括关系.
临沂方言中的“子”既有表示实在意义的一面,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子”缀形式.临沂方言中的词缀“子”在音节和组合结构上呈现多样化,词缀“子”可以与不同词性的词根相结合,构成新词.临沂方言中的“子”缀,由最初的指人逐渐发展为指称某一动物、植物、工具或事物等,形成了区别于普通话词语的典型特征.临沂方言“子”缀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过程,它是语音机制、认知机制与语法规则类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邑自箴》是北宋李元弼编著的官箴书,蕴含着丰富的近代汉语词汇.以《治家》篇为例,该篇213个词语中,唐五代以来新产生的近代汉语词汇就有51个.有57个行政管理、经济、司法类词语,白维国《近代汉语词典》所举首例书证,大都晚于《作邑自箴》.分析《作邑自箴》的语气副词、介词“逐”、“除……外”以及附加式构词“打~”“~子”等,有助于完善、深化近代汉语虚词和构词法研究.
对汉语口语叙事语篇和书面语叙事语篇的衔接形式进行了比较,并论证相同主题、相同的说话者,当分别使用口语和书面语时,语篇衔接形式所体现出的差异.口语和书面语都使用了省略、名词照应、代词照应和连接词等语法衔接形式,这和语篇主题、叙事特点等相关.同时,口语和书面语在具体衔接形式的使用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