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也为学生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基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当前中学生物教师进行生物教学时也要有相应的观念转变。
  一、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 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递过程。“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
  2. 多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生物感兴趣和生物实验分不开,因为有实验,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了,也正是如此,学生的思维不受太多的限制,往往可以创造出许多奇迹。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会如何一层一层地领着学生揭开生物世界一个又一个的“谜”。生物课的实验内容很多,如初一生物课在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可以探究光照和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取三个玻璃杯,在底部各放一张滤纸,在滤纸上各放一些小麦种子。前两个杯子中加入的水仅仅淹没小麦种子的一部分,第三个杯子中加入的水足足淹没全部小麦种子。第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第二个杯子放在黑暗的柜子中,第三个杯子放在阳台上,连续观察一周时间。第二次上课提问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纷纷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前两个杯子中的小麦种子都已经萌发长成了两寸左右的幼苗,第一个杯子中的幼苗颜色翠绿,第二个杯子中的幼苗颜色发黄,而第三个杯子中的小麦种子几乎没有萌发。这说明了小麦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和空气, 小麦幼苗的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从中我们可感受到实验对于学生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小麦种子的萌发,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对于初一这些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却是多么的神奇。这样,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3. 多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好处?”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猜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植物为什么不少吸收点水分呢?”教师只要善于把握、营造问题、鼓励质疑,在摆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学生的矛盾心理、求解心理就会非常强烈,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得到刺激。
  二、 引入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真正实现探究式学习,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体现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如在“生殖和发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双胞胎是同一性别的,而有的却是龙凤胎?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教师就不能自己一个劲地“竹筒倒豆子”,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则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结论,会备感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中。
  三、 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米勒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一些难以言传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积极开展生物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2016年5月5—10日,白云化工密封胶施工技能培训班第24、25、26期分别在广州、孟加拉两地密集举办。两地百余名幕墙门窗行业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工人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其中第
袁贵仁部长在最近召开的第十八届美学大会上指出,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有一种宽阔、平和的心胸,美育的作用不可或缺。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的地理学科,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美
日前,质检总局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质检利剑”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以消费品、汽车及其配件、建材、农资和民生计量等为全国重点,精心组织开展5个专项行动。在深入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公示了2016年第一批、第二批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澳泰、大禹伟业、德生等多家企业的10多款建筑防水和屋面材料被列为全国建
新修订的《防水卷材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已经工信部2016年第56号公告批准发布,标准编号为JC/T1072—2016,自2017年4月1日开始实施。本文介绍了该标准的修订背景、任务来源、
英语是一种历史悠久、词汇丰富、词义纷繁、使用灵活且搭配能力极强、为人所乐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要学好英语,就不能逃避在英语词汇的浩瀚大海中游泳。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C Ron Hubber先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词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构词法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1.派生法  掌握常用的
作者于1984、1987和1988年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原生动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从奉节下至宜昌的峡区共鉴定了320种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无色植鞭虫和动鞭毛虫)40种、肉
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茨藻(Najas major)死亡前后的形态变化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临界期或死亡前期;细胞核变色期;细胞质收缩期和胶体形成期。作者把细胞核变色期定为大茨藻的碎屑开始期。同时,还考察了天然条件下大茨藻死亡后形态的降解情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方形网纹的生物学。试验时水温25±1℃,饲以斜生栅藻。初生幼体平均体长0.40mm,第1成龄0.96mm,最大体长可达1.45mm,体长增长(1_t,单位mm)与年龄(t,d)的关系可以表达为1_t=1.43-e ̄(-0.268t),平均寿命22.73(17.10-25.00)d,其中包括
未来的世界是现代化、科学化的世界,而未来的科学是数学化的科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数学是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数学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与研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