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以舞化育之道 扬中国文化精神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校60年来,学院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成为中国舞蹈行业的领航者。作为中国舞蹈作品重要的创作基地,近年来,在学院党委提出“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更加明确和坚定了舞蹈艺术创作的方向和责任。
   坚持“二为”方针,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定政治立场,勇担艺术创作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中国的舞蹈艺术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一分子,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坚持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民族情感、讴歌爱国情怀的优秀作品,以更好地发挥文艺作品引领精神的示范作用。在学校的艺术创作中,师生们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以舞言志、以舞寄情、以舞抒怀,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对时代的礼赞,用舞蹈的思维视角与语言形式进行描述与表达,创作出了《黄河》《红船起航》《淮水情兰花湾》《秋瑾》《冬古拉玛情》等一大批有筋骨、有思想、有温度的作品,展现了学院师生们的精神追求和中国立场。
  2.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升华艺术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活生生的创作原型和素材。人民群众中有丰厚的生活基础,有真实的情感流露,那份丰富多彩,为我们艺术创作提供了可贵的底色。因此,沉心静气地深入群众,扎根生活,体会情感、感受时代,是艺术创作者必要的功课,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法则。只有这样,创作的艺术作品才不是空中楼阁、矫情伪饰,才能接地气、有真情、通人心,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学院师生在创作中,本着对观众、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坚持深入一线采风,体验生活,查阅资料、调研考察,在这个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师生们浸润在所知、所感的氛围里,有所思、有所悟,进而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作品、升华作品、完善作品。
   以文化为引领,在艺术创作中坚持正确的人文导向
  1.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艺术创作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内在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民族的根脉。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引领舞蹈艺术的创作,是学院师生在创作中遵循的一个原则。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故事、美德、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反复品味、精心提炼,成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题材和对象;同时将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继承与思考融入作品中,来弘扬真、善、美,传递正确的人文导向。学院师生自觉向中国传统文化求经问宝,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艺术作品抒发情怀、感念时代、净化灵魂。
  2.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借鉴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优长
  在舞蹈创作中,除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外,同样注重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长。在世界关联日益紧密的当下,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在文化的平台上,相互学习,吸纳百家,为我所用,保持特色,面对世界舞蹈艺术学院,敢于创造中国的舞蹈艺术世界。芭蕾舞、现代舞、音乐剧、国标舞都是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学院从最初的学习借鉴,逐渐过渡到吸收其文化优长,并融于中国土壤里创新自己的舞蹈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精神、传递中国文化。同样,源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也在与外来文化艺术的交融中,创作出了既具有中国文化标识,又符合国际解读语境的优秀作品,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学院打造的“舞动无界”国际创作与展演项目,就是舞蹈艺术在跨文化融合中的思考与呈现。
   执著于艺术理想,在艺术创作中追求高雅的审美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指出“低俗不等于通俗、欲望不等于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艺术既是人类精神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人类心灵的滋养。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位,对大众灵魂的铸造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学院对教师提出“执著于艺术、奉献于课堂、用心于学生”的师德标准,也是对教师对待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提出了要求。坚持高尚的艺术品格,不媚俗、媚钱、媚欲望,不迎合市场,不降低舞蹈艺术的主体地位,就是学院对艺术理想的坚守与尊重。
  学院严格把握艺术创作的质量关,坚持打造精品力作,用心打磨内容、锤炼故事、塑造角色、编创舞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艺术创作的始终,让作品既在舞台上呈现出可视的舞蹈之美,更传递出可感的精神之美,使人们获得心灵上的审美愉悦。学院高雅艺术的品牌《大美不言》系列,更是集中体现了各个学科在艺术创作上对自身文化品格的美学追求,在社会公演、海外巡演的过程中,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与热情称赞。
  学院已走过60年的办学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一如既往地肩负使命、认清方向、坚定信念、文化引领、开放心态,不断提高学院艺术创作的原创能力,探索新的艺术境界,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舞蹈作品。
  (执笔人:程 宇)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的指导下,北京工业大学对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准确把握建设的着力点,通过凝练特色、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带动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向“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  关键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双一流”建设;内涵发展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摘 要:如何改變依赖拨款的单一资源获取模式,争取社会资源增加大学投入是一流大学创建亟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之一。美国公立大学面对政府拨款的压缩,借助筹资保障大学卓越发展的实践值得研究和借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筹资策略为:以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赢取校友支持;组建扁平化、高效率的筹资机构;注重筹资项目设计的前瞻性和时代性;提升捐赠服务意识并促进捐赠方式、渠道的多样化。以其为鉴,我国大学可从强化筹资认识、调整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起广泛拥护与共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艰苦而又必须面对的教育环境,教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师德的真正内涵,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倡导的“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心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引发了人们对于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师德师风;以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创始于1954年,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是教育学科的奠基人。教育学院现设2个系、7个研究所和若干研究中心。教育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5%~10%、获得“A-”等级,2019年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序列,目前正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共建世界一流学科。学院设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有师范、非師范两个方向;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学科文化引领。北京科技大学注重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中,立足三个文化维度,重点打造六个文化平台,充分挖掘学校、学院、学科发展历史,努力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北科特色的大学文化,努力使学校成为传承创新中华矿冶文化的重要科技教育基地。  立足三个文化维度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举办 “礼敬中华·文溢满井”传统文化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
@贾庆轩(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院長):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立地”就是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行业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要更多担当原始创新重大突破的国家使命,行业
摘 要: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正确把握“双一流”建设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布局。高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自身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应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方面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融入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了
贺桂梅,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9年进入北京大学;2000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15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称号。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研究与当代文化批评,已出版著述《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历史与现实之间》《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等,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多篇。  在香港导演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兴退休教职工党支部现有党员81名。支部成立于1998年,党员大都集中住在大兴区,利用学校和社区两方面的人力、物力、设施资源,开展各项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参加清源街道体育运动会、清源街道合唱大赛等并多次获奖;先后荣获北京高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二等奖,以及学校主题党日活动一等奖等。  学党史 增动力  支部组织部分党员自学中共党史,然后请几位党员在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
摘 要: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刻不容缓。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通过计算复制动态方程,求解稳定均衡点,从而对双方演化稳定策略进行探索,并经实证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深入分析影响主体行为的关键要素的基础上,从外部主體、高校和研究生三个层面提出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术诚信;演化博弈;复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