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一、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人才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从素质教育看,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创新人才应该是具备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基本素质的人才。具有“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和“四有”素质,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
二、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一种求异思维,是对现象、事物间的差异进行思考。目的在于揭露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在思维过程中追求的是“创新”、“独到”和“最佳”。是对未知事物的新的认识,或对实践对象进行有创见性的思索。
创造性思维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新颖性:无论在思维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还是在思维的结论上都具有独特之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有创见的思维活动,具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具有首创性、开拓性。
2.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新颖性决定了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对固有的创造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逻辑步骤。它可以迅速从一个思路跳跃到另一个思路,可以正向分析,也可以逆思倒推,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随时修正,变更不恰当的方法和思路。
3.综合性: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基本思维形式,而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一个人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有时是三种思维中的一种,但更多的是三种思维的综合。直觉思维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点。创造性思维活动在直觉的酝酿阶段最为集中。一般认为物理创造性思维有两种基本方式: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重点是发散思维,在物理学中任何创造性活动都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直到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外围环境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强调,“师严乃道尊”。这种定位强化了教师的正确性和支配性,强调了学生的接受性和服从性,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不可能得到良好发展的。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且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的起点
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大多学生都具有展示自己才干的表现欲望,这种潜在的欲望又促使他们进取。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设法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发挥创造潜能的机会。
其次,精心备课,巧设悬念。如在介绍摩擦力时,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对叠起来,然后让班中公认的两个大力士对拉两本书,当全班同学看到他们无法将书拉开时,其认识摩擦力的强烈愿望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悬念的驱使下,兴趣被激发,会非常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科学怀疑思维能力的培养。怀疑是创造之母,“怀疑”就是抓住新的物理事实动摇旧的观念,由怀疑引发问题,由问题推动探索,从而达到提出新的理论,完成新的发明的目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结合教学中的讲授内容,鼓励学生能够认真思索,大胆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要鼓励学生对已有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精神。科学怀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拥有这种能力,无论是对学生在校时学习,还是对他们日后从事任何科学工作或其他工作,无疑都会起到解放思想、激励创造精神的作用。
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联想思维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遇到问题联想与之相近或相关的事物,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产生认识,找到答案的心理过程。科学的联想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从纷繁的事物中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抓住了整个世界,激励着产生飞跃式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其能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到更本质的物理规律。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已有的方式、方法或规则的约束,而是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展开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思考,寻求解题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培养以下几种思考方式:
(1)立体思考:在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向需求量考虑,从需求量向已知条件思考,在思考中注意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
(2)多向思考:要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想到多种解法,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3)侧向思考:由于某种偶然事件的启发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进而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强调知识的扎实和思维的敏感性,如伦琴射线的发现。
(4)逆向思考:与常规思维方式相反,不是以原因推知结果,而是以相反的方向展开思路,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科教育不只是掌握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及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应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激励学生经常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并提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解题方法及思维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十分重要。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一、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人才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从素质教育看,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创新人才应该是具备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基本素质的人才。具有“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和“四有”素质,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
二、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一种求异思维,是对现象、事物间的差异进行思考。目的在于揭露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在思维过程中追求的是“创新”、“独到”和“最佳”。是对未知事物的新的认识,或对实践对象进行有创见性的思索。
创造性思维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新颖性:无论在思维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还是在思维的结论上都具有独特之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有创见的思维活动,具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具有首创性、开拓性。
2.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新颖性决定了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对固有的创造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逻辑步骤。它可以迅速从一个思路跳跃到另一个思路,可以正向分析,也可以逆思倒推,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随时修正,变更不恰当的方法和思路。
3.综合性: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基本思维形式,而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一个人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有时是三种思维中的一种,但更多的是三种思维的综合。直觉思维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点。创造性思维活动在直觉的酝酿阶段最为集中。一般认为物理创造性思维有两种基本方式: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重点是发散思维,在物理学中任何创造性活动都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直到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外围环境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强调,“师严乃道尊”。这种定位强化了教师的正确性和支配性,强调了学生的接受性和服从性,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不可能得到良好发展的。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且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的起点
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大多学生都具有展示自己才干的表现欲望,这种潜在的欲望又促使他们进取。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设法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发挥创造潜能的机会。
其次,精心备课,巧设悬念。如在介绍摩擦力时,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对叠起来,然后让班中公认的两个大力士对拉两本书,当全班同学看到他们无法将书拉开时,其认识摩擦力的强烈愿望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悬念的驱使下,兴趣被激发,会非常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科学怀疑思维能力的培养。怀疑是创造之母,“怀疑”就是抓住新的物理事实动摇旧的观念,由怀疑引发问题,由问题推动探索,从而达到提出新的理论,完成新的发明的目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结合教学中的讲授内容,鼓励学生能够认真思索,大胆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要鼓励学生对已有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精神。科学怀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拥有这种能力,无论是对学生在校时学习,还是对他们日后从事任何科学工作或其他工作,无疑都会起到解放思想、激励创造精神的作用。
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联想思维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遇到问题联想与之相近或相关的事物,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产生认识,找到答案的心理过程。科学的联想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从纷繁的事物中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抓住了整个世界,激励着产生飞跃式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其能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到更本质的物理规律。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已有的方式、方法或规则的约束,而是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展开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思考,寻求解题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培养以下几种思考方式:
(1)立体思考:在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向需求量考虑,从需求量向已知条件思考,在思考中注意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
(2)多向思考:要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想到多种解法,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3)侧向思考:由于某种偶然事件的启发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进而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强调知识的扎实和思维的敏感性,如伦琴射线的发现。
(4)逆向思考:与常规思维方式相反,不是以原因推知结果,而是以相反的方向展开思路,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科教育不只是掌握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及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应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激励学生经常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并提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解题方法及思维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