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被追诉人的大宪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笔者本着“以权利为本位,以正当程序为路径”的思想,从人权的基本理念、人权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以及刑事诉讼中保障被追诉人权的必要性入手,浅评屈新先生的《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一书
  [关键词]被追诉人, 人权, 刑诉
  [abstract] the defendant,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The author in line with "by the right as the standard, to due process for path" thought, from the basic idea of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criminal lawsuit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and guarantee the necessity of defendant rights, shallow evaluation of new bowed Mr. The defendant,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of study, "a book
  [key words] defendants, human rights, XingSu
  
  
  中图分类号:D9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刑事诉讼的目的与被追诉人人权保障
  我国的刑事诉讼发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基本功能是从诉讼程序方面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保证有效的揭露犯罪、惩罚犯罪。然而,总体而言,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对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这两方面的任务并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作者在书中写道:“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保证实体法的正确实施,强调了刑事诉讼法的工具性;蕴含了当国家、社会的安全与个人的权利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应当以前者为先;过多地以国家、集体为本位,忽视了保障个人人权。”
  作者从立法的目的出发,指出了惩罚犯罪与被追诉人人权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以及二者可能存在的冲突。这里我们就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从程序的视角探析,将得出保障人权才是刑事诉讼法目的的归宿。第一、从程序的性质出发,我认为,刑事诉讼的过程是追究犯罪的过程,而不是惩罚犯罪的过程。即使在刑事诉讼中采取的带有人身强制性的措施也不等同于刑事制裁中的“刑罚” 。通过刑事诉讼,尤其是刑事审判,无罪的人可以洗脱控诉机关(控诉者)指控的罪名;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有罪的人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程序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程序的力量为生效判决的顺利执行提供合理性,刑事诉讼作为一种程序,本身并不该具有惩罚性,只是为判决后有罪的人受到刑事惩罚提供一种依据。只有这样,程序的一方主体才能从心理上接受角色转移——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罪犯,从而认罪伏法接受刑事制裁,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被害人一方借助国家的力量实现一种“报复的正义”。如果忽视程序本身,以“惩罚犯罪”的目的作为指引,显然是程序不能承受之重。第二、从程序的价值来审视刑事诉讼的价值。刑事诉讼作为一种追究犯罪的程序,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外在价值又称程序的工具性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程序视为一种发现实体真实的工具,赋予刑事诉讼法一种“惩罚犯罪”的目的,极易给刑事诉讼程序这样一种指引: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审判机关可以惩罚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尤其是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适用,本是一种程序保障措施,却面临被实体化的危险。这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权利的侵害将是直接而且缺乏救济的,也加剧了刑事诉讼两造的不平衡。
  对刑事诉讼法目的的准确定位,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要任务。保障人权应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所在。以人权保障为目的不仅是程序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人权发展的需要。
  
  二、刑事诉讼结构与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问题
  刑事诉讼结构是指国家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设立的框架形式,实质是如何配置侦查、起诉、审判程序中控、辩、审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作者认为,“1979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结构,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色彩;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当事主义模式,改革了法庭审判方式,增强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一定程度加强了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但是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对被追诉人的辩护权的保障还需进一步加强,没有确立证据展示制度,缺乏保障证人出庭的有效措施。”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几点构想。读后我对两个细节感受颇深。其一、律师介入的时间。由于犯罪嫌疑人本身的法律素养是有限的,所以在面对由专业法律精英组成的公安和检察机关时,他实际是不太可能具备与这两个机关平等对抗的能力的,那么这时就需要聘请律师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律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犯罪嫌疑人要取决于其介入的时间和作为辩护律师所享有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注意这里说的是“第一次讯问后”,而不是“第一次讯问时”,这一个字的区别就使律师提前介入的法律价值大打折扣。在实践中,第一次讯问后一般情况下案件的眉目就比较清楚了;并且由于这第一次讯问律师尚不知晓,使得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有违法取证的机会,并且产生了侦控方与律师之间获取信息不对称的事实后果。其二、审判监督程序对保护人权的阻碍。《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再审的理由规定的过于宽泛,什么是确有错误?是谁来评判?用什么标准评判?这使得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变得十分容易。另外对于再审的次数上没有明确的限制,无论是生效的判决是在执行中还是已经执行完毕,均可以随时和反复的提起再审。这种不受限制的再审启动权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使终审裁判的稳定性不复存在,严重的损害了司法权威;更重要的是无限制的再审违背了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目的。对业已受到终审裁判的原审被告人,就其同一行为随时和多次的反复追诉,结果是导致被告人地位的客体化,命运长期陷于不确定。
  三、被追诉人人权的宪法保障
  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更主要表现为对追诉人权利的保障。刑事诉讼法是被追诉人的大宪章。尤其是人权入宪后,我国在保障包括被追诉人权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作者却写道:“在我国宪法层面,被追诉人的很多权利处于缺位或半缺位状态,与联合国文件中有关人权的规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包括宪法未规定无罪推定权利,没有规定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及沉默权,在隐私权方面处于半缺位状态,免受双重审判或惩罚的权利处于缺位状态。”
  "人权入宪"也许还只是我国刑事诉讼基本人权的宪法化之肇端和起点,一系列的基本权利,特别是被追诉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写入宪法,使这些基本权利真正成为宪法的渊源和获得宪法层面的保障,才是我们真正应当承担的重任。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将正当程序条款写入宪法。正当程序或称为程序正义是刑事诉讼的生命所系,没有了正当程序,刑事诉讼无疑将沦为专制的工具。正当程序是保障人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必然内核。正当程序理念在诉讼中就体现为对诉讼程序的尊重和遵守,执法者和司法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执法与司法活动,是正当程序在一个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将正当程序条款写入宪法,并将其内化为刑事诉讼具体制度的基础,才能真正贯彻宪法修正案人权保障的精神,这也是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一系列的公民基本人权保障条款的基石。
  第二,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被称为是人权保障的铁律,实践中,我们的不少公安司法工作人员仍未认可这一原则,仍存在"有罪推定"、"刑事被告多有罪"的传统意识,这直接违背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要求,也是導致超期羁押、刑讯逼供问题的思想根源之一。我们应在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明确写入无罪推定条款,并在具体的程序设计中切实体现和贯彻这一原则,时机成熟后,还应当将无罪推定原则写入宪法。
  第三,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是刑事诉讼领域国际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亦是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这与我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的义务是有一定冲突的。同时,当前的司法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作为主要破案线索和定罪证据,刑讯逼供还是屡禁不止。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赋予公民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排除非法取得的口供,切实规范侦查行为,才能真正保障被追诉人的人权。
  注释:
  [1]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22
  [2] 李长城:刑事诉讼目的新论[J].北京: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
  
  作者简介:黄丹翔(1991.3--),女,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2009级本科生,法学院,法学专业,邮编:36200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在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中,临近营业线施工造成营业线设备损坏或施工侵限等导致营业线不能正常运营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甚至造成铁路交通事故,这些事件或事故不但严重干扰了铁路正常运输秩序,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铁路建设工程临近营业线施工中如何有效确保营业线安全,是每一位铁路建设工程参建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深基坑 , 临近营业线,施工 ,防护   Abstract: in
期刊
摘要:每年有大量的旧沥青路面需要大修改建,传统方法将旧路挖除重新修建新路面。这样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就材料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采用冷再生技术,使得旧路面的材料通过冷再生技术重新利用形成新路面的基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但如何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手段,也是摆在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实际的问题。  本文在国内己有研究
期刊
摘要: 现代景观特色各异,通过研究现代景观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再能够用传统设计理论来分析,比如不规则形态的城市传统空间表现出的广义的、非严格意义上的几何形特征,具有多层次的嵌套感和交叠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几何形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通过研究几何学、分析几何形态景观的设计特征,结合几何形态在现代几何景观设计中的体现,阐述几何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广泛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变得拥挤不堪,呼吸新鲜空气、回归田园成为都市城乡游的新趋势。回归田园、自行车运动、主题旅游、健身放松、野趣成为中国游客的新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公园, 自行车运动, 田园风格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city more crowded, breathing the fresh ai
期刊
摘要: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中,特别是大管径顶管施工,降低施工成本是最为有效办法。本文结合廊坊市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情况,分析了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的优越性及顶进施工工艺。  关键词:泥水平衡机械 ,顶管施工技术 ,应用分析   Abstract: in the slurry balance mechanical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lar
期刊
【摘要】:现代中式风格是基于传统中式风格的再演变,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本文以杭州良渚玉文化产业园为例,从现代中式的概念、整体布局、元素运用、材料选择、植物搭配、小品设施六方面分析了现代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总结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现代中式风格在公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中
期刊
摘要: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交往空间也随即消失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而最体现交往空间特色的传统民居却渐渐沦为博物馆,逐渐成为记忆。城市机器如此机械的发展模式应该逐步转变以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住区的交往空间重塑也应成为城市、城镇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整合分析传统民居的交往空间要素,调整研究方法,对城市交往空间进行量化的尝试。  关键词:交往空间传统民居住区交往活动标准常量  Abstrac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玻璃幕墙的构成及优点、施工工艺及方法、玻璃幕墙成品保护和验收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玻璃幕墙;施工工艺;成品保护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glass curtain wall structure and advantag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glass cu
期刊
摘要: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质量问题仍将是利益关系人最关心的主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土木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继而指出了土木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特点,最后强调了土木工程施工前中后过程中质量的保证措施和加强施工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s
期刊
摘要:为迅速改变废弃采石矿山的环境,加快绿化速度,对废弃采石矿山环境绿化治理进行了尝试。选择的绿化树种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造价低廉,绿化速度快,效果好,期望能对矿山绿化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矿山;绿化;治理;设计  Abstract: for the rapid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 of mining aband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