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设备网络压力防护技术方案研究

来源 :浙江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g45y5465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变电站内控制保护等二次设备与通信网络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因此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确保二次设备可靠工作是变电站稳定运行的主要挑战之一.基于智能变电站网络内数据帧的物理与数字特征,建立以太网数据帧四维模型,根据帧坐标在空间的分布规律设计了网络压力防护技术方案,通过订阅过滤、风暴抑制以及流量控制三重措施,实现了在隔离网络压力的同时尽量保留设备正常功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防护技术方案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采用有限元法对双回路排管敷设方式下的电缆线路进行计算,比较低频与工频传输时电缆的温度场;计算了不同型号电缆在2种典型敷设方式下的提升效率.以国内某变电站送出工程为例,对电缆中各项损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频输电对输送容量的提升作用以及对电缆工况的改善效果明显,电缆截面积越大,降低频率对传输容量的提升效果越明显.该分析结果可为低频工程中的电缆选型提供参考.
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是采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模块化多电平拓扑的新型输电技术.因兼具工频交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的优点,该技术在远距离输电、海上风电送出及城市电网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在详细介绍柔性低频交流输电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特点及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最后,就柔性低频交流输电需重点研究的系统接入技术、变频器主电路拓扑、控制与保护系统、谐波与电能质量分析、主设备低频适应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
本文以江苏苏州某印染企业印染废水处理系统二沉淀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混凝沉淀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并通过优选试验确定最佳参数,研究臭氧-混凝沉淀工艺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剂为氯化铁,投加量为100 mg/L,臭氧浓度为30 mg/L的条件下,混凝效果最佳,此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为82 mg/L,浊度去除率达95%,脱色率达78%.
基于传统手写代码的柔性直流输电阀控装置软件开发方法存在产品可靠性低、调试周期长、不利于后续产品维护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以模型设计为核心的可视化编程方法开发柔性直流输电阀控装置软件.首先介绍基于模型设计方法的开发流程、阀控顺序控制模型和环流抑制整体控制策略模型搭建方法,然后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和代码生成及部署,最后结合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进行现场运行试验,完成该软件成果的工程应用.基于模型设计的软件开发方法集控制策略验证及代码生成为一体,不仅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产品可靠性,且具有
风力发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海上风电发电技术和送出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别对新一代海上风机、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海上风电制氢、集电系统设计、工频并网改进和新型并网送出方式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对海上风电发展技术进行总结,指出了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海上风电的研究指明方向.
通过在线路两端设置变频装置,利用既有线路构建点对点的双端型分频输电系统,可以提升线路容量和输电效率、降低潮流变化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动,是缓解城市电网容量不足的有效方法.围绕该场景下柔性分频输电系统M 3C(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换流站的建模与控制开展研究,建立双αβ0坐标系下M 3C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双环结构的M 3C换流站控制系统总体架构及各个环节的控制策略,以及送端、受端变频站的协同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受绝缘水平和制造成本的制约,特高压变压器采用中性点调压方式,但这种调压方式会引起低压侧电压波动.为抑制电压波动,一般采用完全补偿和非完全补偿2种调压补偿方式.在充分研究特高压变压器结构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2种补偿方式各绕组间的电气连接与电磁耦合关系,并以完全补偿方式为例,对特高压变压器的调压过程进行了定性分析.建立了2种补偿方式的数学模型,在高压侧电压保持额定值和高压侧电压波动2种情况下,对2种补偿方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完全补偿方式时,低压侧电压波动较小,中压侧调压效果较好.最后研究了特高压变压
面对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必然趋势,大停电事故的发生更进一步促使基于新能源电源的黑启动问题成为研究热点.梳理了国内外基于新能源电源的黑启动研究现状,分析新能源电源的黑启动能力,从新能源电源控制、仿真角度探究基于新能源电源的黑启动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黑启动中的电磁暂态过程,研究黑启动过程的实时仿真平台及其架构设计,指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绕组温升是影响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准确定量计算变压器的绕组温升及其分布特性对变压器至关重要.针对一台220 kV强迫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基于流体网络法建立了变压器冷却系统温度场、流体场油流三维分布仿真计算模型.在对冷却系统整体流体场三维油流分布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流固耦合法分块分析了该型变压器冷却系统油流场及绕组温度场分布特点,从定性角度研究了变压器内部绕组各处温升的大致分布规律.变压器温升现场实测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相一致,该仿真计算方法满足工程要求.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光伏等清洁零碳新能源成为碳减排的关键,分布式光伏也成为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分布式光伏出力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精准功率预测是其参与电网调度运行的基础.在当前分布式光伏所获取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域前向时序最优组合的分布式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型,考虑邻近区域分布式光伏站点间实时出力关联性,挖掘生成区域性多气象状态时空耦合预测场景.模型扩展有效信息维度,在不依赖于地表气象观测装置的情况下进行高效训练建模,具有经济、轻量与易部署的特点,提升了有限信息下的分布式光伏超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