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脂肪乳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营养支持应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鱼油脂肪乳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营养支持应用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1年9月~2017年9月接受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等氮(低)、等热卡(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连续5 d。根据脂肪乳剂的不同分实验组(43例)为鱼油脂肪乳(10%尤文)+中长链结构脂肪乳(20% STG)和对照组(42例)为中长链结构脂肪乳(20% STG)。比较手术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炎性介质TNF-ɑ、IL-6和IL-10的变化,观察术后的临床结果。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和营养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炎症介质[实验组和对照组TNF-ɑ、IL-6、IL-10分别是(225.54±54.78)、(74.94±6.36)、(77.53±11.4)ng/L和(229.26±62.15)、(77.23±7.83)、(73.89±7.97)ng/L]均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TNF-ɑ、IL-6、IL-10分别是(61.49±16.47)、(39.84±2.77)、(46.05±6.13)ng/L和(63.48±13.76)、(40.64±3.34)、(44.88±5.72)ng/L](P<0.01);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的促炎因子TNF-ɑ、IL-6均明显下降,实验组[d4-d1和d7-d1分别为(-56.88±31.63) 、(-13.52±5.20)ng/L和(-150.67±42.58)、(-27.04±8.97)ng/L]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d4-d1和d7-d1分别为(-35.96±20.02)、(-6.38±2.84)和(-132.79±53.35)、(-20.85±6.38)ng/L](P<0.05);实验组抗炎因子IL-10[d4-d1和d7-d1分别为(14.22±13.08)和(17.78±5.58)ng/L]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d4-d1和d7-d1分别为(5.64±3.58)和(-37.96±11.43)ng/L](P<0.05)。实验组术后的Ⅲ级并发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4.7%和23.3%)及住院时间[(10.12±1.4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4%和45.2%),(12.33±2.04)ng/L](P<0.05)。

结论

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鱼油脂肪乳围术期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其双向调节炎症介质作用,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

其他文献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结合可以对T淋巴细胞功能进行抑制和耗竭,从而诱导免疫耐受,使肿瘤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同时PD-1/PD-L1的高表达能够增强肿瘤的转移能力,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而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的治疗在多种肿瘤中有效。对于结直肠转移癌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限,免疫治疗的出现可能为结直肠转移癌的治疗带来新
B7-H6分子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B7家族成员,可与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p30特异性结合,介导NK细胞发挥肿瘤免疫杀伤作用。B7-H6在正常细胞表达中缺失,而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B7-H6分子的内在调控机制逐渐被揭示,B7-H6的靶向治疗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文章对B7-H6分子在恶性肿瘤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iRNA-149-5p(miR-149-5p)对Aurora-B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以及对应癌旁组织Aurora-B表达,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检测miR-149-5p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TargetScan和miR walk软件预
目的分析槐耳浸膏对人胃癌低分化细胞株MKN-45和中分化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及对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阴性对照组)、5、10、20 mg/ml槐耳浸膏作用于MKN-45和SGC-7901细胞24 h,经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表现;作用24、48、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112例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行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全腹腔镜组)或开腹全胃D2根治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组54例,开腹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和术后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
目的探讨阿西替尼对人肺腺癌P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125、0.25、0.5、1、2、4、8、16、32、64 μmol/L)阿西替尼作用于PC9细胞72 h,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CCK-8法检测阿西替尼作用后PC9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观察阿西替尼对PC9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PC9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9细
目的探讨具有生物活性并可控制释放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HepG2和Huh-7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单乳溶媒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装载的紫杉醇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率和模拟体外药物释放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肝癌HepG2和Huh-7细胞与紫杉醇纳米粒共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
目的研究骨肉瘤患者血清miRNA-21(miR-2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骨肉瘤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化疗,随访1年。根据患者化疗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52例)和无效组(1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肉瘤患者血清miR-2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
目的探讨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IG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0例初诊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IG方案化疗,观察其临床特征、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经过地西他滨联合CIG方案诱导化疗后,7例获得完全缓解(CR),2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未获缓解。10例患者中7例存在基因和(或)染色体异常,
目的探讨放疗中淋巴结累及野照射(IFI)与预防野照射(ENI)对亚洲人群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IFI与ENI治疗亚洲食管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回顾性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5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入选各项研究中有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模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