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撞工况下驾驶员异常行为检测

来源 :汽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j7724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紧急避撞场景下,驾驶员极易因慌乱和误判,产生异常驾驶行为,故提前检测出驾驶员的异常行为对于确保驾驶员自身和周边交通的安全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中提出了综合转向盘转角残差序列和相平面图判断的异常驾驶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基于相平面法确定车辆稳定性边界;接着,建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驾驶员模型,构造实际驾驶操作与驾驶员模型参考输入间的转向盘转角残差序列;最后,计算驾驶员异常行为因子和评价函数,实现了对车辆偏离预期行驶轨迹的异常行为检测.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异常驾驶行为检测方法能最晚于车辆偏离轨迹0.5 s前检测出驾驶员异常行为.
其他文献
创新性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的重要,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大学生已经承担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大任务,所以在实施高校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使每个学生的实际创新性整体提升,尤其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员,由于专业知识实用性比较强,所以在校阶段,更需要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训练,本文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展开深层次的剖析.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对学科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联进行探讨.事实证明,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是有益的,学科竞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行业和国家培养农业机械领域拔尖科技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对当下农机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开展探索了基于“新工科实验班”和“专业导师制”的全新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该实践不仅提高了农机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新时代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本文以高校理工科专业育人为研究对象,以汽车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为例,围绕德国双元制育人模式在高校理工科专业育人工作中的实施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首先,对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相关内涵以及意义等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对高校在汽车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工作中的实施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对其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了着重的梳理总结;最后,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发展意见和建议.
本文中利用燃料电池单体可视化测试平台和水平衡模型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与水含量的关系和影响因素.首先,给出燃料电池水平衡模型;接着,搭建燃料电池单体可视化测试平台;最后,对进气温度与湿度和氢气与空气的化学计量比对燃料电池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电压和水含量的影响进行测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根据标准EN 12663-1:2010+A1:2014《铁路应用—铁路车辆车身的结构要求—第1部分:机车和客运车辆》对设计的某列车风道安装梁进行静强度仿真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初始设计方案不满足强度要求,对安装梁结构优化后满足强度要求.
针对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3维目标检测,提出了一种实时高精度的双阶段深度神经网络PointRG-BNet.第1阶段,在区域提案网络中,首先将3维点云投影到2维图像上生成6维RGB点云,然后对输入的6维RGB点云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低维特征图与高维特征图,利用融合后的特征图生成大量置信度较高的提案;第2阶段,在目标检测网络中,利用第1阶段生成的提案进行RoI池化,得到特征图上与每个提案对应的特征集合,通过针对性地学习提案的特征集合,实现了更精准的3维目标检测.在KITTI数据集上的公开测试结果表明,Point
同时建图与定位(SLAM)是自动驾驶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算法以激光或视觉惯性里程计为主,未充分利用多模态传感器各自的优势,对特征缺失的场景鲁棒性不足.针对此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多传感器紧耦合SLAM系统.首先它改善了激光雷达点云特征提取和平面拟合的方案,提升了利用点云对视觉特征点深度信息优化的效率和精度.其次提出的紧耦合状态估计框架通过在视觉惯性系统中直接添加激光雷达里程计约束,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最后由粗到精的视觉-激光
为保证道路负载的模拟精度并实现电驱动系统的硬件在环试验,本文中提出一种台架试验的动态补偿算法.首先,基于对负载模拟问题的分析,采用了台架逆模型算法.接着,为改善转矩的动态响应,采用卡尔曼滤波来实现模型误差的精确补偿.最后,基于对台架精度的分析,提出了精度耦合补偿算法,并经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循环工况下,补偿算法能很好地实现转速跟随,而在起步工况可提高台架试验精度.
通过文献研究和仿真分析,确定座椅后撞动态试验的条件输入,并提出相应的座椅强度和假人伤害的要求.所提出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可应用于校车座椅国标修订,将静态抗后倾试验升级为动态试验,解决静态试验不能反映实际交通事故中的性能的问题,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