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新生儿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97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呼吸道感染是新生儿的主要感染,63例(72.26%)新生儿为呼吸道感染。②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主要的病原体,48.84%的新生儿感染是由该病原体导。
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日趋严重,医护人员要从两方面进行改进:①制订感染管理规范。②严格遵循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制度。
关键词:新生儿 医院感染 因素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3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01-02
由于部分新生儿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能力較差,其保护系统及其皮肤都比较脆弱,因此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1]。为了对新生儿感染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干预与监控,笔者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对我院的2974例新生儿进行了考察,其中86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感染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9在我院住院时间大于48h的新生儿共2974例,男1562例,女1412例,年龄1-26天。体重1213g-4210g,发生新生儿窒息309例,高胆红素血症217例,肺炎103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97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试行)[1],以及目标性监测的结果及临床表现。
2 结果
根据表2可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主要的病原体,48.84%的新生儿感染是由该病原体导致,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3 讨论
在母亲分娩时获得的感染(母亲处获得性感染)或进入婴儿室后获得的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率随婴儿室类型和婴儿出生体重的不同而不同。足月儿婴儿室内感染率<1%,而报告的特殊监护婴儿室内感染率的范围为1.4%~56%。败血症和肺炎最常见,总的发病率为33%;出生体重<1000g的新生儿为18%~45%,而出生体重>2000g的新生儿则为2%~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严重。黄色葡萄球菌在婴儿室内定植范围为<10%~≥70%。由于不同菌株其毒力明显不同,致病的可能性也有极大的不同。院内感染菌株的定植可干扰致病性菌株的定植。因为大多数这样的感染出现在婴儿离开婴儿室后,儿科医师应警惕生后1个月在社区婴儿室发生的任何感染。在婴儿室内获得的对甲氧苯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皮肤感染,是足月儿最常发生的医院内感染。然而已有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报告。尽管有合并感染和感染扩散的发生(包括骨髓炎,肺炎,脑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最常见表现为脐周和尿布区的皮肤破损性脓疱。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其严重范围从猩红热样红斑到大泡损害,甚至全身性表皮剥脱症(Ritter病),由产生表皮剥脱性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发生时间从生后数日至数月,但常发生在生后2~3周。对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甲氧苯青霉素,苯唑青霉素,乙氧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抗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婴儿室内越来越常见[3]。
对策:首先,制订感染管理规范为使科室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规范(试行)》和《消毒技术规范》,制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制度培训学习及落实,使全体医护人员树立控制医院感染重在预防的理念,并将预防的理念落实在工作中。其次,严格遵循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制。以工作人员的手为媒介的医院感染居外源性感染的首位,手卫生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洗手设备不完备。如一个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数达3.9×104-4.0×104(CFUS/cm2),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并不造成感染,但传播给某些易感病人时这些细菌就成了某些病人的感染源。因此,洗手归属于第一类强力建议层次的管制措施。为此,我们除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制度外,还设置了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了非手触式水龙头,并在每张病床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2] 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15
[3] Baroncini S,Gentili A,Pigna A,et a1.Anaesthesia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paediatrics [J].Minerva Anestesiol,2002,68(5):406-413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97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呼吸道感染是新生儿的主要感染,63例(72.26%)新生儿为呼吸道感染。②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主要的病原体,48.84%的新生儿感染是由该病原体导。
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日趋严重,医护人员要从两方面进行改进:①制订感染管理规范。②严格遵循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制度。
关键词:新生儿 医院感染 因素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3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01-02
由于部分新生儿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能力較差,其保护系统及其皮肤都比较脆弱,因此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1]。为了对新生儿感染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干预与监控,笔者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对我院的2974例新生儿进行了考察,其中86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感染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9在我院住院时间大于48h的新生儿共2974例,男1562例,女1412例,年龄1-26天。体重1213g-4210g,发生新生儿窒息309例,高胆红素血症217例,肺炎103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97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试行)[1],以及目标性监测的结果及临床表现。
2 结果
根据表2可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主要的病原体,48.84%的新生儿感染是由该病原体导致,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3 讨论
在母亲分娩时获得的感染(母亲处获得性感染)或进入婴儿室后获得的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率随婴儿室类型和婴儿出生体重的不同而不同。足月儿婴儿室内感染率<1%,而报告的特殊监护婴儿室内感染率的范围为1.4%~56%。败血症和肺炎最常见,总的发病率为33%;出生体重<1000g的新生儿为18%~45%,而出生体重>2000g的新生儿则为2%~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严重。黄色葡萄球菌在婴儿室内定植范围为<10%~≥70%。由于不同菌株其毒力明显不同,致病的可能性也有极大的不同。院内感染菌株的定植可干扰致病性菌株的定植。因为大多数这样的感染出现在婴儿离开婴儿室后,儿科医师应警惕生后1个月在社区婴儿室发生的任何感染。在婴儿室内获得的对甲氧苯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皮肤感染,是足月儿最常发生的医院内感染。然而已有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报告。尽管有合并感染和感染扩散的发生(包括骨髓炎,肺炎,脑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最常见表现为脐周和尿布区的皮肤破损性脓疱。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其严重范围从猩红热样红斑到大泡损害,甚至全身性表皮剥脱症(Ritter病),由产生表皮剥脱性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发生时间从生后数日至数月,但常发生在生后2~3周。对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甲氧苯青霉素,苯唑青霉素,乙氧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抗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婴儿室内越来越常见[3]。
对策:首先,制订感染管理规范为使科室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规范(试行)》和《消毒技术规范》,制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制度培训学习及落实,使全体医护人员树立控制医院感染重在预防的理念,并将预防的理念落实在工作中。其次,严格遵循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制。以工作人员的手为媒介的医院感染居外源性感染的首位,手卫生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洗手设备不完备。如一个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数达3.9×104-4.0×104(CFUS/cm2),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并不造成感染,但传播给某些易感病人时这些细菌就成了某些病人的感染源。因此,洗手归属于第一类强力建议层次的管制措施。为此,我们除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制度外,还设置了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了非手触式水龙头,并在每张病床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2] 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15
[3] Baroncini S,Gentili A,Pigna A,et a1.Anaesthesia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paediatrics [J].Minerva Anestesiol,2002,68(5):40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