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餐桌:安心餐桌,澳門的有機嘗試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j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惡性循環,回歸自然
  進入有機行業完全是一個偶然,做有機之前,我從事石油化工貿易行業20年,由於在行業比較久,知道人們依靠非常多的石化產品過活,而石化產品的使用週期卻非常短,以一個普通瓶裝水來講,從購買到丟棄,大約平均只花5分鐘,成為垃圾之後卻50年不能降解而造成環境的污染。非常感觸的是,我們這一代浪費了非常多的地球資源,卻從來沒有珍惜。在石化貿易上了軌道以後,我決定投入一個可以永續經營,賺錢之餘能夠為子孫後代做一點事的行業。在那個時候,剛好我的高中同學從海外歸來,介紹了國外有機發展的經驗,讓我對有機行業的印象非常深刻。於是投入了他持有的一個農場,從此就開始了有機耕作之路。
  進入有機耕作,我們便開始搜集很多的相關資料,發現其實內地無論在化肥和農藥上,使用量都比世界平均值高出很多,更不用說沒有數據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我們的食物鏈裡,我們無法避開農藥的殘留、重金屬、除草劑、抗生素、化肥等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因為從種植開始,我們已經超標在使用了,所以整個食物鏈避不開這些東西。而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的結果,一方面是使得土壤板結嚴重,無法種植出好東西,而越來越強的農藥,也讓蟲子產生抗藥性而陷入植物防蟲害的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做有機其實不但是一個事業,也是一項幫助別人的功德。同時,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澳門的市場相對國內是保守的,有機市場可以說是佔據整個蔬菜市場百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說,它仍舊有非常大的潛力,值得開拓。
  當我們真正進入有機農業、有機食品這個行業以後,才發現,大部分的澳門人對於有機食品的認知是不足夠的。對於澳門這塊狹小的土地而言,種植乃至有機種植似乎和我們離得很遠。其實,化肥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開始大量運用的。在此之前,我們所吃的,原則上都算是有機食品。有機種植蔬菜的方式其實並非高大上,只不過是用傳統、自然的方式種植蔬菜。只不過,而過往的30年裡,菜農為了提升產量,盲目使用化肥、生長激素;同時又為了杜絕蟲害、草患等的問題,研發出越來越強力的農藥和除草劑,才造成了今天怵目驚心的食安問題。我們做有機,其實是利用現代科學農業技術,但回歸到使用傳統的方式種植蔬菜,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生長激素。
  我們選擇將農業基地設在內地,除了內地是澳門食材的最大來源方,也是因為內地的經濟越來越蓬勃,我們希望用澳門的口碑,帶動國內有機市場。目前看來這條路是成功的,我們的產品去年11月開始在珠三角的高檔超市上架,目前的營業額每個月達到40萬元,期望5月過後,我們的營業額應該可以達到每個月100萬元人民幣以上。我們最初選址在廣東,然後目前逐步擴展到江西、山東、內蒙,是因應氣候變化,期望澳門和珠三角的消費者能夠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嚐到我們的有機蔬菜。
  建立標準,贏回信心
  由於目前有機農業在內地並不普遍,相對的生產成本比較高。因此,主要的消費群體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士,在澳門也是中產階級消費居多,但在澳門銷售的最大挑戰其實是很多人不相信我們能在內地做有機。以前內地貨品都是以便宜為主打,但是我們在內地耕耘四年了,感覺內地很多方面都很先進。例如說,國內的有機標準其實在某些方面比起歐盟的標準還要嚴格,對於有機產品不但是要做到土地認證,蔬菜還要是一個品種一個標準的認證,但是中國有機產品仍然得不到很多人的認同,因而標準的權威性的建立是需要時間的,雖然贏回民眾對於內地有機食品的信心也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在這方面,我們對未來很樂觀,因為內地擁有龐大的市場,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加上澳門持續的食安需求,有機食品的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當然,在發展有機農業的過程中,也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在內地認證了有機產品後,有的時候卻沒有辦法同時得到輸港澳的備案,因此有的有機產品就無法及時運輸來澳門,與澳門市民無緣了。
  儘管使如此,我們依然強化對澳門市民的有機食品宣傳,而這一種宣傳基本上都是靠我們自己做,可是就現在所知,澳門政府目前還沒有有關有機產品的認證標準。對此我們非常希望政府能夠承認內地的有機標準,這樣就能夠有更多的有機產品進入澳門。我們的銷售渠道不外乎高檔超市、個人會員、電商平臺等的渠道。最近也有一些博企少量和我們進貨,算是開了一個頭,開始越來越多的市民了解到澳門有這樣的一群人在推廣有機,堅持有機農業。
  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大部分的客戶在吃了我們種植的蔬菜後,回頭率非常高。因此我們認為,澳門人逐漸認識了有機產品的好處,對於未來的業績增加,我們也很有信心。
  本地認證,面向灣區
  澳門市場的前景在這幾年的試驗之下其實是非常有希望的,但畢竟澳門市場太小,我們目前的目標市場是整個珠三角大灣區。我們在深圳開展的第二個月的營業額,就比澳門開發四年的來得高,而且我們在深圳還是只賣了單一產品。當然我們非常希望,澳門和內地食品供應的手續能夠簡便,同時能夠開放有機農產品的進口,減低通關的負擔。澳門是國際都會,卻因為手續的問題無法讓更多的國產的有機農產品進入市場是很可惜的。
  因此對於萬方食品而言,未來的目標是期望能夠成為大灣區有機產品的供應鏈平台,除了自己的農場以外,我們也會搜羅我們認可的有機產品,在大灣區的8000萬中高端人口市場進行銷售。同時,萬方會和國內拍檔一起,發展一套自己的認證制度,建立農業生產的大數據,將有機作物生產程序和運輸程序標準化,進而建立我們的自有品牌。
  無論是內地還是澳門,對於有機食品的熱衷,離不開本身對於食品安全的關注與重視。在澳門,就食品安全的方面,我們覺得民政總署已經做得很好了,在各項抽檢中都嚴格把關,比如我們萬方的有機蔬菜就經常被抽查。
  但是由於科技的發達,農業的發展也已經不只是有機的單一路向,也有水耕、魚菜共生等新概念的引進。我們發展到現在,覺得一個好的認證機構能夠讓我們的產品更有說服力。作為一個澳門人,我認為建立澳門的有機產品認證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國家已經有了有機認證機制,澳門可以引進國內的認證標準,可以向國家申請,凡是有國內有機產品證書的,都可以免去申請輸港澳備案的手續入口澳門,這樣才能在澳門更好地推廣有機食品。此外我建議其實澳門可以發展一個高端的食品檢驗中心,未來不僅僅是面向澳門,更重要的是藉助澳門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輻射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大中華地區,在高端技術的配合,在澳門認證的產品,應該更能夠獲得澳門和內地居民的認可。當然,這樣的食品檢驗中心,不一定是要設立在澳門,而是用澳門的資源,在內地做一個獨立的實驗室。檢驗結果澳門政府認定即可,客觀上仍然需要澳門的法律配套。只有日益完善的配套措施到位,未來澳門市場上的有機產品才會越來越規範,市民才會有更多的安心選擇!
其他文献
內地男子輕信網上賭博被騙逾百萬  去年10月,內地男事主在新口岸某娛樂場外透過一張宣傳卡片得悉本澳某大娛樂場網上賭博網站。事主返回內地後,按指引開設投注戶口,登入網站賭博。直至今年6月12日,事主發現投注帳戶被凍結,在帳戶內的102萬人民幣款項無法取回。事主致電網站提供的客服熱線,接線的人士要求事主自行到本澳某大娛樂場查詢,事主獲娛樂場職員回覆並無開設網上賭博,遂向司警報案求助。司警偵查案件,暫時
期刊
據了解,文化沙漠一詞一般是指文藝、科學、教育、精神生活等方面較為匱乏的地區,一般用於迅速崛起發展的國家和城市。對於澳門文學缺乏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的說法,甚至有人提出澳門就是一座文化沙漠,您有何看法?  吳志良認為澳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但由於缺乏系統的挖掘整理,過去澳門少不免會給人一種“文化沙漠”的印象,例如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想找一本關於澳門的書都很難找到。但
期刊
中西文化交融之下的澳門歷史城區,在歷經歲月洗滌與沉澱後,散發出別具特色的文化底蘊。用“溫和”來形容小城民眾的生活再合適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性,使得很多產業的發展始終不溫不火。  2017年12月,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在立法會辯論2018年度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時指出,澳門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美食之都,特區政府會以美食為基點,通過與網絡內創意設計、電影、文學、媒體藝術、音樂及手工藝
期刊
七大環節,食安不易  如今有機食品在市場上大熱,很多民眾會把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傳統食品做一個比較,其實在嚴格意義上,我們不能把傳統食品、有機食品直接作出對比,因為按照對於農產品的分類其實是分為合格與不合格,其中合格的農產品包含: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而含有超標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以及製假的農產品則被歸類為不合格的農產品。大家熱議的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其實是一個平臺上三種食品檔
期刊
前 言  英語中有一句雙關語,叫“A bull in a China shop”(蠻牛闖進中國/瓷器店),來形容有人蠻幹亂闖的行為。前英國總理柴契爾夫人(Mrs. Margret Thatcher)於1982年前往北京,在香港問題上向前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親自表示“三個條約有效,以主權換取治權”,卻被鄧小平當場噴到一面都是,氣急敗壞,會談不歡而散,步出人民大會堂時便在臺階上“仆街”,不少英文報刊便
期刊
反思過往,催生有機  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間傳統農業所推廣的快速型生產系統即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性原料以此促進生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一方面可以抵抗諸多植物類疾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產量。但在今天看來,它帶來了惡劣影響。從土壤的角度來講,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使得土壤日漸酸化,營養流失,這一點在珠江三角州非常明顯。而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包含重金屬殘留等,將會長期影響整個生態鏈,帶給農作物的不確定性及潛
期刊
廣式茶樓是遊客到訪澳門的不二選擇,一份精緻的點心與一壺沁人心脾茶水,往往吸引不少遊人駐足。茶樓又稱酒家,時至清光緒年發展蓬勃,廣州茶樓以“茶食”享負盛名,大小茶館必備各類小吃和點心,如蝦餃、鬆糕、叉燒包、豆沙包等,中餐或晚餐的品種更多。而今,飲茶早已成為廣東人品嚐各類茶點的好去處,重點不在於茶點,而在於與親友共聚。  廣式茶點重油、糖、蛋的特點日益劇增,逐漸形成了中點西製的獨特風格。熙熙攘攘的亞馬
期刊
文化底蘊、文學資源、文化政策對文學創作具有一定的影響,究竟如何看待澳門文學的發展空間?澳門文學發展有何優勢與劣勢?以美食為基點,如何帶動其他產業包括文學的發展?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學位置在哪?未來,澳門文學的憧憬是什麼?有何建議?今期時事辯論邀請了吳志良、林玉鳳、朱壽桐、寂然共同探討澳門應否發展文學產業的議題。  論及澳門是否為“文化沙漠”的問題,吳志良認為澳門不僅不是文化沙漠,其“不同而和
期刊
歡樂繽紛特色燈光夜市正在澳門漁人碼頭如火如荼進行中,提起夜市,不得不提各式各樣的美食佳餚,如分量十足的蒜燒大龍蝦、麵包蟹,大件又抵食,蒜蓉的香氣帶出了龍蝦的鮮甜,配搭得天衣無縫,其香味更是離百丈遠都聞得到,成為夜市必點美味;御品至尊佛跳牆、涼拌花膠,一改對傳統海味的刻板印象,創新食法仍能保留鮑魚、花膠的美味,對中式美食有興趣的食家千萬別錯過;粉紅誘人的I's tea櫻花漬青檸梳打,充滿著浪漫情懷,
期刊
有機食品簡言之就是以生命養生命的方式培植出的農作物,這種耕作方式多採用天然堆肥等帶來極低污染,同時不會對土壤造成損害。而傳統食品、食物多是我們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食物,老祖宗各種烹調方式的流傳,但在現代社會,我們所採用的食物原材料大多經過了化肥、除草劑等輔助農業增產方式獲得,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對人體健康有潛在的威脅。  食安危機,步步驚心  因而,在這個人人養生的時代,有機食品因為沒有外來污染侵害人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