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出发,以立足课堂教学、发挥网络优势、突出师生地位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网络环境 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31-02
一、引言
當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可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进行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中,建构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构建资源,营造协作、自主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数学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1.立足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具体学科教学为基础,以新课标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为此,要构建科学的、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悟新课标,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科学组织、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发挥网络优势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由此,构建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只有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手段为指导,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合理组织、设计、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3.突出师生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明确师生的地位尤为重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教师只是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三、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把一堂课分为三个阶段,即情境阶段,同化、顺应(自主学习、意义建构)阶段,应用、创造阶段。
1.情境阶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悬念疑问、激烈竞争、激励上进等情境,并提供相应的软件资源和网络平台,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2.同化、顺应阶段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意义建构就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方式来实现的。所谓同化,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调整和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顺应新知识产生,重建新认知结构,使原来认知结构得到更新、扩展。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创设更多、适合学生选择、有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扩大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使每个学生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有多种机会在可控制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知识,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帮助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应用、创造阶段
应用、创造是学习水平的最高层次。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然而常规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很好地创设实际问题的应用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网络却有模拟性强的功能,能很好地创设一个虚拟的应用情境。
四、结论
现代网络技术浪潮进入教育教学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陆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期
[2]龚道敏.《基于网络教室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2期
作者简介:
朱志渊,男,汉族,高级教师。
【关键词】网络环境 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31-02
一、引言
當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可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进行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中,建构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构建资源,营造协作、自主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数学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1.立足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具体学科教学为基础,以新课标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为此,要构建科学的、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悟新课标,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科学组织、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发挥网络优势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由此,构建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只有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手段为指导,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合理组织、设计、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3.突出师生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明确师生的地位尤为重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教师只是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三、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把一堂课分为三个阶段,即情境阶段,同化、顺应(自主学习、意义建构)阶段,应用、创造阶段。
1.情境阶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悬念疑问、激烈竞争、激励上进等情境,并提供相应的软件资源和网络平台,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2.同化、顺应阶段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意义建构就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方式来实现的。所谓同化,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调整和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顺应新知识产生,重建新认知结构,使原来认知结构得到更新、扩展。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创设更多、适合学生选择、有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扩大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使每个学生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有多种机会在可控制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知识,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帮助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应用、创造阶段
应用、创造是学习水平的最高层次。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然而常规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很好地创设实际问题的应用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网络却有模拟性强的功能,能很好地创设一个虚拟的应用情境。
四、结论
现代网络技术浪潮进入教育教学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陆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期
[2]龚道敏.《基于网络教室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2期
作者简介:
朱志渊,男,汉族,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