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淤地坝柔性溢洪道技术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淤地坝溢洪道因建设成本大幅增加、砂石料开采受限、征地形势严峻,或因工程标准低,对坝体安全造成威胁,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淤地坝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针对传统淤地坝溢洪道建设及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祖煜院士提出淤地坝柔性溢洪道的理念,经过模型设计、材料试验、模型试验、室外试验、野外试验后,于2020年被列入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清单,予以推广。其中柔性溢洪道野外试验是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辛店沟白草洼淤地坝坝体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柔性溢洪道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抗冲性能好、适应形变、价格低廉、坚固耐用、环境友好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不仅适用于淤地坝新建及除险加固工程,也可在其他流域抗侵蚀、泄洪等工程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正>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行深刻阐述。这四句话,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百年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能够给我们照亮前行之路、洗涤心灵之尘、增强干事之能、激发奋进之力。一、学史明理提站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首先要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
期刊
旅游空间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和存在形式,其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旅游体系的建设。该文以武汉为例,通过对网络游记进行词频分析以挖掘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感知,并据此对相应的旅游空间的可达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进而分析旅游意象要素的可意象性与旅游空间的可达性之间的关联和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旅游空间的可意象性与其空间和感知可达性整体相关性较低;部分旅游空间的可意象性和分布与道路可达性存在不匹配的现
重庆市于2019年开始实施“四山”保护提升工作,旨在保护、修复“四山”自然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四山”天然的生态屏障的作用,为重庆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九龙坡区共和村西邻“四山”之一的中梁山山体,是“四山”修复保护工程的重要部分。同时,共和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近些年来受到城市化进程的蚕食,村中有数几十家中小企业,主要经营机械和木材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方面带动了乡村经济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创建于1952年。70年来,绥德站坚持以水土保持试验研究为中心,先后开展了水土流失规律、工程及植物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乃至整个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措施和经验,在水土保持治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起步、发展和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共同富裕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理论逻辑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统一。共同富裕的科学意涵应从以下四个维度理解:从“现实的人”出发阐明个人发展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确证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以共同体形态历史发展过程具有的生成性、阶段性、现实性,凸显共同富裕渐进式演变的现实生成逻辑;以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正义性,指明共同富裕实现社会正义的空间向度;基于生产关系范畴分析社会共同体实质,明
隐喻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基于身体体验的认知工具,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中。由于对花卉的认知的普遍性,关于花卉的隐喻大量存在于英汉诗歌中。这些英汉诗歌的作者处于不同的生活地理环境和迥异的文化习俗中,加之各自的语言特征产生的思维差异等因素,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关于花卉的隐喻的跨域映射,往往会产生异曲同工之妙。
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发生交通拥堵,势必会形成交通瓶颈。通过对宁德市京台高速岗上上行隧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交通特性及事故数据,确定研究对象的拥堵成因,提出车道分界线虚实线的优化方案,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建模。以通过车辆数作为评价指标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情景状态下的评价指标数据,表明采用车道分界线虚实线的优化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速公路的隧道拥堵,为同类型的高速公
梨文化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本身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艺术与民俗直接源于民众的生活,并且至今仍然活跃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梨文化的艺术与民俗价值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梨文化的艺术与民俗的历史与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把梨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来。接着分析梨文化的这两项内容的现状与价值,把梨文化在现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通过对梨文化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提高社会对梨文化的认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