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通过阅读进行积累。如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积累语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指导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使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 “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记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对学生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推介名家名篇,举办阅读欣赏交流会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好每篇课文,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理解语言、运用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什么,怎么阅读,有何收益等都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加以指导和关注的。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异,有些大部头的或一些世界名著并不适合他们阅读,笔者向学生推荐的书籍主要为四大类:其一是故事类,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其二是科普类,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等;其三是名人传记类,包括伟人、科学家的童年等;其四是诗歌散文类,包括古诗词和现代诗文等。不仅阅读内容要指导,阅读的方法也要指导。比如细读法、浏览、比较法和作摘录等,我要求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软抄,名为“采蜜集”,专门摘录好词佳句,每周一篇。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积累,有了积累就会更有阅读兴趣。“学而不思则罔”,读后不思、不交流,阅读的收效也不会大。为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课外阅读交流会。教师加入到同学的讨论之中,师生在共同的对话中,收益就更多了。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指导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使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 “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记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对学生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推介名家名篇,举办阅读欣赏交流会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好每篇课文,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理解语言、运用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什么,怎么阅读,有何收益等都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加以指导和关注的。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异,有些大部头的或一些世界名著并不适合他们阅读,笔者向学生推荐的书籍主要为四大类:其一是故事类,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其二是科普类,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等;其三是名人传记类,包括伟人、科学家的童年等;其四是诗歌散文类,包括古诗词和现代诗文等。不仅阅读内容要指导,阅读的方法也要指导。比如细读法、浏览、比较法和作摘录等,我要求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软抄,名为“采蜜集”,专门摘录好词佳句,每周一篇。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积累,有了积累就会更有阅读兴趣。“学而不思则罔”,读后不思、不交流,阅读的收效也不会大。为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课外阅读交流会。教师加入到同学的讨论之中,师生在共同的对话中,收益就更多了。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