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厦门海沧区的某新能源材料公司,近日正计划扩大其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邮储银行今年为我们授信上亿元,让我们可以持续致力于利国利民、福荫子孙的绿色事业。”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但若想像该公司一样,在邮储银行获得便捷、实惠的融资服务,厦门的企业需要一张“合格证”,这是决定融资合作的首要条件。
“对违反环保、安监、质检、土地、移民等环境和社会政策规定的客户与项目,我行一律不营销、不受理、不准入、不放款。”据邮储银行厦门分行海沧区支行行长彭淞介绍,这是邮储银行在全行推行的“环保一票否决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已经由牺牲资源环境的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社会也正由“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绿色发展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并重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是邮储银行的大行担当,是落实绿色银行发展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形象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防范化解信贷环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主动担当,加快转型发展,履行社会责任,防控潜在环境风险。”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邮储银行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污染防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9月末,邮储银行绿色信贷余额(银保监会统计口径)达2028.72亿元,含专项融资绿色信贷合计达3807.32亿元,占比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占比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为持续加强绿色金融工作,2018年9月,邮储银行出台了《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加强绿色银行建设三年规划》,分别提出了未来邮储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九大重点任务和33条具体措施,积极建立并持续推进绿色银行管理体系、多维度发展体系、指标监控体系。
绿色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为金融业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日益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环境社会风险约束机制加快完善,为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绿色金融在中国有多年的发展历程。早在1995年,央行和原环保总局分别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环保工作通知》《关于运用绿色信贷促进环保工作的通知》,对绿色信贷提出要求。2012年,原银监会印发了《绿色信贷指引》,成为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几年,银监会(银保监会)与央行先后出台相关评价指标以及支持政策。
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被称为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绿色金融首次纳入核心议题,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主导编制了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向世界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七项具体可落实的政策建议。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末我国绿色金融需求将达15万亿-30万亿元,是金融机构大有可为的领域。那么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经济健康发展,最终引导产业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近年来,为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污染防治,邮储银行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制定实施“绿色信贷发展规划”,成立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健全绿色治理机制。持续优化绿色授信政策,完善绩效考核与内控审计等政策制度。加大资源配置,将绿色金融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设置绿色信贷专项额度。创新绿色金融產品与服务,重点支持绿色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工业节能节水环保等十大绿色领域,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在3800多亿元的绿色信贷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案例。
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是全国首个海绵城市及PPP双示范项目。邮储银行作为首家介入银行,给予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达标工程项目9.23亿元授信支持。
轨道交通是典型的绿色交通运输。自郑州市轨道交通第一个项目建设开始,邮储银行就积极参与,截至2018年9月末累计授信194亿元,放款73.43亿元,余额55.49亿元。后续还将作为首家综合授信合作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大面山农风光发电互补项目”、“大面山二期100MW风电场项目”以及450亩生态农业园组成了四川省首个“农风光”发电互补项目,截至2018年6月,项目运行良好,实际年度累计发电3208.34万千瓦时,超过可研数据2770万千瓦时。项目光伏电站采用符合国家“领跑者计划”技术要求的组件,利用太阳能、风能清洁发电的同时,可同时种植蓝莓、芒果等经济作物,充分结合了低碳环保生态理念;按设计规划每年可节约标煤约0.90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19万吨、二氧化硫9.35吨、氮氧化物9.35吨、烟尘2.81吨。这离不开邮储银行提供的6.9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绿色信贷是以邮储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大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邮储银行自成立起,严格贯彻绿色发展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信贷发展体制。 邮储银行不断完善发展绿色信贷的组织管理机制,陆续推进设立了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成立全行范围的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绿色信贷发展规划》、积极对外承诺绿色贷款发展目标、专设绿色信贷专项额度等管理举措。
邮储银行在2016年印发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绿色信贷分类标准管理办法》,根据客户环境与社会潜在风险和管理能力,实施分类差异化管理,优先支持环境友好型客户融资需求,严格开展高风险类客户和项目风险评估和审批分层管理,严禁受理存在重大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客户和项目。
對一些环保风险高的行业,邮储银行制定实施风险限额方案:公司业务重点对钢铁、煤炭、火电、有色金属等10类行业设定限额管控目标;小企业贷款重点对8类敏感性行业设定限额管理目标,严控“两高一剩”领域的信贷增速及占比。
从2014年起逐年制定绿色信贷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2018年,制定了72个大中型客户和62个小微企业重点行业绿色授信政策,指引各级行精准营销和健康发展,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集中资源重点向商业模式成熟、市场空间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领域倾斜,包括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绿色农业开发、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项目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切实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决策,邮储银行将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相关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逐步提高渠道结构、“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等绿色金融相关指标权重,将绿色贷款纳入全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
加大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邮储银行还开展公司授信和绿色信贷专项审计活动,督导加强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2017年对上海、浙江、宁波、内蒙古、山东、广东、青海、江苏、吉林和深圳等11家分行开展了绿色信贷专项审计工作。
在总行的全面布局下,各分行也结合当地特色严格落实绿色金融实施规划。不少分支行把环保与社会风险纳入银行信贷全流程作业中,并且为符合绿色金融授信政策的企业开辟出了一条全流程绿色通道:上门服务、利率优惠、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大幅提升了绿色企业的金融可得性和获得感。
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邮储银行优选成熟细分领域及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板块,推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大传统信贷领域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普惠金融等产品与模式创新,拓展机构合作,丰富服务体系。
邮储银行绿色金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如创新开办光伏扶贫贷款、“掌柜贷”、小水电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垃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兼具绿色与普惠效益的金融产品。二是结合地区禀赋,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三是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风控等先进技术,推出并不断丰富完善“邮e贷”系列网络信贷产品,实现信贷业务的线上全流程办理。
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对符合绿色信贷的业务给予利率优惠,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大幅提高“两高一剩”行业及敏感行业贷款利率,并逐步退出存量业务;对上报的绿色信贷业务进行优先审查审批;对于绿色信贷公司授信项目,采用平行作业的方式,缩短审查审批时间,提高绿色信贷办理速度。
此外,为了引导企业将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广西区分行量体裁衣地推出了“排污贷”,并为“排污贷”开辟了绿色处理通道,降低浮动利率,最高授信3000万元。于2017年为全区工业区首家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南宁市明阳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授信2000万元,该厂总规模为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和2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仅一年就可节水700余万吨。
在水资源丰富、被称为“全国小水电摇篮”的福建地区,邮储银行福建分行自2017年9月起,开发出“小水电贷”“风能贷”“排污贷”等多种绿色信贷产品。截至2018年10月末,福建省分行共发放水力发电贷款8.44亿元,未发生一笔逾期及不良。
“福建山多,地势落差大,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使小水电能够在福建铺开,每年输送的电量占全省的63%,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小水电由于零污染、零排放,是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的项目,感谢邮储银行让我们县的小水电又焕发了生机!”福建顺昌县水利局的卢裳昆向记者介绍小水电的贡献。邮储银行顺昌县支行副行长孙娟说,自从开展绿色信贷以来,该行在有效把控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支持小水电项目,已为8家小水电企业发放600余万元贷款,支行每年25%的信贷资金用于绿色信贷。
在浙江省,为积极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规划,邮储银行浙江分行投资湖州太湖图影湿地PPP项目等水域治理重点项目,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G20绿色金融》指出: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对环境因素可能转变为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且许多金融机构尚不具备识别环境风险和量化评估其影响的能力。但随着环境、气候和资源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重新考虑融资项目以及金融资产面临的风险,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邮储银行已将防范风险管理与绿色金融战略有机结合:
健全环境和社会风险制度工具体系。重点从操作流程、管理办法、产品制度等方面,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制度体系,优化公司授信、小微企业贷款“三查”资料清单,对钢铁、火电等行业及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进行分类差异化管理。
实施绿色信贷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从客户营销、尽职调查、审查审批、签约放款、贷后管理等环节,实施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全流程管理。不断提升绿色信贷和“两高一剩”业务的审查审批技术,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
健全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开展信贷环境风险专项排查活动。2017年邮储银行总分支行四级联动组织环境风险专项排查,对10万多存量客户开展全覆盖的环境问题风险排查,针对发现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客户和项目,逐户分类制定风险处置措施,主动防范化解潜在环境风险。2018年组织信贷环境风险“回头看”专项排查,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重点对2017年排查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客户和项目、各地“散污乱”企业、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重点监控企业等敏感客户进行排查,有效防范风险。
据了解,邮储银行各分行切实贯彻落实总行环境与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要求,并结合自身情况不断优化。例如,厦门分行已把环境与社会风险纳入银行信贷全流程作业中,摸清信贷客户产品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是支行信贷员日常客户走访、企业调研的重要工作内容。据厦门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分行在2016年自主创建了“信用风险客户名单”系统,这份名单包含银行系统的金融数据,并根据政府信用平台、法律法规进行实时更新,第一时间筛选出环评不达标、社会履责不到位的企业,帮助一线从业人员把好环境风险准入关。所谓的“政府信用平台”包括“信用中国”“信用厦门”和厦门环保局相关网站。厦门分行还整理出了239份法律法规规章,作为业务操作的法律依据。目前,厦门分行“信用风险客户名单”涵盖政府下发的环保行政处罚名单(共572户)、重点排污企业名单(共165家)、厦门餐饮业禁设区域清单11批,涉及5183个区域。根据这份名单,该分行已退出7户环保不达标客户,审查审批否决2户,保证了分行优良的信贷质量,未产生一笔因环保问题引起的不良贷款。
“对违反环保、安监、质检、土地、移民等环境和社会政策规定的客户与项目,我行一律不营销、不受理、不准入、不放款。”据邮储银行厦门分行海沧区支行行长彭淞介绍,这是邮储银行在全行推行的“环保一票否决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已经由牺牲资源环境的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社会也正由“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绿色发展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并重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是邮储银行的大行担当,是落实绿色银行发展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形象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防范化解信贷环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主动担当,加快转型发展,履行社会责任,防控潜在环境风险。”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邮储银行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污染防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9月末,邮储银行绿色信贷余额(银保监会统计口径)达2028.72亿元,含专项融资绿色信贷合计达3807.32亿元,占比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占比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为持续加强绿色金融工作,2018年9月,邮储银行出台了《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加强绿色银行建设三年规划》,分别提出了未来邮储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九大重点任务和33条具体措施,积极建立并持续推进绿色银行管理体系、多维度发展体系、指标监控体系。
绿色金融大有作为
绿色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为金融业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日益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环境社会风险约束机制加快完善,为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绿色金融在中国有多年的发展历程。早在1995年,央行和原环保总局分别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环保工作通知》《关于运用绿色信贷促进环保工作的通知》,对绿色信贷提出要求。2012年,原银监会印发了《绿色信贷指引》,成为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几年,银监会(银保监会)与央行先后出台相关评价指标以及支持政策。
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被称为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绿色金融首次纳入核心议题,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主导编制了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向世界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七项具体可落实的政策建议。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末我国绿色金融需求将达15万亿-30万亿元,是金融机构大有可为的领域。那么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经济健康发展,最终引导产业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近年来,为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污染防治,邮储银行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制定实施“绿色信贷发展规划”,成立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健全绿色治理机制。持续优化绿色授信政策,完善绩效考核与内控审计等政策制度。加大资源配置,将绿色金融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设置绿色信贷专项额度。创新绿色金融產品与服务,重点支持绿色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工业节能节水环保等十大绿色领域,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在3800多亿元的绿色信贷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案例。
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是全国首个海绵城市及PPP双示范项目。邮储银行作为首家介入银行,给予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达标工程项目9.23亿元授信支持。
轨道交通是典型的绿色交通运输。自郑州市轨道交通第一个项目建设开始,邮储银行就积极参与,截至2018年9月末累计授信194亿元,放款73.43亿元,余额55.49亿元。后续还将作为首家综合授信合作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大面山农风光发电互补项目”、“大面山二期100MW风电场项目”以及450亩生态农业园组成了四川省首个“农风光”发电互补项目,截至2018年6月,项目运行良好,实际年度累计发电3208.34万千瓦时,超过可研数据2770万千瓦时。项目光伏电站采用符合国家“领跑者计划”技术要求的组件,利用太阳能、风能清洁发电的同时,可同时种植蓝莓、芒果等经济作物,充分结合了低碳环保生态理念;按设计规划每年可节约标煤约0.90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19万吨、二氧化硫9.35吨、氮氧化物9.35吨、烟尘2.81吨。这离不开邮储银行提供的6.9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完善优化绿色信贷体系
绿色信贷是以邮储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大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邮储银行自成立起,严格贯彻绿色发展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信贷发展体制。 邮储银行不断完善发展绿色信贷的组织管理机制,陆续推进设立了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成立全行范围的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绿色信贷发展规划》、积极对外承诺绿色贷款发展目标、专设绿色信贷专项额度等管理举措。
邮储银行在2016年印发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绿色信贷分类标准管理办法》,根据客户环境与社会潜在风险和管理能力,实施分类差异化管理,优先支持环境友好型客户融资需求,严格开展高风险类客户和项目风险评估和审批分层管理,严禁受理存在重大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客户和项目。
對一些环保风险高的行业,邮储银行制定实施风险限额方案:公司业务重点对钢铁、煤炭、火电、有色金属等10类行业设定限额管控目标;小企业贷款重点对8类敏感性行业设定限额管理目标,严控“两高一剩”领域的信贷增速及占比。
从2014年起逐年制定绿色信贷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2018年,制定了72个大中型客户和62个小微企业重点行业绿色授信政策,指引各级行精准营销和健康发展,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集中资源重点向商业模式成熟、市场空间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领域倾斜,包括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绿色农业开发、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项目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切实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决策,邮储银行将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相关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逐步提高渠道结构、“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等绿色金融相关指标权重,将绿色贷款纳入全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
加大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邮储银行还开展公司授信和绿色信贷专项审计活动,督导加强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2017年对上海、浙江、宁波、内蒙古、山东、广东、青海、江苏、吉林和深圳等11家分行开展了绿色信贷专项审计工作。
在总行的全面布局下,各分行也结合当地特色严格落实绿色金融实施规划。不少分支行把环保与社会风险纳入银行信贷全流程作业中,并且为符合绿色金融授信政策的企业开辟出了一条全流程绿色通道:上门服务、利率优惠、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大幅提升了绿色企业的金融可得性和获得感。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邮储银行优选成熟细分领域及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板块,推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大传统信贷领域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普惠金融等产品与模式创新,拓展机构合作,丰富服务体系。
邮储银行绿色金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如创新开办光伏扶贫贷款、“掌柜贷”、小水电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垃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兼具绿色与普惠效益的金融产品。二是结合地区禀赋,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三是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风控等先进技术,推出并不断丰富完善“邮e贷”系列网络信贷产品,实现信贷业务的线上全流程办理。
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对符合绿色信贷的业务给予利率优惠,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大幅提高“两高一剩”行业及敏感行业贷款利率,并逐步退出存量业务;对上报的绿色信贷业务进行优先审查审批;对于绿色信贷公司授信项目,采用平行作业的方式,缩短审查审批时间,提高绿色信贷办理速度。
此外,为了引导企业将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广西区分行量体裁衣地推出了“排污贷”,并为“排污贷”开辟了绿色处理通道,降低浮动利率,最高授信3000万元。于2017年为全区工业区首家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南宁市明阳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授信2000万元,该厂总规模为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和2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仅一年就可节水700余万吨。
在水资源丰富、被称为“全国小水电摇篮”的福建地区,邮储银行福建分行自2017年9月起,开发出“小水电贷”“风能贷”“排污贷”等多种绿色信贷产品。截至2018年10月末,福建省分行共发放水力发电贷款8.44亿元,未发生一笔逾期及不良。
“福建山多,地势落差大,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使小水电能够在福建铺开,每年输送的电量占全省的63%,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小水电由于零污染、零排放,是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的项目,感谢邮储银行让我们县的小水电又焕发了生机!”福建顺昌县水利局的卢裳昆向记者介绍小水电的贡献。邮储银行顺昌县支行副行长孙娟说,自从开展绿色信贷以来,该行在有效把控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支持小水电项目,已为8家小水电企业发放600余万元贷款,支行每年25%的信贷资金用于绿色信贷。
在浙江省,为积极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规划,邮储银行浙江分行投资湖州太湖图影湿地PPP项目等水域治理重点项目,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强化风险管理
《G20绿色金融》指出: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对环境因素可能转变为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且许多金融机构尚不具备识别环境风险和量化评估其影响的能力。但随着环境、气候和资源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重新考虑融资项目以及金融资产面临的风险,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邮储银行已将防范风险管理与绿色金融战略有机结合:
健全环境和社会风险制度工具体系。重点从操作流程、管理办法、产品制度等方面,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制度体系,优化公司授信、小微企业贷款“三查”资料清单,对钢铁、火电等行业及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进行分类差异化管理。
实施绿色信贷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从客户营销、尽职调查、审查审批、签约放款、贷后管理等环节,实施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全流程管理。不断提升绿色信贷和“两高一剩”业务的审查审批技术,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
健全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开展信贷环境风险专项排查活动。2017年邮储银行总分支行四级联动组织环境风险专项排查,对10万多存量客户开展全覆盖的环境问题风险排查,针对发现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客户和项目,逐户分类制定风险处置措施,主动防范化解潜在环境风险。2018年组织信贷环境风险“回头看”专项排查,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重点对2017年排查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客户和项目、各地“散污乱”企业、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重点监控企业等敏感客户进行排查,有效防范风险。
据了解,邮储银行各分行切实贯彻落实总行环境与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要求,并结合自身情况不断优化。例如,厦门分行已把环境与社会风险纳入银行信贷全流程作业中,摸清信贷客户产品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是支行信贷员日常客户走访、企业调研的重要工作内容。据厦门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分行在2016年自主创建了“信用风险客户名单”系统,这份名单包含银行系统的金融数据,并根据政府信用平台、法律法规进行实时更新,第一时间筛选出环评不达标、社会履责不到位的企业,帮助一线从业人员把好环境风险准入关。所谓的“政府信用平台”包括“信用中国”“信用厦门”和厦门环保局相关网站。厦门分行还整理出了239份法律法规规章,作为业务操作的法律依据。目前,厦门分行“信用风险客户名单”涵盖政府下发的环保行政处罚名单(共572户)、重点排污企业名单(共165家)、厦门餐饮业禁设区域清单11批,涉及5183个区域。根据这份名单,该分行已退出7户环保不达标客户,审查审批否决2户,保证了分行优良的信贷质量,未产生一笔因环保问题引起的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