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需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其养成能够为学生后续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对教学方法做出改善,以此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鉴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基本的数学概念以及基础的数学运算,更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掌握运用数学的能力,实现智慧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方面
核心素养理念倡导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其学习意识,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数学课堂上,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仍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对教材知识的讲授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不得不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机械记忆,导致学生主观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提升成绩。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高效课堂的构建无从谈起。
2、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分数仍比较重视并把成绩提高当成教学目标。数学的抽象让学生难于理解,很难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激情。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核心素养”的提出已有许多年,但在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能力,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仍尤为重要,还需继续探索和研究。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良好师生互动,助知识情境化
提升核心素养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课堂上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同时生活中也有许多数学,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数学生活知识着手,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对数学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自内心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
例如,“随机事件与概率”这堂课中,可采纳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师首先从实际生活入手,提出一些样本估计方面的生活问题,学生抢答,并总结规律,使学生认识到本节内容的实质。课堂上的问题导入是很常用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并感知数学知识,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愉快;在去情境化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尊重主体地位,助深度思考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着其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更需要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采用小组互动或者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
例如,初中数学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建议教师采用简单的概念讲授与例子相结合的传授方式,创设相关联的情境,完成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设计。指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概念交流、解题方法探析、互相合作解题等方式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规律,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深度思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提高学习兴趣,助问题解决
教师要把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化为数学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就要想办法吸引提出问题与假设,学生参与到思考活动中来,主动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一章时,教师可采取小组探究学习的模式。内容大致如下:提前让学生准备相应材料,在课堂中分组合作,询问学生“你们想怎么研究?”,以此,倾听学生的多种想法;观察學生的兴趣所在;总结学生对三角形的了解情况;思考下一步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并指出研究方法。随后在老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分工制作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各项性质,最后由一个代表总结并上讲台为大家讲解该组同学发现的某些性质,再让其他组的同学指出不足、补充出未该组学生找到的相关性质,在以上一系列的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赏罚,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获得奖励的孩子更自信,使获得小惩罚的孩子更被激励。最后老师总结并播放一段有关三角形性质的视频,包含生活中的应用及相关历史故事。这种分组合作探究型的课堂教学,弱化了老师作为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职责,强化了老师的引导、纠错和总结作用,当数学知识脉络由学生总结而成后,更是加深了对本节知识的印象,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小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个人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可谓一举多得。可见,在学生层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结合生活实际,降低数学维度
学生学习数学后能够正确完成练习题,却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以“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如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思考。
生活情境:你的家距离学校x米,他每天走路上学的速度为v米/分,到学校共需t分钟。提问:速度v与时间t之间是怎样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将这组关系与他们每天都会经历的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用于引出本节课的授课主题,能够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5、精心设计问题,思维持续发展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知识展开自主探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前进行课程设计时,对每一个设问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带领学生不断钻研,让符合学生能力与认知的问题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时,展开如下提问:
提问1.:通过前面几次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学们可以猜一猜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吗?
提问2:我们可以如何证明猜想呢?
提问3:除了直接测量角度的方法,我们能不能尝试用证明的方式来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呢?
提问4: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问5:同学们可以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吗?
课上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问,使学生获得了自主思考的时间,此时学生学习不再被动,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6、落实案例迁移,方法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而生活情境与案例却是取之不尽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为学生多分析典型案例,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具备知识应用的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课本为学生展示了多个一元一次方程运用的实例,在学习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规律,如:合并同类项、移项对方程不产生影响;在解方程时,最终目标是要把方程改写为左边是一个数乘以未知数、右边是一个数字的形式等,学生可以将这些规律迁移到之后的问题解决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解题旨在化繁为简,不但要具备举一反三的本领,更需要在这多种多样的方法中发现本质,并实现多题一解。
7、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师生效率
作业的布置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巩固相关知识点的方式。教师可巧用在线作业系统为学生布置作业,可分层布置作业,系统带有自动核对和统计数据功能,其批改作业的效率极高,另外此系统可呈现错题分布状况,能够明确学生需要在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强化。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作业系统中为他们录入带答案的典型例题和解题方法,教师可通過系统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解题情况。教师隔天可在课堂上对这些题目针对性地讲解,将查漏补缺落到实处。此方法有别于往日手动批改作业,虽占用了家长上传照片的一会时间,但其效率更高,大大提升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可以更好更快的为学生备课。
但此方法仅适用于结果比较单一,系统易识别的作业。而稍有复杂的便仅适用于手动一一批改,查看详细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批改和讲解。具体使用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再有选择性地使用。
三、结语
高效课堂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能力进一步加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既能满足数学教育创新的需要,又能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继续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引进创新的教学方法,着力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姚子荣. 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探讨[J]. 教育界,2017(18):109-110.
[2] 王颖.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课教学[J]. 考试周刊,2017(17):99,156.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基本的数学概念以及基础的数学运算,更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掌握运用数学的能力,实现智慧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方面
核心素养理念倡导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其学习意识,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数学课堂上,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仍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对教材知识的讲授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不得不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机械记忆,导致学生主观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提升成绩。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高效课堂的构建无从谈起。
2、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分数仍比较重视并把成绩提高当成教学目标。数学的抽象让学生难于理解,很难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激情。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核心素养”的提出已有许多年,但在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能力,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仍尤为重要,还需继续探索和研究。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良好师生互动,助知识情境化
提升核心素养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课堂上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同时生活中也有许多数学,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数学生活知识着手,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对数学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自内心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
例如,“随机事件与概率”这堂课中,可采纳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师首先从实际生活入手,提出一些样本估计方面的生活问题,学生抢答,并总结规律,使学生认识到本节内容的实质。课堂上的问题导入是很常用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并感知数学知识,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愉快;在去情境化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尊重主体地位,助深度思考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着其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更需要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采用小组互动或者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
例如,初中数学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建议教师采用简单的概念讲授与例子相结合的传授方式,创设相关联的情境,完成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设计。指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概念交流、解题方法探析、互相合作解题等方式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规律,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深度思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提高学习兴趣,助问题解决
教师要把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化为数学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就要想办法吸引提出问题与假设,学生参与到思考活动中来,主动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一章时,教师可采取小组探究学习的模式。内容大致如下:提前让学生准备相应材料,在课堂中分组合作,询问学生“你们想怎么研究?”,以此,倾听学生的多种想法;观察學生的兴趣所在;总结学生对三角形的了解情况;思考下一步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并指出研究方法。随后在老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分工制作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各项性质,最后由一个代表总结并上讲台为大家讲解该组同学发现的某些性质,再让其他组的同学指出不足、补充出未该组学生找到的相关性质,在以上一系列的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赏罚,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获得奖励的孩子更自信,使获得小惩罚的孩子更被激励。最后老师总结并播放一段有关三角形性质的视频,包含生活中的应用及相关历史故事。这种分组合作探究型的课堂教学,弱化了老师作为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职责,强化了老师的引导、纠错和总结作用,当数学知识脉络由学生总结而成后,更是加深了对本节知识的印象,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小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个人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可谓一举多得。可见,在学生层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结合生活实际,降低数学维度
学生学习数学后能够正确完成练习题,却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以“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如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思考。
生活情境:你的家距离学校x米,他每天走路上学的速度为v米/分,到学校共需t分钟。提问:速度v与时间t之间是怎样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将这组关系与他们每天都会经历的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用于引出本节课的授课主题,能够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5、精心设计问题,思维持续发展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知识展开自主探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前进行课程设计时,对每一个设问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带领学生不断钻研,让符合学生能力与认知的问题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时,展开如下提问:
提问1.:通过前面几次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学们可以猜一猜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吗?
提问2:我们可以如何证明猜想呢?
提问3:除了直接测量角度的方法,我们能不能尝试用证明的方式来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呢?
提问4: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问5:同学们可以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吗?
课上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问,使学生获得了自主思考的时间,此时学生学习不再被动,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6、落实案例迁移,方法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而生活情境与案例却是取之不尽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为学生多分析典型案例,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具备知识应用的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课本为学生展示了多个一元一次方程运用的实例,在学习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规律,如:合并同类项、移项对方程不产生影响;在解方程时,最终目标是要把方程改写为左边是一个数乘以未知数、右边是一个数字的形式等,学生可以将这些规律迁移到之后的问题解决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解题旨在化繁为简,不但要具备举一反三的本领,更需要在这多种多样的方法中发现本质,并实现多题一解。
7、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师生效率
作业的布置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巩固相关知识点的方式。教师可巧用在线作业系统为学生布置作业,可分层布置作业,系统带有自动核对和统计数据功能,其批改作业的效率极高,另外此系统可呈现错题分布状况,能够明确学生需要在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强化。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作业系统中为他们录入带答案的典型例题和解题方法,教师可通過系统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解题情况。教师隔天可在课堂上对这些题目针对性地讲解,将查漏补缺落到实处。此方法有别于往日手动批改作业,虽占用了家长上传照片的一会时间,但其效率更高,大大提升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可以更好更快的为学生备课。
但此方法仅适用于结果比较单一,系统易识别的作业。而稍有复杂的便仅适用于手动一一批改,查看详细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批改和讲解。具体使用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再有选择性地使用。
三、结语
高效课堂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能力进一步加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既能满足数学教育创新的需要,又能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继续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引进创新的教学方法,着力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姚子荣. 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探讨[J]. 教育界,2017(18):109-110.
[2] 王颖.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课教学[J]. 考试周刊,2017(17):9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