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应实现几个“转型”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教育在目前的发展中无可避免地产生种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弊端。这些弊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沉重包袱。为了舍弃这些包袱、化阻力为动力,必须认真找出中小学教育存在着的种种弊端加以克服和进行重大改革,归纳起来,我国基础教育应实现几个转变。
  1.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事业也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中小学教育领域基本还存在着严重的粗放型发展特征。如中小学师生的负担过重,时间、精力上高投入而收益少。如在全国性智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师生日夜加班加点,拼时间、拼体力,加大训练大考的力度,以图智育的“速成”和猛长。双休日成了单休日甚至无休日,七天长假成了两天短假,寒暑假几乎没了。时间上的高度投入,不仅收益不大,反而还带来了不少副作用,如有关方面统计,中小学生近视率达七成以上。由于教学教育技术含量低,而导致教学教育效益奇低。不少中小学以为破费上亿元建起了富丽堂皇的现代化校舍设施,教育现代化就实现了。为此,高投入少收益的粗放型教育应向少投入高产出高收益型和科技含量高的集约型转变方为上策。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由急功近利型向“生态教育”型转变。中小学师生拼时间、拼体力,高度投入于单方面的智育“速成”行为,是不顾“教育生态平衡”行为。经济建设存在着片面追求GDP产值现象,同理,中小学教育也存在片面追求智育“速成”和升学率单方面上升而不顾其他重要素质的偏差,这是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不顾德、体、美、心理素质培养,以想象力、创造天性的成长等为代价的杀鸡取卵式掠夺性经营行为。与升学率和考试相关的重点科目的教学过度开发,与升学考试无关的学科教学则严重开发不足。智力是速成上去了,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却严重滞后。人才成长,仅靠智力的单方面速成而没有非智力因素支撑,这样的人才将是畸形的,是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的。
  3由行政管理型向思想领导型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到,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领导。不少校长只把校长当作行政官员去做,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学习和实施科学的教育思想。难怪经济学家、教育家于光远先生说,1949年以后我们没有教育思想,只有教育行政。为什么我国出不了大教育家,而教育官员却如恒河沙数,也许答案就在这里。
  纵观各校,不少中小学校长日夜忙于开会、应酬、攻关、筹集经费等日常事务中,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坐下来认真学习和思考,只为应付紧张的中考高考小考,教师为应付出题改题,整天把几个版本的复习大考资料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训练,活像一名“搬运工人”,离开了标准答案,教师就无法教学了,教师从没有想过要思考,学生被驱赶着被动地学习,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成了不会思考和没有思想的应考高手。画家绘画讲究“布白”艺术,中小学师生将时间排得满满的,创造天性、想像能力等重要素质被紧张的训练考试工序磨光了。
  4.由“物本”型教育向“人本”型教育转变。由于整个社会存在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见物不见人,物的现代化上去了,而人的现代化却严重滞后。中小学教育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不少教师患上厌教综合症,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而不是自觉自为的,几乎没有多少快乐可言,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1点才能休息,师生睡眠过少而躁动,静不下心来深入思考,这种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缺少快乐为代价的教育,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此,呼唤“知本型”校长,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先进理念指导教育工作,促进师生健康快乐发展。
  5.由重“管”型向重“理”型转变。中小学管理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管”轻“理”的偏差,管理中的“管”指掌控、把持,如用规则,制度来管束,体现刚硬性、强制性,“理”指协调、疏通,说理、激励、提高成员的明理能力,激励调动师生积极性、创造性等,体现怀柔性、软性、内化性,不少中小学几乎都偏重于管束性、强制性。如“十要十不要”“十不准”、处罚条例等,有“土治”的味道,至于师生的理想抱负、道德诚信、爱国情操等方面的培养内化功能严重不足;不少班主任管班的目标低下,只要不出问题就行了,一旦出现了问题才去治病救人,充当一名“扑火队员”角色,不下“及时雨”,尽放“马后炮”。为此,强化“理”,做足内化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求。学校教育管理大量的问题是师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唯有强化理的内化感化激励教育功能,才能“理”出凝聚力和向心力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
  中小学教育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领导者和师生,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技术含量,以人为本,克服急功近利行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偏重行政,轻视“理”的偏差,强化思想管理,着力“理”出凝聚力来,强化内化教育功能,象“生态农业”那样发展“生态教育”等是中小学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开创教育新局面的最佳途径,舍此恐怕没有其他取巧图便的法门。
  (作者单位:广东电白县一中)
其他文献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对我国甘薯主产区11个省份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
<正> 本研究联合应用以前设计的形态学评分系统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测量技术,以期更好地区分卵巢良、恶性包块。一、资料和方法随机选择1992年5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妇科住院患者
把握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和结构的全面转型,将是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新要求
在今天的俄罗斯,信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追求社会主义未来的政党林立,运动频繁,但从意识形态上可以将其划归为两大流派:共产主义流派和社会民主主义流派。这两大流派的代表性政党目前分别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公正俄罗斯党。两大社会主义流派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但在组织状况、理论观点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主张却不尽相同。  组织规模此消彼长,但共产主义流派影响力仍占上风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流派和社会民主
【摘要】与生活脱节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实现从传统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范式转换,让大学生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成为“有道德的人”。对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和生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应促进高校德育课程向生活回归,优化校园生活环境,在生活实践中生成道德体验,以实现高校生活德育范式。  【关键词】大学生 生活德育范式 道德需要  当代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与生活脱节  大学时期是人
2010-2012年,通过盆拍法结合吸虫机采样法调查了湖南双季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抛秧、移栽和直播)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稻丛分蘖数差异显著,移栽田
乙肝病毒致畸作用的前瞻性研究岳亚飞,张树林,门伯媛,吴玲,陈太平,王文莺,张蕴琪,李义方(710061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是新生儿死亡和危害儿童健
妊娠合并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监护与处理陈友国,杨伟文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患者年龄24~29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3例。孕前发病2例,妊娠期发病5例。就诊孕龄:孕22周2例,孕32~35周2例,孕37周以上3例。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