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省市地区执行中央“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和“三通两平台”精神,各农村学校现代化教育硬件已建设到位,但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开展现代化教育最大的瓶颈,通过开展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迅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策略
目前,在中央“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和“三通两平台”精神指导下,农村学校班班通、网络、机房、网络等硬件逐步配备齐全,如何开展现代化教育,汇集优秀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开展现代化教育最大的瓶颈。组织开展基于教研平台,将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建立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迅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切实有效的行政推进、机构推进机制。
我区教育局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行保障经费的通知》,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补贴学校信息化培训,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培训资金困难的问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举行和校本培训工作配套的校本资源库建设、资源评比等活动,为鼓励农村学校,将农村中小学单拉出来进行评比。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极大调动了全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参与信息化培训、资源建设、应用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目标和督导评估考核体系,制订了《校本培训管理方案》,每月采取定期检查,多种方法抽查的方式对校本培训进行检查。对在信息化建设上态度积极、成绩突出的学校,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优先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
二、基于教研平台、开展多模式、多样式、多途径培训。
区教育局搭建专门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考研平台,它将备课工具、博客系统、网络硬盘、即时通讯系统和其他大量网络应用工具进行了平台统一和功能集成,为我区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及培训、成果展示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為教师群体提供了跨学校、跨学科交流途径。
以教研平台为基础平台,通过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平台的多种功能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在时间跨度上,每月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给农村教师以足够的时间理解课程、利用网络平台集中教师共同讨论,完成作业,同时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习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达到帮带效果。在面授上,梳理整个培训的结构,让整个培训内容有连续性,并确定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远程学习做准备。远程学习上,初期主要进行利用平台学习、进行交流、提交作业等基本操作,并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由学校总结本期培训不足之处,保持教师学习热情度,避免在每期学习结束后学员因对课程没有学会或懈怠而产生的不良结果。
利用教研平台中的录播系统,进行课堂实录,收集优秀课例,制作微课,交互课堂,通过网络学习、交流以达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及资源利用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开展省、市、区、校级多方位、多级别信息技术及教育理念培训、比赛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与课程整合能力,做好了“农远工程”和“三通两平台”工程之间的衔接,缩小了城乡学校硬件、师资方面的差距。在培训方法、培训理念、培训模式、硬件建设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总结符合自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对农村专业性强的教师开展培训,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的培训旨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将培训和应用有机结合,将培训融于平时教学应用中。
三、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打造培训队伍,以点带面,提高农村学校质量。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建立山阳区信息技术教师QQ群、微信群。以赛代练,平时加强联系,并进行信息技术教师技能大赛,开展了装机、安装系统等大赛,通过比赛提高农村学校的技术力量,并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提高、进步,同时,方便解决一些薄弱学校出现技术问题时互相帮助。
打造优秀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两支培训队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各种比赛和教育局统一培训,增强信息技术教师能力,为开展培训奠定技术基础。在校本培训中开展电脑、展台、触摸电视、投影等硬件的基本操作及电脑基本知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网络等基本应用培训。
结合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对培训实施引领。教研室、师训科、装备中心等科室相互结合,开展不同培训、活动,加强对农村学校培训工作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内容单调重复、针对性不强,培训任务没有明确目标,培训评价滞后,培训内容缺乏目标性和连续性,先进性、持续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兆明,黄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J].中国农村教育,2005.
[2]马光仲.农村远程教育中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策略
目前,在中央“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和“三通两平台”精神指导下,农村学校班班通、网络、机房、网络等硬件逐步配备齐全,如何开展现代化教育,汇集优秀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开展现代化教育最大的瓶颈。组织开展基于教研平台,将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建立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迅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切实有效的行政推进、机构推进机制。
我区教育局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行保障经费的通知》,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补贴学校信息化培训,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培训资金困难的问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举行和校本培训工作配套的校本资源库建设、资源评比等活动,为鼓励农村学校,将农村中小学单拉出来进行评比。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极大调动了全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参与信息化培训、资源建设、应用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目标和督导评估考核体系,制订了《校本培训管理方案》,每月采取定期检查,多种方法抽查的方式对校本培训进行检查。对在信息化建设上态度积极、成绩突出的学校,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优先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
二、基于教研平台、开展多模式、多样式、多途径培训。
区教育局搭建专门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考研平台,它将备课工具、博客系统、网络硬盘、即时通讯系统和其他大量网络应用工具进行了平台统一和功能集成,为我区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及培训、成果展示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為教师群体提供了跨学校、跨学科交流途径。
以教研平台为基础平台,通过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平台的多种功能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在时间跨度上,每月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给农村教师以足够的时间理解课程、利用网络平台集中教师共同讨论,完成作业,同时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习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达到帮带效果。在面授上,梳理整个培训的结构,让整个培训内容有连续性,并确定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远程学习做准备。远程学习上,初期主要进行利用平台学习、进行交流、提交作业等基本操作,并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由学校总结本期培训不足之处,保持教师学习热情度,避免在每期学习结束后学员因对课程没有学会或懈怠而产生的不良结果。
利用教研平台中的录播系统,进行课堂实录,收集优秀课例,制作微课,交互课堂,通过网络学习、交流以达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及资源利用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开展省、市、区、校级多方位、多级别信息技术及教育理念培训、比赛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与课程整合能力,做好了“农远工程”和“三通两平台”工程之间的衔接,缩小了城乡学校硬件、师资方面的差距。在培训方法、培训理念、培训模式、硬件建设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总结符合自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对农村专业性强的教师开展培训,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的培训旨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将培训和应用有机结合,将培训融于平时教学应用中。
三、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打造培训队伍,以点带面,提高农村学校质量。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建立山阳区信息技术教师QQ群、微信群。以赛代练,平时加强联系,并进行信息技术教师技能大赛,开展了装机、安装系统等大赛,通过比赛提高农村学校的技术力量,并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提高、进步,同时,方便解决一些薄弱学校出现技术问题时互相帮助。
打造优秀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两支培训队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各种比赛和教育局统一培训,增强信息技术教师能力,为开展培训奠定技术基础。在校本培训中开展电脑、展台、触摸电视、投影等硬件的基本操作及电脑基本知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网络等基本应用培训。
结合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对培训实施引领。教研室、师训科、装备中心等科室相互结合,开展不同培训、活动,加强对农村学校培训工作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内容单调重复、针对性不强,培训任务没有明确目标,培训评价滞后,培训内容缺乏目标性和连续性,先进性、持续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兆明,黄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J].中国农村教育,2005.
[2]马光仲.农村远程教育中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