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网络;学习共同体;界定;主要活动;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48—01
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1.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共同体”这个词汇来源于社会学,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学习共同体的含义一般解释为: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学习个体的成长。系统地看学习共同体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地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在网络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必要支持条件,其中包括物质支持条件和非物质支持条件。物质支持条件主要指构成网络环境的物理设施和教学支持平台;非物质支持条件主要包括为实现网络学习功能而专门设计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及学习者与支持系统之间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
网络环境下学习共同体是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者个体借助网络学习环境提供的必要支持条件所组成的学习团体。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支持知识建构的主要活动
1.表达、阐述个人观点。包括文本和脸谱符号,以表达多种感情状态。
2.贡献个人思想、观点。通过BBS等工具公开展示各个成员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对各种观点进行查看、比较,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各种思想、见识和阐释上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共识。
3.讨论。学生使用沟通工具进行交流,对他人论点做出回应。
4.支持、争论、辩论。对他人的见解支持赞同或者补充,或者为他人寻找另外的方法提供思路和参考。
5.观点协商。协商阶段是知识建构的最重要的阶段。此时,对论点理解的巨大差异显现出来。相对于面对面的讨论来说,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虚拟性可以避免因地位、身份和学识的不同,导致不平等的讨论。更重要的是,协商是促使各种观点达成共识、使之收敛的关键环节。
6.达成共识。通过对各种观点的交流、协商,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就向着观点的收敛方向发展。
7.总结、共享知识。教师或学生将学习共同体的共识进行总结,或者以小论文、小制作的方式将共同体的关键过程和成果整理出来,并展示在问题解决的后面,为整个学习共同体所共享,将个人知识变为公共知识。
8.反思。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结合讨论过程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建构知识,可以以反思日志的形式进行展示,这将有助于学生完成正确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实践网络学习共同体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感到有真实性、开放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产生不同的观点、思路及讨论交流的必要。
2.持续的交流、反馈与反思是形成和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措施。对于其他学生的疑问或请求,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否则会使人产生“别人不想回答你的问题”的推测,严重影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3.学习共同体中应该避免无方向性、无目的性的讨论,而必须围绕共同体目标展开,使发散的观点得到收敛,形成共识和公认的思想。
4.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生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应用,还可将学生积累下来的与本任务有关的作品、反思等链接到网站上。
5.实践问题或项目的过程中发展共同遵循的规范准则。(1)让学生具有“共同体意识”, 在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要根据学习目标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中重要的一员,同时感受到共同体对自己是有价值和意义的。(2)让学生遵循“共同体的约定”。遵守共同体协议、相互之间的约定,遵循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比如,涉及如何处理成员之间的冲突、选择合适的交流工具、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制定、如何对待个人的隐私等多方面。
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深度的资源共享和灵活的交互机会,使学习活动超越了传统知识技能传递学习模式,拓宽了学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砥砺,相互帮助,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课程支撑体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学习也会不断地拓展,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沟通、协作中实现高水平思维和深层理解,促进积极主动的知识、方法和价值观的建构。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48—01
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1.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共同体”这个词汇来源于社会学,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学习共同体的含义一般解释为: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学习个体的成长。系统地看学习共同体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地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在网络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必要支持条件,其中包括物质支持条件和非物质支持条件。物质支持条件主要指构成网络环境的物理设施和教学支持平台;非物质支持条件主要包括为实现网络学习功能而专门设计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及学习者与支持系统之间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
网络环境下学习共同体是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者个体借助网络学习环境提供的必要支持条件所组成的学习团体。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支持知识建构的主要活动
1.表达、阐述个人观点。包括文本和脸谱符号,以表达多种感情状态。
2.贡献个人思想、观点。通过BBS等工具公开展示各个成员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对各种观点进行查看、比较,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各种思想、见识和阐释上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共识。
3.讨论。学生使用沟通工具进行交流,对他人论点做出回应。
4.支持、争论、辩论。对他人的见解支持赞同或者补充,或者为他人寻找另外的方法提供思路和参考。
5.观点协商。协商阶段是知识建构的最重要的阶段。此时,对论点理解的巨大差异显现出来。相对于面对面的讨论来说,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虚拟性可以避免因地位、身份和学识的不同,导致不平等的讨论。更重要的是,协商是促使各种观点达成共识、使之收敛的关键环节。
6.达成共识。通过对各种观点的交流、协商,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就向着观点的收敛方向发展。
7.总结、共享知识。教师或学生将学习共同体的共识进行总结,或者以小论文、小制作的方式将共同体的关键过程和成果整理出来,并展示在问题解决的后面,为整个学习共同体所共享,将个人知识变为公共知识。
8.反思。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结合讨论过程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建构知识,可以以反思日志的形式进行展示,这将有助于学生完成正确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实践网络学习共同体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感到有真实性、开放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产生不同的观点、思路及讨论交流的必要。
2.持续的交流、反馈与反思是形成和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措施。对于其他学生的疑问或请求,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否则会使人产生“别人不想回答你的问题”的推测,严重影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3.学习共同体中应该避免无方向性、无目的性的讨论,而必须围绕共同体目标展开,使发散的观点得到收敛,形成共识和公认的思想。
4.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生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应用,还可将学生积累下来的与本任务有关的作品、反思等链接到网站上。
5.实践问题或项目的过程中发展共同遵循的规范准则。(1)让学生具有“共同体意识”, 在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要根据学习目标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中重要的一员,同时感受到共同体对自己是有价值和意义的。(2)让学生遵循“共同体的约定”。遵守共同体协议、相互之间的约定,遵循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比如,涉及如何处理成员之间的冲突、选择合适的交流工具、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制定、如何对待个人的隐私等多方面。
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深度的资源共享和灵活的交互机会,使学习活动超越了传统知识技能传递学习模式,拓宽了学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砥砺,相互帮助,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课程支撑体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学习也会不断地拓展,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沟通、协作中实现高水平思维和深层理解,促进积极主动的知识、方法和价值观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