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置与公共空间发展目标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众所周知,公共艺术是艺术家借助公共空间传达艺术观念、审美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公共空间中,艺术不仅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发挥着传播人文价值、引导人们向善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发挥着文化生产的作用,艺术在引导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艺术设置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如何?公共艺术设置的方式对公共空间的生产有怎样的作用?本期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艺术设置与公共空间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这问题的回答将会决定艺术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空间的社会化是公共空间发展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在生产技术、工艺技能、社会组织方面的进步,也反映出人们的知觉、观念、审美等方面的变化。公共空间的发展是一种融合了自然、文化、历史、艺术、社会的混合体,因此,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充满了混杂而多元的意义。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自从人类的审美观念与意识形成以来,艺术一直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公共空间虽然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概念,古代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艺术不具备今天民主意义上的公共性,但是作为一种权力、阶层的象征,艺术的公共的社会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广泛地存在于古代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化大生产将公共空间变成生产的空间,艺术也变成了空间生产的一部分。无论是雕塑、壁画、装置、观念艺术等,都趋向于成为公共空间中文化生产、审美消费的一部分。而根据社区居民需要所发起的观念公共艺术则起到了城市社会问题润滑剂的作用。空间的文化需求、审美需求被新的艺术形式所填充,艺术逐步脱离了私人化、趣味化,而变得理性而恒定。一方面,公众诉求要求艺术家不再将艺术语言的纯粹性作为追求的目标,转而追求能够引起公众最大反响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科技手段建立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语言以及新的艺术方式正在取代原有的艺术样式。可以说,在公共空间中一种新的混合的艺术正在生长。不过,原有的艺术语言、艺术形式并非失效,而是以种新的方式在公共空间中展现。
  艺术与公共空间是一种同构的關系。即任何公共空间都是一种文化表征,同时也反映了某种审美。因此,公共艺术的产生来自于公众的需求。在社会化背景下,公共艺术的设置方式同样需要符合公众的诉求。作为公共空间中最重要的人文艺术元素,公共艺术的设置通常与空间的功能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公共艺术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重要载体和形式展示,更是带动地方经济生产、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公共艺术的设置方式来看,可以分为规划式、嵌入式、修复改造式等,分别契合了空间的前期规划建设、中期改造提升以及后期人文空间打造三种方式。
  前期改造中采用以大带小的方式,即通过对城市的区域功能划分、建筑空间区分、街道的布局确定公共艺术的形式方式。例如,通过对建筑外皮进行艺术化处理,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在欧洲,将建筑和雕塑.雕刻艺术相结合,一直成为建筑艺术中的传统。在长达两干多年的时间里,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曾出现过大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这些建筑形成注重墙面和外面的装饰,特别是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上装饰性雕刻的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进入20世纪,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具有装饰性雕刻的建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空间功能需要,简洁、方便的现代工业建筑大量出现。这也为建筑空间环境的美化提出了挑战。显然,传统的琐碎的装饰与建筑的现代功能和艺术环境的塑造无法匹配,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如现代雕塑、装置)应运而生。
  不过,新的城市空间可以以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相匹配,那么,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的功能改造可能要面临更为复杂的困难。人们长期居住某个特定空间,当面对新的空间模式的出现,功能满足与转变同步发生。当然,这可能是对前期规划的一种矫正。一方面,将对前期规划中未曾设定的目标重新设置;另一方面以此来消除、弥补由于变化产生的障碍。在今天,通过艺术对社区景观、功能能改造进行局部修补、改造的方式,已经广泛的存在于我国一些城市。这实际上反映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矛盾。在一些地方,由于财政紧缺,城市建设之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因此城市建设的观念一开始是以实用、居住为目的,而较少考虑艺术的元素,缺乏城市的整体性的艺术规划。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政府逐渐重视艺术氛围与人文环境的营造,艺术作为种匹配环境的手段,后植于简单的城市环境之中。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一些地方城市功能定位也在发生改变,城市空间功能的升级、改造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而言,由于缺乏工业,而转向以农业和旅游作为地方发展的主要方面,城市空间面临着从居住空间向旅游空间、艺术空间、文化空间的升级、改造。般而言,那些地处偏远的地区,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通达,它们原有的地理资源、农业资源逐渐转化为一种旅游资源。通过合理、有效的艺术规划,可以实现产业升级的目的。例如,日本新京都新溻县的日谷比,通过艺术策展的方式吸引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三四线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在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掘自身的地理优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地方审美特点,在符合现代需要的基础上,创作富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而在一些矿产依赖性的城市,随着重工业污染治理,空间功能转型,废弃的旧厂房、旧空间可被重新规划、利用,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
  而对于像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而言,尽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但是局部性的空间改造仍然是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区域由于工业变迁,旧厂房废弃而面临着再设计、利用的问题。目的是在城市发展中改善、提升居民的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将空间提升为人文空间是公共艺术的最为重要目的。人文空间的提升通常依靠不同艺术形式、艺术元素。这一阶段对城市空间的艺术化具有较高要求,其目的是实现公共空间的理想化改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实现艺术博物馆式的目的。例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公共艺术项目,在考虑将候机厅满足交通、商业、艺术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功能同时,也在不同的空间节点中融合了科技与人文的观念。
  在一座城市中,公共艺术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都可能存在。应根据不同空间的特点、要求,灵活引入相应的艺术方式以及艺术形式。一般来说,反映城市重要的节点、元素,将时间、空间拉长的方式,遴选艺术家,根据艺术家的艺术擅长,比如写实、抽象、装置等等,通过特定地点艺术作品的定制,来完成。二是进行专题创作。可以采取训练营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遴选作品,根据不同的地点、空间,适配的方式遴选作品;每年通过比赛、遴选的方式,来适配。三是策划公共艺术事件、活动驱动,通过艺术节庆、活动的方式,带动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艺术实验,从而让公共艺术更富有针对性,以满足于社会需要。
  当前在城市与乡村,大规模的公共空间改造正在发生。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实现公共空间的发展目标,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生态的全面发展,成为地方不得不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不过,不同区位、不同地方的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存差别各异。公共空间的设置规划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地方特有的资源,实现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这不但需要艺术家的智慧与情感,更需要广大群众的建言、献策与参与。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与《雕塑》杂志社一贯致力于引领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早在1999年第五届中国雕塑论坛,就对城市雕塑的计价标准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讨;2000年,在第六届中国雕塑论坛还发布了具有行业自律、呼吁确保城市雕塑质量、促进域市雕塑的良性发展和艺术家权益保护性质的《中国雕塑家公约》。从此以后陆续发布了相关的行业规范。自2011年起,将城市雕塑定额的计算体系确定下来之后,《雕塑
期刊
5月的中原大地,春光明媚, 派生机盎然。  “生态文明十低碳艺术兰考研讨会2020”于2020年5月15号下午在兰考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共兰考县委与兰考县政府和《雕塑》杂志社联合组办,由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兰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兰考县文联联合承办。会议聚首了来自北京和郑州两地的公共艺术专家,低碳材料专家、艺术评论家.雕塑艺术家,与兰考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暨乡镇
期刊
文化信息是病毒性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与理解和表达它的机制相分离.不仅如此,其文化单位的部分也可以独立于整体而复制,这对生物学上的生物体来说却是无法按此方式来完
期刊
老知被蛇咬了的消息像风一样刮遍了全村。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谈到知识即判断.笔者认为,从知识的概念而言,知识意味着判断,当判断形成一种系统,那么,判断就会转化成一种经验.对于艺术来说,艺术经验属于艺术
期刊
数字共焦显微技术是一种采用数学算法来实现共焦成像的技术 ,其功能与激光共焦显微技术相同。介绍了数字共焦显微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组成。与激光共焦显微技术相比 ,数字共焦显
(景德镇陶瓷大学)  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0 1939-)是美国历史上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晚宴》(the Dinner Party)是她与数百人的团队在1974-1979年完成的大型装置。这件被视为西海岸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在强调“个人即政治”的背景下,将女权主义的“身体政治”表现得淋漓尽致,导致观者对其评价毁誉参半。罗小平《会议的秘密》(以下简称《会议》)是以瓷质扑克牌拼搭的波
期刊
事业单位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中的重要份子,是我党组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些年,从我国对事业单位性质上的界定以及领导体制、经营机制、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变,我们可以从
我庆幸,自己能够用艺术的语言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用雕塑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不解和疑惑更加真实地呈现出来,期许从中得到一些答案,从而与自然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平衡.我试
期刊
感性与理性的轮回反复在人类的认识中交替发生,脱离感性的艺术家会渴死在艺术的泉水旁.许燎源泛雕塑设计以对物体的感性探索为核心,通过30年的努力其作品涉猎十分广阔,包括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