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没跑,却戳中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痛点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德旺没跑,却戳中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痛点
  最近,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持续刷屏。曹德旺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提到在美国办厂:“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电价是中国的一半”“购买厂房基本上没花钱”(中国的土地成本是美国的9倍),“在美国一公里还不到一块钱人民币,在中国过路费很高……”最刺痛中国企业家神经的还是税费,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曹德旺说,“我们比较了,全世界最高(税)在这里(中国)。”这些对中美制造业成本差异的对比,引发社会热议。一时间,“曹德旺要跑路”“曹德旺说中国除了人便宜,啥都比美国贵”等网络渲染不停地蔓延,似乎中国制造瞬间遭遇了泥石流一样。
  曹德旺很快出来澄清,在美国投资建厂是早就做的海外投资,“我什么时候跑了?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我是中国人,我事业的重心一定在中国。”至此,事情才告一段落。但是,由曹德旺所引起的中美两国企业营商环境的差异比较,却不应该随着这场“茶杯里的风波”的平息而轻易略过。曹德旺究竟要表达什么?为什么引起网民如此的狂欢?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究竟该拿什么来拯救中国制造?显然,曹德旺以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切身感受,戳中了中国经济的痛点:劳工成本升高,税收负担过重,落后产能过剩,金融和房地产挤压实体经济……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也是改革的刀刃所向,需要政府和社会深刻思考,务实解决。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华夏时报》、中青在线等)
  在曹德旺的一系列回应中,有两句话让人特别印象深刻。第一句是:“我之所以公开讲,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这不是我在抱怨,也不是我要跑。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我的朋友说我应该把嘴巴闭起来,我就是太直率了,最近遭了不少骂。”第二句是:“难道我一定要把形势说得一派大好,大家才开心?我实事求是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批判我,说我对中国经济太悲观。”正是因为这两句话的存在,使得曹德旺投资美国的举动,超过了一般性的经济意义,而具有了社会和文化价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曹德旺用自己20年的考察,比较了中美两国现在的营商环境,完全站在一个实业家的立场,是在海里游泳的人,对海里状况有切身体会。那些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从条文到条文的官员,或者优雅地在书房里从概念到概念的学者,想要知道水温,就应该问问游泳的人。他的话,无论对于中国的企业家还是官员,哪怕再刺耳,只要是真话实话,就应该倾听。
  真话之所以刺耳,令人不悦,主要原因在于把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让沉浸在虚幻想象中的人感到痛苦。这对于习惯于沉浸在“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对手一天天烂下去”的人来说,无异于啪啪啪打脸。曹德旺的言论提醒我们从美国的经历中吸取教训。由于社会成本不断推高,50多年来,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从1957年的27%,一直降到2009年的11%,国内制造业基本空心化,虚拟经济繁荣昌盛,结果却带来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占领华尔街运动。从那时候起,美国开始花费近万亿美元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下大力气推动智能制造,从政策和科技两端发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整个轨迹来看,美国走了一个弯路,中国应该避免这样的弯路。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借赵良之口说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曹德旺的意义就在于,不习惯那些粉饰太平的语言,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站出来大声告诉这个社会以真相。在实体经济面临困难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这样的人站出来,这才是曹德旺现象最有价值的意义所在。
  (本文原载2016年12月22日《钱江晚报》,本刊有删节)
  ■观点运用:说真话,讲问题;实事求是;减轻企业负担;推进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反思与信心;我与中国一起成長……
其他文献
据说,作家纳博科夫有一次在美国讲俄国文学。他先在黑暗的屋子里打开墙角的一盏灯,“这是普希金。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第一盏明灯。”  接着打开房间中间的一盏,“这是果戈里。”然后又打开一盏灯,“这是契诃夫。”  然后他大步走到窗边,扯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房间,大声喊:“这才是托尔斯泰!”你看,他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很高。  不过你发现没有,提到普希金,我们说他是诗人。提到果戈里,我们说他是幽默作家。提到契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多少曾经铸就的辉煌已然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发展都是沿着“改革,提高,再改革,再提高”的路径在前行。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会僵化灭亡;只有改革提高,日益完善,方可绝处逢生,屹立不倒。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民主和独立、然而历史遗留的问题让中国积贫积弱。国家要想富强,是步苏联的后尘继续在计划经济的牢笼里挣扎,还是敞开胸怀在改革开放的路上驰
再一次推开这漆色木门,茶香氤氲,绘彩戏台上正唱着《南柯记》第四十二出——《寻寤》。“尽吾生有尽供无尽,但普度的无情似有情。”那白衣小生双手交握,启口轻圆,长唱道“尽——”,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宽袖长衫随其旖旎流转,环佩玎珰。和着一旁咿呀相递的排笛三弦声,他含情的双眸依手而转,再是一摊臂一颔首,步子跹跹向前,左手敛袖背于身后,“情”字委婉起伏,绵绵若存,收音纯细。一折《寻寤》酣畅淋漓,锣鼓歇,我不由
既然注定要等待,便不妨静下心来,在等待中寻找幸福所在。  比如,最近,我最爱做的事,就是打开窗,一边吹着晨风,一边煮一锅荠菜饺子。暖暖的阳光使厨房干净而明亮,似乎能察觉一道道的阳光跃上杯盘碗碟,挤满寻常日子的小确幸。  煮饺子的工序极简单:烧开水,拎起饺子的边缘,斜侧着离水面一二厘米处,丢下去,饺子就在锅底沉落了,显出米面特有的温馨。  剩下的,便是等待。  等待常常占去生命的许多时间,但等待也是
【考点阐释】  “成分残缺或赘余”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6种病句类型之一,属于语法类语病,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语病之一。成分残缺,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关联词及介宾短语中相应的介词和宾语残缺,不包括修饰成分;成分赘余,指句子中有多余的成分,造成了语意重复。  【知识梳理】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或“使”字,造成主语残缺。  (
克里斯特尔·凯是一名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女艺术家,她制做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娃娃:患有白癜风的娃娃、得了白化病的娃娃、有胎记的娃娃,以及其他各种肤色和大小的娃娃。  作为一名母亲,克里斯特尔希望给孩子们一个真正像他们的玩具,而不是按照好莱坞形象制作,或是“完美”男女形象的娃娃。她表示:“這些娃娃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多样的。”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认为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
我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许多多不同的夜空。  北京的夜空涌动着霓虹灯的色彩,红色的光辉弥散在躁动的夜空里;拉萨的星空锐利而清晰,繁星卧在玻璃展柜般的天穹上;呼和浩特的夜晚彌漫着或浓或淡的夜雾,在暗色的空气里散射开星星点点的微芒。  但在色彩各异的夜空中,我曾有幸目睹草原的星夜。钻石一般的星屑,撒落在天鹅绒一般的天幕上,草原的夜风温柔而醉人,轻轻地行走在水一般的夜色里。  在草原看夜色,从不必担心云雾
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对于现代人来说,这该算作一场悲剧。  几年前,读过一篇散文,是武汉女作家方方写的。由于她工作实在太忙,有很多想听的音乐没时间听,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时间看,直到有一天,她住了院,谁想到,音乐也听到了,书也看上了,于是,开始喜欢上住院的生活。看完这篇散文,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医院如果都成了现代人精神的避难所和补养地,那我们平日的生活实在有该反思的地方。  但必须承认,方方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青年流行“到边疆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夜校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区去”“到国外去”。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广去”。  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