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开很美,等待花开更美。”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句话时,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呈现。花开很美:黄同学在考试中取得优了;魏同学在作文现场竞赛中获奖了;谢同学等在文化艺术节表演的节目取得名次了;班级团员走上街头为宁夏贫困学校募捐的情形上了《泉州晚报》了;班级获得福建省先进班集体的荣誉了……花开时的日子是灿烂的,是馨香的。但等待“花开”的日子则是漫长的,是要天天用心“浇灌”、时时用心呵护的,有时甚至是要能禁得起等待的“煎熬”的。
下面打开几页教育一名学生的手记页面,展现一名教育工作者等待“花开”的日子。
手记页面1:他和家长要告我——端午节的不眠之夜
沿着时光隧道逆行,定格在2009年端午节的那一天——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早读的铃声早已响过,班上的张同学晃晃悠悠出现在教室走廊的一端,我一看,不由得心中就有了怒气,因为张同学每天如此,昨天刚刚找他谈过话,他保证今天不迟到,怎么又来迟了呢?于是我向他走过去,边走边说:同学们的读书声催我们加快脚步。他随口回了一句:你没看见我在走吗?我压住怒气,走到他的身后,用手在他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示意他加快脚步,先让他走进教室读书,中午放学后再了解情况。不料,第二节课他就溜走了,接着我就接到了他家长的电话,质问我,怎么打他家的孩子。我在电话里耐心地向他的家长说明他家孩子早读迟到的情形。好言解释,不听,电话那头依然“硝烟滚滚”,声称要向上级部门告我。在委屈和无奈的情况下,我不卑不亢地回了最后一句话:要告,那是你的权利!
话虽这样说,但心头被家长的无理和学生的所为所困惑、所缠绕。下午放学后,我又打电话给张同学的家长,就她孩子的问题和她沟通,她态度冷漠,说她孩子身体不舒服,和我没完……
晚上,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着,抬头仰望远处的天空,空中升起的绚丽多彩的烟花,在我的眼里闪烁变幻,随后又飘落暗淡下来。端午节的夜晚,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我继续迈着步子,边走边思索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家庭呢?我教育学生的言语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没有问题呢?今天没有处理恰当的事会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阴影呢?我走在学校的操场上,四周逐渐加深的夜色包裹着我,家长的话语在我的心头回荡。那一夜,我辗转反侧,心如刀绞。
第二天,早读的铃声刚响起,张同学就来到了教室的门口,而且脚上的鞋子也有了变化,由每天的拖鞋变成了干净的运动鞋。我一看,有了话题,就从鞋子说开去。我说:你今天变化很大。他听后,以警惕的眼神看看我,我知道他心中的疙瘩没解开。我继续说:一是你今天很准时,变化大;二是你今天的运动鞋很干净,走起路来很快,很利索。他看我很真挚,没有取笑的成分,也就放松了下来,并稍显不好意思。随着说话的氛围变融洽,我微笑着说:打得疼吗?他不说话。我转而一笑,友好地说:下次再来迟,我可要踢屁股了!我笑了,他也笑了。我知道,他心中的怨气消释了。
手记页面2:他逃课上网了——网吧里我送去食粮
2009年11月5日到2009年11月10日,接连的几天,下午第三节课,张同学的位置都是空的,没有请假,没有回家,到哪儿去了呢?经过了解、跟踪,发现他逃课后直奔网吧,我心里明白了,他已经上网有瘾了。根据经验,正面教育、通知家长、停课处分,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尤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11月9日的晚上8点钟左右,我带了一瓶饮料走进网吧,一眼看见张同学坐在电脑前,正专注地打游戏。我悄悄地来到他的身旁,他抬头看了看我,没有紧张,更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把饮料放在他的手边后就离开了。10点钟进去看时,他仍在网吧里。11月13日下午第三节课,张同学又逃课到网吧去了,我7点钟到网吧去,看到他仍在全神贯注地玩游戏,黄黄的脸扭曲着,我的心也在剧烈地翻滚着,那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此时若训斥或把他赶出网吧都显得苍白无力。我转身走出网吧,在附近买了盒饭,重新走进去,放在他的桌面上。
接下来的两个月,每当他上网吧时,我都会给他送去点东西。渐渐地,他上网吧的次数少了,上网的时间也大大地缩短了。
手记页面3:家访的路上,他开溜了——我依然前行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下午放学后,我留下了张同学,因为今天他擦了黑板,我奖励他一个本子,他的心情不错。乘此时机,我说想到他家去看看。其实,在高一开学不久,就有去他家家访的想法,但此时的张同学毛病多多,这时去家访,只会使他更加叛逆,时机不成熟。现在提出这个要求是可行的了,但他显出不情愿的表情,可能是担心前一阶段学校仪容仪表检查时,他的头发长,一直不符合要求;可能是怕我说出他上学以来,从不值日(不包括今天);可能是他还有逃课去上网的情况;抑或是害怕我了解他家的更多情况……种种原因,我想都兼而有之吧。看到他的表情,我猜想到他的心理,于是我及时补上一句:我今天到你家去,是要表扬你最近的变化。勉勉强强他跟我上路了,但在转乘公交车时,他开溜了。我寻着地址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张同学跟他的妈妈,他还有一个哥哥,因为不成器,在外游荡。他的妈妈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怎么办呢?接着说:我是没有办法了。说实话,我也管不了他,管他,他也不听。说完,就去干她的事情去了。她在一家超市打工,从精神状态来看,她也是心力交瘁,对孩子失望了。我走过去说:孩子进步了很多,会拖地了,会擦黑板了,上课不迟到了,成绩比原来好多了。当我转身的一刹那,我发现她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后我又说:张同学的上衣撕了一个口子,若有时间,给他缝补一下。第二天,张同学来得比较早,穿着那件已经补好了的上衣。我多么希望此次家访也能补好他们母子之间心理的伤口。
手记页面4:他知道请假了——我在等待那朵“花开”
2010年3月以来,张同学有事不能上课时,他会向老师请假了;在班级集体乘车到医院体检时,他主动起来给老师让座了;头发长了,他不需要老师多次催着理发了;他在座位上能够坐住了;他能够拿起笔学习了……那株开满花的树上,有一个花骨朵,即将开放,我等待着“他的开放”。
手记页面5:教育工作者的思索——等待花开的日子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和谐社会、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的环环相连,稍有不慎,就会“断链”。
学生个体是成长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是脆弱的。
教育工作者要放下师道尊严,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教育对象,走进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给孩子一份宽容、一份期待、一份希望。
教育工作者要忍得住煎熬,常给煎熬之心加油。
……
等待“花开”的日子很美。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下面打开几页教育一名学生的手记页面,展现一名教育工作者等待“花开”的日子。
手记页面1:他和家长要告我——端午节的不眠之夜
沿着时光隧道逆行,定格在2009年端午节的那一天——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早读的铃声早已响过,班上的张同学晃晃悠悠出现在教室走廊的一端,我一看,不由得心中就有了怒气,因为张同学每天如此,昨天刚刚找他谈过话,他保证今天不迟到,怎么又来迟了呢?于是我向他走过去,边走边说:同学们的读书声催我们加快脚步。他随口回了一句:你没看见我在走吗?我压住怒气,走到他的身后,用手在他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示意他加快脚步,先让他走进教室读书,中午放学后再了解情况。不料,第二节课他就溜走了,接着我就接到了他家长的电话,质问我,怎么打他家的孩子。我在电话里耐心地向他的家长说明他家孩子早读迟到的情形。好言解释,不听,电话那头依然“硝烟滚滚”,声称要向上级部门告我。在委屈和无奈的情况下,我不卑不亢地回了最后一句话:要告,那是你的权利!
话虽这样说,但心头被家长的无理和学生的所为所困惑、所缠绕。下午放学后,我又打电话给张同学的家长,就她孩子的问题和她沟通,她态度冷漠,说她孩子身体不舒服,和我没完……
晚上,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着,抬头仰望远处的天空,空中升起的绚丽多彩的烟花,在我的眼里闪烁变幻,随后又飘落暗淡下来。端午节的夜晚,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我继续迈着步子,边走边思索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家庭呢?我教育学生的言语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没有问题呢?今天没有处理恰当的事会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阴影呢?我走在学校的操场上,四周逐渐加深的夜色包裹着我,家长的话语在我的心头回荡。那一夜,我辗转反侧,心如刀绞。
第二天,早读的铃声刚响起,张同学就来到了教室的门口,而且脚上的鞋子也有了变化,由每天的拖鞋变成了干净的运动鞋。我一看,有了话题,就从鞋子说开去。我说:你今天变化很大。他听后,以警惕的眼神看看我,我知道他心中的疙瘩没解开。我继续说:一是你今天很准时,变化大;二是你今天的运动鞋很干净,走起路来很快,很利索。他看我很真挚,没有取笑的成分,也就放松了下来,并稍显不好意思。随着说话的氛围变融洽,我微笑着说:打得疼吗?他不说话。我转而一笑,友好地说:下次再来迟,我可要踢屁股了!我笑了,他也笑了。我知道,他心中的怨气消释了。
手记页面2:他逃课上网了——网吧里我送去食粮
2009年11月5日到2009年11月10日,接连的几天,下午第三节课,张同学的位置都是空的,没有请假,没有回家,到哪儿去了呢?经过了解、跟踪,发现他逃课后直奔网吧,我心里明白了,他已经上网有瘾了。根据经验,正面教育、通知家长、停课处分,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尤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11月9日的晚上8点钟左右,我带了一瓶饮料走进网吧,一眼看见张同学坐在电脑前,正专注地打游戏。我悄悄地来到他的身旁,他抬头看了看我,没有紧张,更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把饮料放在他的手边后就离开了。10点钟进去看时,他仍在网吧里。11月13日下午第三节课,张同学又逃课到网吧去了,我7点钟到网吧去,看到他仍在全神贯注地玩游戏,黄黄的脸扭曲着,我的心也在剧烈地翻滚着,那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此时若训斥或把他赶出网吧都显得苍白无力。我转身走出网吧,在附近买了盒饭,重新走进去,放在他的桌面上。
接下来的两个月,每当他上网吧时,我都会给他送去点东西。渐渐地,他上网吧的次数少了,上网的时间也大大地缩短了。
手记页面3:家访的路上,他开溜了——我依然前行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下午放学后,我留下了张同学,因为今天他擦了黑板,我奖励他一个本子,他的心情不错。乘此时机,我说想到他家去看看。其实,在高一开学不久,就有去他家家访的想法,但此时的张同学毛病多多,这时去家访,只会使他更加叛逆,时机不成熟。现在提出这个要求是可行的了,但他显出不情愿的表情,可能是担心前一阶段学校仪容仪表检查时,他的头发长,一直不符合要求;可能是怕我说出他上学以来,从不值日(不包括今天);可能是他还有逃课去上网的情况;抑或是害怕我了解他家的更多情况……种种原因,我想都兼而有之吧。看到他的表情,我猜想到他的心理,于是我及时补上一句:我今天到你家去,是要表扬你最近的变化。勉勉强强他跟我上路了,但在转乘公交车时,他开溜了。我寻着地址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张同学跟他的妈妈,他还有一个哥哥,因为不成器,在外游荡。他的妈妈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怎么办呢?接着说:我是没有办法了。说实话,我也管不了他,管他,他也不听。说完,就去干她的事情去了。她在一家超市打工,从精神状态来看,她也是心力交瘁,对孩子失望了。我走过去说:孩子进步了很多,会拖地了,会擦黑板了,上课不迟到了,成绩比原来好多了。当我转身的一刹那,我发现她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后我又说:张同学的上衣撕了一个口子,若有时间,给他缝补一下。第二天,张同学来得比较早,穿着那件已经补好了的上衣。我多么希望此次家访也能补好他们母子之间心理的伤口。
手记页面4:他知道请假了——我在等待那朵“花开”
2010年3月以来,张同学有事不能上课时,他会向老师请假了;在班级集体乘车到医院体检时,他主动起来给老师让座了;头发长了,他不需要老师多次催着理发了;他在座位上能够坐住了;他能够拿起笔学习了……那株开满花的树上,有一个花骨朵,即将开放,我等待着“他的开放”。
手记页面5:教育工作者的思索——等待花开的日子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和谐社会、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的环环相连,稍有不慎,就会“断链”。
学生个体是成长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是脆弱的。
教育工作者要放下师道尊严,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教育对象,走进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给孩子一份宽容、一份期待、一份希望。
教育工作者要忍得住煎熬,常给煎熬之心加油。
……
等待“花开”的日子很美。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