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馀堂花语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次到恩馀堂小坐。院中的花木盆栽给余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多年来读过不少与花木有关的书,心中知道花木是通灵之物。据科学研究,植物是有思想的,并且会作出许多的判断。余并不属于勤快的人,且常各地奔波,因而,总担心因自己的懒惰忘了浇灌而影响到那些美丽植物的生命。所以,始终不敢去伺候这些灵物。长期留京后,一个人在书堆中浸泡阅读,合书静坐时总感觉房中少了些东西,直到有一天朋友送了盆花给我,天天伺候它,它日日绿意盎然的面对我时,才知道,它带给我的是难于言表的快乐。以后每再离开京城,心中最惦记的就是那些居于盆屋中的伊人,总是掐着指头计算回京的时间,怕耽搁了伺候浇水。今日细算来,书寓中已有了不少的伊人,因养殖水平不高,加之我嗜好古旧,所以更喜爱那些国人熟悉且有雅趣的卉木,对鲜艳眩目的新品及外国花,兴趣倒是不大。
  


  每次到恩馀堂,宗治和夫人都特别的客气,也就有机会观赏彭府百年集存,这些宝藏常令我感慨与惊喜,而彭先生总言,劫后余灰不值一提。收藏是恩馀堂百年来的旧习,有散有失乃意料之中。经历过浮沉烟云的人能将物的聚存看得如水去花落,那必是一种特殊的感悟。攀上峰巅就是下降的开始,人生亦如此,不停的攀登与下降,结果不值得的介怀,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几日前离京回鹏城办事,接友电话,说北京下了场雪,前次在彭先生家看的梅花都开了,彭先生约我回去看花。放下电话看窗外南国绿树掩映,海波微漾,闭目冥思北地那些在寒风白雪中绽放的梅花,万千感慨。
  宗治除收藏外,花木应是其最爱,多次到府上打扰,余每去都要在院中待一会儿,走一走,那份恬静,那份清雅,是我在其他许多地方都无法感受到的。宗治是收藏大家无疑,但他伺候花木的手段更高于前者。数十年沉浸其中,难怪他总和我讲,他最乐意的就是做个草木神仙。他爱花爱木,他了解花木,所以我相信恩馀堂定制的盆奁一定是花木欢爱的雅室美居。
  惦记自己书寓中的伊人,也惦记宗治府上的梅兰。事一完,就急走,连几位多时未见的重要朋友都未及约见。
  京城特别的冷,耳朵、鼻子这些突出物,冻得硬棒棒的。
  


  步入恩馀堂,隔着回廊就听到宗治的声音。移步推门跨入廊室,一丝冷风从门缝窜出,在面颊上拂过,直入胸肺。这风很冷,但带着不能解说的清香。抬头看到巨大紫砂方盆中的梅桩,桩体枯黄如山子,黄色如腊的小花缀满枝条。移目前望,廊室另一头五六米远处,还有一盆如虬斜干洞石支顶的梅桩,花开五瓣,色白如雪,它们应该就是这冷香之源。用力深深的吸入冷气,希望能填满肺腹,突然感觉不到了任何的冷,所能体会的只是那令心神愉悦的妙香。这种寒香让人的大脑和心神突然生出虚灵的静感,宛如步在绝谷空山。许多年前余一人到晋中僻壤访古,因交通不便,很多地方都只能徒步往返。常月夜独自步行在空无一人的沟壑田埂上,天高月明,玉兔如盘,脚下的碎石小草皆历历在目,静谧无音,也无一丝的风,但很冷很冷,那时我体会了什么是夜凉如水。今天寒风中飘过的清香,又让我感受了很多很多。难怪自古以来有那么多文人墨客,士宦百姓,喜欢这冷香的隽雅。
  鼻翼的冷香还没有飘散,宗治已从屋内拉门半跨入廊室。内屋门刚刚半开,一股如丝般淡雅不同与廊室内的暗香也随之涌来。和宗治入室,眼睛与鼻子同时搜寻那暗香的来源,屋正中方桌上摆着数只紫砂贴花泥、钧蓝变红的高盆,盆中绿苗舒叶,花瓣如玉。暗香时有时无,时浓时淡。数次来恩馀堂,眼睛多了不少的福份,而这次好像用不到它了,只想闭上眼用鼻子把所有飘散在空气中的香味捕获。
  这些兰花是宗治多年的心血。兰花的香味直到今日都还是个不解的迷,世人无法研究化验出它的化学成分,所以世界上有那么多高级的贵比黄金的香水,但没有一种可以和国兰相同,它的香目前是无法合成的。明代张羽言:“看叶胜看花”。而余更想言:“兰,观花观叶莫若品香”。
  


  无数次在书中读到梅、兰,无数次在花丛中观望。以前在不少地方也看过梅、兰,但总没有今日这般在寒气中体味梅、兰本色。宗治所植的这古桩蜡梅和春兰,是中国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们皆属于中国特产的珍贵花卉,是大自然对中国的恩赐。就今日学者所作的考证,梅、兰在2500年前就开始在华夏大地上被人工栽培,千百年来歌赋骚曲中更不绝对它们的记载。梅、兰已不仅仅是观赏的植物,它们完全融入中华文明,成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次到恩馀堂来,和宗治总要聊很多很多,这次我们的话都不多。心底暗笑,天寒神疲,我只带来了眼睛和鼻子,希望眼睛可以留住美丽的花,鼻子可以吸尽隽永的香。
  室内的兰香时浓时淡,温度也高些,令人心旷神怡,但乍一入廊时的那股冷香,一直勾引我的嗅觉。独自推门迈出,入廊室到寒气中再体味那股冷香。突然发现在架侧还有株古桩枯木,丝毫没有生机,枯黑如铁。急隔门问彭先生。宗治告知,那是棵几十年的老桩红梅,前些时候刚死了。听此话,心里一紧,令我想起, 1937年周瘦鹃先生重金购得古梅,后古梅枯死,痛哭以文记之的花事。人花合一,人故去心伤,花故去一样令人心伤,爱花人的那份伤痛只怕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想着那枯死的红梅,心情不自觉地渐渐低沉。宗治似看出我的不适,忙说,红梅还开着,很美。让夫人入内室。一会儿彭太太拿出一卷轴,打开,心中为之一展,这是张田世光先生画的红梅,枝干龙行,花红似血。我看过无数的画,但第一次带着看花的心去看画中的花,突然间感觉到画、花及当时做画的人都涌到眼前,真是奇妙以极。原来画可以从另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欣赏!
  


  等我起身告辞时,除了嘱咐彭先生及夫人多注意身体,剩下的就是尽力用鼻子和胸肺储存那不舍得令其飘散的幽香。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妇女工作方针发生了从革命和建设叙事中的性别模糊,到通过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追求妇女解放,再到中国梦引领下追寻妇女梦的演变历程。在此过程中,妇女工作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注重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坚持男女平等和维护妇女权益。这些经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质,也是引领新时代妇女工作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新中国7
期刊
摘要:仁理念以“和谐共生”为要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仁理念運用于法治实践的正当性在于其具有历史经验性和道德情感追求,其与西方法律价值之权利、功利、自由、平等及尊严具有内在关联。仁理念在法治中的意义体现为:仁理念之精神至上可防止法理之功利至上、情感关照可防止法理之教条僵化与冷漠、共生精神可防止法理之个人主义、和谐追求可防止法理之斗争思想,仁理念在法治中的
期刊
摘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三权分置”制度的实施使土地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来看,每一次制度变迁之后,农业总产值和耕地面积对农业投资的正向影响都显著增强,提高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扩大了农作物播种面积,促进了农业总产值增长,进而增强了农业投资意愿,提高了农业投资水平。由于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业投资,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充分保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持续推进的,其在演进逻辑和演进样态上均逐渐形成了行政体制变革的中国模式。在演进逻辑上,行政体制改革形成了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高行政效率为源头的逻辑基础,以“放权”与“竞争”为路径的逻辑范式,以政府机构改革为表征的外在逻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内核的内在逻辑,以先经济体制改革再行政体制改革、从先易后难到全面推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先中
期刊
摘要: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史书写,强调史料研究的“史学化”趋势,已经显现和将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利与弊。当代文学史书写,一直缺乏对作品深入细致的内部研究、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对作家作品的艺术分析,应是当代文学史书写题中应有之义;重建作家作品艺术分析维度,应将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有机结合,“史家”眼光与如作家对写作进行技术分析般深入作品内部——两者兼具,是当代文学史书写亟须重视并且重建的维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20世纪中国学者在理解或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应用了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等五大认知范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好奇的情形,如认知范式的选用被控制,认知范式的应用过程被制约,使用认知范式所获得的结论被改变等。那么“操纵”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隐秘力量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解释主体的价值。   关键词:认知范式;解释;中国传统
期刊
摘要:我国的利率政策是通过主导国家金融体系的银行来实施的,该政策的特点是对存款利率的约束价格控制和对贷款量的数量控制,商业银行基于安全性和收益性考量往往倾向于给国有企业贷款,而民营企业贷款相对较难。考察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GDP、国内投资和出口贸易)效应,发现利率双轨制背景下,在短期内影子银行客观上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特别是对我国利率双轨制向利率市场化单轨制发展的进程具有
期刊
摘要:新型权利研究的非体系化会导致其面临重重窘境,需要运用体系化方法来避免。权利体系化是法律体系化的必然要求,其意味着权利在自身构造上的体系化以及权利体系的类型化、条理化与层次化。运用体系化方法,可以避免研究中的低级错误,提升研究层次,并促成学术共识和智识的增长与形成。以体系化权利框架观之,当前新型公法权利研究中存在着诸如权利构造疏漏、权利定性矛盾、权利框架错置与权利顺位颠倒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
期刊
晏济元,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州散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现居深圳,曾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观古往今来的书画大家,凡是卓有成就者,无一不是熔传统与创新于一炉,敢于在传统技法顶峰继续探索的勇者,晏济元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书坛艺苑,晏济元未必是人人皆知的名字,然而笔者认为是足以写入中国艺术史的书画大家,其成就、贡献、人格、精神同样是充满魅力,至今百岁高龄仍
期刊
摘要:法治文明要求以宽容的姿态接纳新兴权利,但却容易因缺乏约束造成价值消解。新兴权利的正当性问题需要引起深刻反思,而对“善”的强调旨在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之所以说新兴权利离不开“善”,其间既有从规范性视角作出的理由阐释,也有从描述性视角得出的价值考量。虽然正义原则是司法裁判所追求的,但其并不能准确概括新兴权利所需要的“善”。从理论上讲,“善”本身具备特定性、相对性和情境性的基本特征,而且其内部有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