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于1875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中成药厂,奇星药业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在新时代源源不断焕发新彩。奇星的崛起并享誉国内外,是改革浪潮下的企业创新样板,是奇星人“不拘传统,善于创新”和“自信于己,诚信于人”的结果。奇星是一个家,奇星人“和睦共事,同舟共济”,始终信奉“爱国爱民,著利社会”的责任担当,保有初心回馈社会 。
奇星善德,源于底蕴深厚的悠久历史。
奇星1956年由岐生堂、岐寿堂、何世昌、何家园等14家私人中草药铺和作坊合并而成。原本,这些老字号独自生产、经营、销售,主要加工本地药材,制作成丸散膏丹,临街是门市,后屋是作坊,一天的产量在一百盒左右,品种以白凤丸、七厘散、保安丹、补肾丸、益母丸、回春丹等为主。
其中,尤以1875年創办的岐生堂、1921年创办的何世昌名号最响,口碑最好。这些老字号除了有过硬的产品之外,还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情怀。
这样的奇迹缘于一位传奇的领军人物——老厂长朱柏华。朱厂长以开荒牛自居,1986年调任奇星药厂厂长。当时的奇星地处市中心,但连个像样的门面都没有,大宝号招牌也只有豆腐板那么大,大门只有两米,厂房也分布在大街小巷,多达24个门牌。初到奇星,朱柏华一片茫然。工厂的24个门牌让他感到出奇,更让他困扰的是仓库堆满了滞销产品,无钱购买原材料,职工思想混乱,离厂报告纷纷递来。
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一连数天翻阅工厂资料和账目,找职工谈心,征求意见,从盘根错节中,他终于寻到了突破口。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不惜代价,打造拳头产品。
奇星并没有选择传统热销产品,而是力排众议选择了当时还在攻关阶段、尚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华佗再造丸”。华佗再造丸是京城四大名医、当时国家药典委员会成员冉小峰献出的祖传秘方,遵循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典理论,由十多味纯植物药组方而成,它不依赖中医治“风”总离不开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等动物药,而是采用纯植物药组方。这样组方的好处是,既克服了动物药因其破血作用和毒性而易致再发脑出血或其它副作用,又克服了动物药因其有效成分易分解而影响治疗效果。
拳头要打响,靠的是质量。奇星先后吹响了“制药求精”、“科技兴企”的号角,严把质量关,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在1988年3月成功攻下了华佗再造丸这个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之一的科研课题,成为建国以来第一个获得中成药国家级攻关项目专利权的拥有者。
1988年,对奇星人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华佗再造丸实现批量大生产,热销全国;这一年,奇星赤岗新厂区奠基,开启现代化制药的新征程。
从1986年到1990年,奇星工业总产值增长近五倍,达到2亿多元,销售收入增长了七倍,达2.29亿元,堪称行业奇迹。1993年,奇星赤岗厂全面落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1993年,广州奇星药厂与港资企业合资组建了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一条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2012年,奇星药业借力“白云山”的品牌优势加速发展,更名为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和秉承“制药求精”宗旨,为奇星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一流的口碑。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奇星凭借华佗再造丸的卓著疗效和一流口碑,开拓出一条独特的中药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领航人。
奇星制药求精,华佗再造丸的优良品质和卓著疗效,为奇星药业冲出世界鼓足力量。
著名诗人艾青曾因体弱中风长期卧床。奇星药厂党委书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刘丙辰听说后心急如焚,通过广州《华夏诗报》主编野曼牵线,向他赠送了华佗再造丸。有意思的是,著名作家柯岩因患脑血管疾病,左胳膊难以抬起,服用华佗再造丸不到两个月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了华佗再造丸的活广告,也给艾青推荐了这款药。
奇迹般地,艾青服用華佗再造丸后中风顽疾开始逐渐消除,不但能下地行走,还能自如握笔写字。1993年10月,刘丙辰探望艾青,艾青激动地说:“那20年的坎坷,我在精神上挺过来了,但身体却被折磨垮了,再加上后来患上中风顽疾,更是雪上加霜。你们那个药,真是雪中送炭啊!”他欣然为奇星题字:“造福人民”。
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奇星药业坚持文化自信,坚持 “让世界与中医药接轨”,竭力推广中医药文化,让国外接受中国中医药的标准,认识和接受中医药文化。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攻关和努力,华佗再造丸成功以药品身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获得全球6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注册批文,销售网络覆盖东南亚、东欧、南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连续10年保持中国治疗性中药出口第一,创造了中成药出口的奇迹。
如今,奇星品牌享誉国际,奇星人不忘本源,致力为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牵线搭桥。2010年,广药集团借助奇星华佗再造丸在独联体国家广被认同的基础,在白俄罗斯成立“广药集团心脑血管中药国际(独联体)研究中心”,把中药研发推向国际化。
在俄罗斯,中国的“华佗再造丸”几乎是家喻户晓,那里气候寒冷,人们又喜欢喝烈酒,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而也成华佗再造丸的热销地区之一。
戈尔科夫是一位住在莫斯科郊外的退役军人,因患脑血栓不得不退役。
1998年春天,华佗再造丸大规模销往俄罗斯,并且陆续进入各大城市的医院和药店。戈尔科夫听说这是来自中国的药,他想“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啊”,又听说华佗再造丸问世几十年来已经让数百万中风患者重新站起来,他连续服用了两个疗程,手心开始有暖意,头晕头痛减少,睡眠改善了,左半身有了知觉;连续服用不到一年,已经能在女儿的搀扶下拄着拐杖长距离行走了;数个疗程后,他几乎完全康复。戈尔科夫的奇迹是华佗再造丸的奇迹,也是中国的奇迹。
无论是生产改革还是国际化探索,奇星药业的传承创新之处始终围绕受众,这也是它能赢得国际信誉的根源。奇星药业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奇星药业就开创性地与中国足协签下了共建中国女足的协议书。这是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里程碑,也是奇星药业敢为人先的开拓之举。
当时的中国女足正处在困难时期,大家并不看好奇星药业与中国足协的“共建”。但是当时的厂长朱柏华坚信女足前途一片光明,给予中国女足最强大的经济支持,帮助中国女足在世界大赛中不断取得佳绩。
世界足球小姐孙雯曾说:“奇星与中国女足合作共建,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与奇星相比的。奇星总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比赛时为我们加油助威,积极与我们开展各种活动,甚至订机票这类小事他们都记得为我们处理……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感情。”女足名将、“快马”赵利红说:“奇星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名称,在我们心目中它是一个家。”
奇星博爱济世的大家族中,受到关怀的家人群体越来越庞大。 2006年,奇星药业组织员工参加“携手慈善,共创和谐”扶贫济困送温暖和支援广东部分地区洪涝捐款等活动,共计捐款94多万元、衣物3000件;2007年参加“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共计捐款将近90万元、衣物6000件;2008-2009年参加广东省红十字会举办的“健康传递”爱心帮扶活动,捐赠药品总价值达400多万元……奇星大家族一直行走在行善的道路上。
2010年6月,奇星药业与广东省红十字会共同建立了全国首家中风医疗专业救助基金——奇星华佗再造博爱基金。从基金成立的第二年开始,奇星药业每一年度都向基金捐赠总价值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和药品,为受助患者提供中风疾病的治疗用药或医疗费用。
茂名市信宜池洞镇新垌村地理位置偏远,当地有个女性中风患者属于二级残疾,她的丈夫也已经年逾古稀,家庭没有固定收入。整个家庭更大的困境还在于,他们育有7个子女,但5名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其中2名子女已经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另外3名子女手脚无力,不能行走,而且情况在继续恶化。
2014年12月,华佗再造博爱基金在信宜开展救助期间,走访了这个不幸的家庭,随后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信宜市红十字会、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他们进行了医疗救助,并发动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力量进行募捐。经过华佗再造博爱基金两年多的救助,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搬进了新房。
华佗再造博爱基金在救助过程中发现,中风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导致病人及家庭成员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与社会产生很深的界沟,他们大多在努力中失去了“重塑生命”的信心,造成社会关系的断层,形成“孤岛”效应——“病痛孤岛”、“情感孤岛”、“经济孤岛”。如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提供精神上的支柱,成为奇星药业不断思考的问题。
2012年10月29日,奇星药业第二次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共青团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启动了“薪火燎原,传爱中国——中风孤岛救援中国行”项目,深入中风孤岛人群,以实际行动关怀和救助贫困中风患者及其家庭,向他们推广中风预防康复知识,传递爱心正能量,重燃他们对生命的希望。
截至2017年,华佗再造博爱基金和广东省中医院、清远市中医院等17家医院合作设立“定点医院”,审批救助贫困中风患者近8000人,免费发放救助药品华佗再造丸12万盒,捐赠救助资金100万元,覆盖广东省内大部分地市,并延伸到河南、四川等地。这是奇星公司“德、信、新、和”企业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体现了奇星公司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和尊重。
过去,奇星凭借智慧和激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和辉煌;现在,奇星秉承博爱和创新的理念,为创造下一个奇迹和辉煌打下扎实的基础;未来,奇星可期,奇星人可期。
奇星汇集,古药新香
奇星善德,源于底蕴深厚的悠久历史。
奇星1956年由岐生堂、岐寿堂、何世昌、何家园等14家私人中草药铺和作坊合并而成。原本,这些老字号独自生产、经营、销售,主要加工本地药材,制作成丸散膏丹,临街是门市,后屋是作坊,一天的产量在一百盒左右,品种以白凤丸、七厘散、保安丹、补肾丸、益母丸、回春丹等为主。
其中,尤以1875年創办的岐生堂、1921年创办的何世昌名号最响,口碑最好。这些老字号除了有过硬的产品之外,还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情怀。
这样的奇迹缘于一位传奇的领军人物——老厂长朱柏华。朱厂长以开荒牛自居,1986年调任奇星药厂厂长。当时的奇星地处市中心,但连个像样的门面都没有,大宝号招牌也只有豆腐板那么大,大门只有两米,厂房也分布在大街小巷,多达24个门牌。初到奇星,朱柏华一片茫然。工厂的24个门牌让他感到出奇,更让他困扰的是仓库堆满了滞销产品,无钱购买原材料,职工思想混乱,离厂报告纷纷递来。
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一连数天翻阅工厂资料和账目,找职工谈心,征求意见,从盘根错节中,他终于寻到了突破口。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不惜代价,打造拳头产品。
奇星并没有选择传统热销产品,而是力排众议选择了当时还在攻关阶段、尚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华佗再造丸”。华佗再造丸是京城四大名医、当时国家药典委员会成员冉小峰献出的祖传秘方,遵循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典理论,由十多味纯植物药组方而成,它不依赖中医治“风”总离不开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等动物药,而是采用纯植物药组方。这样组方的好处是,既克服了动物药因其破血作用和毒性而易致再发脑出血或其它副作用,又克服了动物药因其有效成分易分解而影响治疗效果。
拳头要打响,靠的是质量。奇星先后吹响了“制药求精”、“科技兴企”的号角,严把质量关,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在1988年3月成功攻下了华佗再造丸这个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之一的科研课题,成为建国以来第一个获得中成药国家级攻关项目专利权的拥有者。
1988年,对奇星人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华佗再造丸实现批量大生产,热销全国;这一年,奇星赤岗新厂区奠基,开启现代化制药的新征程。
从1986年到1990年,奇星工业总产值增长近五倍,达到2亿多元,销售收入增长了七倍,达2.29亿元,堪称行业奇迹。1993年,奇星赤岗厂全面落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1993年,广州奇星药厂与港资企业合资组建了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一条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2012年,奇星药业借力“白云山”的品牌优势加速发展,更名为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华佗再造,享誉国际
科技创新和秉承“制药求精”宗旨,为奇星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一流的口碑。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奇星凭借华佗再造丸的卓著疗效和一流口碑,开拓出一条独特的中药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领航人。
奇星制药求精,华佗再造丸的优良品质和卓著疗效,为奇星药业冲出世界鼓足力量。
著名诗人艾青曾因体弱中风长期卧床。奇星药厂党委书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刘丙辰听说后心急如焚,通过广州《华夏诗报》主编野曼牵线,向他赠送了华佗再造丸。有意思的是,著名作家柯岩因患脑血管疾病,左胳膊难以抬起,服用华佗再造丸不到两个月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了华佗再造丸的活广告,也给艾青推荐了这款药。
奇迹般地,艾青服用華佗再造丸后中风顽疾开始逐渐消除,不但能下地行走,还能自如握笔写字。1993年10月,刘丙辰探望艾青,艾青激动地说:“那20年的坎坷,我在精神上挺过来了,但身体却被折磨垮了,再加上后来患上中风顽疾,更是雪上加霜。你们那个药,真是雪中送炭啊!”他欣然为奇星题字:“造福人民”。
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奇星药业坚持文化自信,坚持 “让世界与中医药接轨”,竭力推广中医药文化,让国外接受中国中医药的标准,认识和接受中医药文化。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攻关和努力,华佗再造丸成功以药品身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获得全球6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注册批文,销售网络覆盖东南亚、东欧、南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连续10年保持中国治疗性中药出口第一,创造了中成药出口的奇迹。
如今,奇星品牌享誉国际,奇星人不忘本源,致力为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牵线搭桥。2010年,广药集团借助奇星华佗再造丸在独联体国家广被认同的基础,在白俄罗斯成立“广药集团心脑血管中药国际(独联体)研究中心”,把中药研发推向国际化。
在俄罗斯,中国的“华佗再造丸”几乎是家喻户晓,那里气候寒冷,人们又喜欢喝烈酒,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而也成华佗再造丸的热销地区之一。
戈尔科夫是一位住在莫斯科郊外的退役军人,因患脑血栓不得不退役。
1998年春天,华佗再造丸大规模销往俄罗斯,并且陆续进入各大城市的医院和药店。戈尔科夫听说这是来自中国的药,他想“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啊”,又听说华佗再造丸问世几十年来已经让数百万中风患者重新站起来,他连续服用了两个疗程,手心开始有暖意,头晕头痛减少,睡眠改善了,左半身有了知觉;连续服用不到一年,已经能在女儿的搀扶下拄着拐杖长距离行走了;数个疗程后,他几乎完全康复。戈尔科夫的奇迹是华佗再造丸的奇迹,也是中国的奇迹。
博爱助人,济世为怀
无论是生产改革还是国际化探索,奇星药业的传承创新之处始终围绕受众,这也是它能赢得国际信誉的根源。奇星药业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奇星药业就开创性地与中国足协签下了共建中国女足的协议书。这是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里程碑,也是奇星药业敢为人先的开拓之举。
当时的中国女足正处在困难时期,大家并不看好奇星药业与中国足协的“共建”。但是当时的厂长朱柏华坚信女足前途一片光明,给予中国女足最强大的经济支持,帮助中国女足在世界大赛中不断取得佳绩。
世界足球小姐孙雯曾说:“奇星与中国女足合作共建,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与奇星相比的。奇星总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比赛时为我们加油助威,积极与我们开展各种活动,甚至订机票这类小事他们都记得为我们处理……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感情。”女足名将、“快马”赵利红说:“奇星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名称,在我们心目中它是一个家。”
奇星博爱济世的大家族中,受到关怀的家人群体越来越庞大。 2006年,奇星药业组织员工参加“携手慈善,共创和谐”扶贫济困送温暖和支援广东部分地区洪涝捐款等活动,共计捐款94多万元、衣物3000件;2007年参加“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共计捐款将近90万元、衣物6000件;2008-2009年参加广东省红十字会举办的“健康传递”爱心帮扶活动,捐赠药品总价值达400多万元……奇星大家族一直行走在行善的道路上。
2010年6月,奇星药业与广东省红十字会共同建立了全国首家中风医疗专业救助基金——奇星华佗再造博爱基金。从基金成立的第二年开始,奇星药业每一年度都向基金捐赠总价值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和药品,为受助患者提供中风疾病的治疗用药或医疗费用。
茂名市信宜池洞镇新垌村地理位置偏远,当地有个女性中风患者属于二级残疾,她的丈夫也已经年逾古稀,家庭没有固定收入。整个家庭更大的困境还在于,他们育有7个子女,但5名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其中2名子女已经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另外3名子女手脚无力,不能行走,而且情况在继续恶化。
2014年12月,华佗再造博爱基金在信宜开展救助期间,走访了这个不幸的家庭,随后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信宜市红十字会、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他们进行了医疗救助,并发动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力量进行募捐。经过华佗再造博爱基金两年多的救助,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搬进了新房。
华佗再造博爱基金在救助过程中发现,中风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导致病人及家庭成员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与社会产生很深的界沟,他们大多在努力中失去了“重塑生命”的信心,造成社会关系的断层,形成“孤岛”效应——“病痛孤岛”、“情感孤岛”、“经济孤岛”。如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提供精神上的支柱,成为奇星药业不断思考的问题。
2012年10月29日,奇星药业第二次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共青团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启动了“薪火燎原,传爱中国——中风孤岛救援中国行”项目,深入中风孤岛人群,以实际行动关怀和救助贫困中风患者及其家庭,向他们推广中风预防康复知识,传递爱心正能量,重燃他们对生命的希望。
截至2017年,华佗再造博爱基金和广东省中医院、清远市中医院等17家医院合作设立“定点医院”,审批救助贫困中风患者近8000人,免费发放救助药品华佗再造丸12万盒,捐赠救助资金100万元,覆盖广东省内大部分地市,并延伸到河南、四川等地。这是奇星公司“德、信、新、和”企业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体现了奇星公司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和尊重。
过去,奇星凭借智慧和激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和辉煌;现在,奇星秉承博爱和创新的理念,为创造下一个奇迹和辉煌打下扎实的基础;未来,奇星可期,奇星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