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dd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室检测,一是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检测诊断与分析以及重金属的检测等,二是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指抗体检测,在保证合理采样与正确运输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的实验操作来减少相关的误差,确保實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针对临床疾病的复杂程度,正确的实验室检测是提供合理的诊断与防控措施的依据之一,也是生物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养殖;生物安全;检测;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9-0055-0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和人们对动物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硬件设施和养殖者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众多的原因,疫情反而越来越复杂,临床疾病主要是全身性感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这主要是因为毒株的变异增加了疫病的复杂性,尤其病原的隐性感染和种畜禽的隐性带毒导致了病原的不明传播。另外,已得到控制的疫病再次暴发,使防控越来越难,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从业者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仅靠生产数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饲养管理调整来进行疾病诊断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各种疾病的流行病学来共同确诊,实验室检测已经成为生物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兽医的“第三只”眼睛[1]。5S管理由于能在短期内改善生产环境并提高生产效率已被广泛应用,“实验室检测”实时反映公众的关注点,也使公众的注意力可视化,有能力验证实验做得规范且结果准确才是实验室能力的综合体现。
  1 检测功能
  可据不同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
  1.1 确定首免时间
  每2周采样检测母源抗体衰减规律,准确把握首免时间,根据本场情况决定第二次免疫时间是间隔2~3周还是4~5周。应急时根据本场具体发病时间,结合疾病的潜伏期再前推1周来确定免疫时间。
  1.2 流行病学的调查
  可以通过检测疾病发生或流行扩大情况,结合季节变化和区域情况预测可能会发生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作为实验室检测诊断的基础之一,具有深远的防控指导意义。
  1.3 引种检测
  可采取病原、抗体检测,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最好,检测被引种场的带毒情况及其抗体水平,家禽至少按照每批30羽份采样,而猪则要全采样。可合并样本来加速检测,如出现异常问题再按照合并前的样本对每份进行检测,但需全部检测不能漏检。
  1.4 调整免疫程序
  在结合重大防控计划、本场既往发病史、生产性能情况以及周围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种类的基础上,通过病原检测与抗体检测相结合来分析与发现问题,选择免疫效果好的疫苗,规范免疫途径和方法,同时重视细胞免疫和全身免疫的协调配合来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注意考虑季节性免疫及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和不同免疫方法产生不同免疫力。
  1.5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以快速恢复动物机体的健康,减少盲目用药和降低生产成本。对耐药的菌株进行研究,剔除耐药基因恢复药敏性,还要注意培养基中含有的二价离子对氨基糖苷类药敏结果造成的误差,注意用药方法与途径[2]。
  1.6 准确诊断
  充分考虑发病群体的数量以确定合理的采样数量和正确的采样部位,还要确保正确的运输方式以保证样本的新鲜度,再加上实验室的良好操作规范,并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生产才能做出准确诊断。不能检测出什么病原就认为是它引起的正在发生的疾病,以防止误导生产企业,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互信机制。
  1.7 有效治疗
  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通过病理分析了解是原发性疾病还是继发性疾病,结合饲养管理的改善来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之行之有效。
  1.8 动保产品的评估
  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评估。可以为养殖场选择产品和药物使用剂量提出合理的参考,从而减少异源毒的危害、降低使用成本以及提高食品安全。
  1.9 动保产品研发
  分离优势毒株进行免疫原性和细胞适应性的研究,选择适合开发疫苗的毒株,并申报相关课题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成果转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样本的采集
  2.1 疫苗样本
  采集样本时机应恰当,因多数弱毒疫苗不带有标记基因,病原检测无法区分疫苗毒和野毒,禽用疫苗相对容易区分,而猪用疫苗要在采样时避开疫苗排毒时间(表1)。
  2.2 抗体样本
  家禽的样本数量一般每栋30个样本即可,猪抗体检测以仔猪不少于15头、母猪30头、公猪100%的标准采样(表2)。
  2.3 病料采集
  可以根据疾病流行病学来初步判断采样器官的范围,结合临床不同的发病时间采集不同的靶器官样本。由于家禽解剖结构特殊,其采样相对简单,如肝、脾、肾和肺;而猪的不同病原在不同时间作用的靶器官不同,具体详见表3;据发病群体的数量决定检测比例,每栋(舍)10头以上病死猪,每单元5头以上病死猪,按照公猪100%、母猪5%、仔猪2%的比例进行检测;必须重视免疫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应答能力。
  3 样本运输与处理
  3.1 标记
  做好标记,如联系人、品种、日龄、时间、地点等。
  3.2 保存与运输
  样本立即进入实验室保存的,则放置于 4 ℃;若需要运输应先经-20 ℃冷冻后尽快送到实验室。运输时要加足冰块,6面加冰固定包装,以在到达实验室时仍有冰块未全部融化为准,不同的季节要用不同数量的冰块。
  3.3 预处理
  在接到样本后对其进行预处理:血液样本要在运输前进行离心取血清,冷冻运输。到达后要进行预化冻,尽快进行,不能反复冻融。组织样本可加PBS液研磨后取上清液,粪便样本离心取上清液。   3.4 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前关键是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能盲目取样,初步确定可能发病情况和范围,结合引种、周围疫情、临床表现和病理剖解进行综合判断,为实验室检测的大方向奠定基础。
  3.5 检测方法
  如果检测剂量少,可用RT-PCR方法检测,可以使用不同的引物进行多种病原检测,此方法敏感性高但易出现假阳性。要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内标准执行,规范操作,不能污染样本。需要结合抗体检测时,可使用相应的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3]。
  4 误区与不足
  4.1 首免时间凭经验确定
  不同品种的猪或鸡由于疫苗种类、动物健康情况和产房管理的不同,免疫程序不同,因此其后代的首免时间也不一样。
  4.2 引种检测只关心抗体
  引种时关心抗体检测水平,对病原检测不重视。必要时需要到引种场采样检测或实地考察。
  4.3 免疫程序千篇一律
  免疫程序要结合重大疾病防控计划、周围疫情、本场发病史和本批次的检测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4.4 确诊依据片面
  在疾病检测诊断上,普遍存在检测到什么病原就认为正在发生什么疾病,不结合当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情况,造成检测结果误判而误导生产。
  4.5 防治措施不全
  防治措施只根据检测结果执行,没有改善饲养管理,导致效果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场对检测结果产生怀疑。
  4.6 实验室信息提供单一
  实验室往往停留在为养殖场提供检测结果,具体措施比较粗糙,停留在表面上。应加强有效的兽医分析和实验数据的应用,以上升到生产兽医或更高层次的兽医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提出综合措施。
  4.7 检测目标缺乏针对性
  实验室在检测样本时往往对所有疾病都进行检测,这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在采集样本时要结合流行病学,划定可能发病的范围和发病的时期,以决定不同的采样器官,这样采集的样本才有代表性,检测才能既快速又准确。
  4.8 样本数量设定不科学
  采样数量不能出于省钱的目的而人为减少,要科学设定置信区间。不同的置信区间与群体数量对采集的样本数有不同的要求。
  4.9 样本保存不当
  样本运输时常是密闭不保温,外包装太薄,冰块又不是按样本四周进行环绕固定,往往到实验室时因为腐败或融化而检测不到病原,耽误诊断与生产。
  4.10检测不规范
  检测不按规范程序进行,随心所欲的情况时有发生。检测结果时有电泳不清或拖尾,或者结果出现多种条带使人产生怀疑,也给许多人找到疾病复杂不好防治的借口。
  4.11 采样时缺乏了解用药情况
  检测细菌样本在采集时不问是否用过药物而盲目采样,导致无法检测到病原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12 诊断结果不科学
  检测到疾病病原多就盲目判定是病毒继发,而没有根据病理变化确认哪个是原发性疾病哪个是繼发性疾病。
  4.13 实验室服务有待提升
  实验室检测服务太局限,要向前延伸到制定与实施合理的采样和防控方案,向猪场的健康顾问发展。
  4.14 现场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检测结果准确、措施到位而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时常出现,要学会现场指导与改善,往往现场把许多习以为常而不对的作为正确的事来做,另一个是执行力问题。
  4.15 药敏试验
  进行药敏试验时对培养基离子价数、pH不关注,而镁离子会影响强力霉素的抑菌作用,pH会影响红霉素的药效等。药敏结果相差很大,易造成误导用药。
  4.16 设备维护
  自动设备应用系统间的误差和仪器比对校正问题要重视,这会直接影响结果,因此要定期请有资质的质检部门校准或矫正。
  4.17 员工素质低
  员工对质控的认识程度不足,对仪器高度依赖,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出错的概率很大。操作时应以检测值为中心,减少检测前与检测后的误差,确保实验室整体检测质量水平。
  4.18 检测目标的判断
  分清是需检测血清还是血浆,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未经稀释的细胞外成分,血浆则是指加抗凝血剂后血液经离心的上清液,要长期关注检测分析相关的质量控制。
  4.19 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清
  出现问题时经常把实验室作为“救火队员”,解决不了就说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大,不加强日常检测计划,而是有病乱求医。
  5 讨论
  (1)畜禽疾病检测机构存在许多不足,如只进行ELISA、PCR和细胞检测而未进行病理检测,导致不能准确诊断;另外,检测费用高,尤其对猪样本的检测,限制了检测项目的推广,也缺乏生产兽医能把临床和生产实际结合进行有效分析和应用的实验大数据。
  (2)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微生物诊断分析(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抗体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用于引种、生物安全监控、养殖场疫病诊断与净化或可能的风险预警,可以实时掌握养殖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状态,对维持畜禽健康和降低发病的风险或疾病预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室检测”反映了公众的关心,这是当今公众热衷的一个指标。对于目前的养殖现状,我们能在发病时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病原,并为相关的解决方案提出提供重要的依据。抗体检测是检测机体对病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用于根据抗体水平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发病前后抗体变化,以证明我们在诊断疾病时是否存在漏洞,又可了解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为合理制定首免时间提供重要依据,抗体检测原则上不要检测太多。实验室检测作为辅助工具,要有生产兽医或更高层次的保健或管理兽医对检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充分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提出切实可操作的防治方案。
  (3)检验数据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实验室应立即检视品管控制,重复检测,并注意反思和重新审核是否存在人为疏失。若真有错误,应立即更正并诚心道歉;若数据确实正确无误,送检单位也应与实验室共同探讨原因或是否重新送检。从采样到检测再到出报告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单纯的检验部分只占一个小环节,真正出错的原因多是人为疏失和对样本处置不当造成的,还有是其他物质如药物产生的干扰。要重视样本溶血现象,如采血时出血缓慢,却使用过大的拉力抽取;血液由针筒打入试管时,未先将针头拔下;抗凝剂过多而血液过少;血液与抗凝剂混合时,摇荡过猛或过久;未先将血清(浆)与血球分离,即放入冰箱冷冻;放置过久的血液,特别是有添加抗凝剂等因素。
  (4)针对实验室检测样本数量不足问题,重点是病料物流运输条件受限制和养殖场因怕影响经营与扑杀而不愿将疫情公开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由农业部或行业联盟牵头,实行结果实时上传和信息共享,承担起区域动物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职责;再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起可视化的远程诊断系统,充分利用真正的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优势,形成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国家或联盟(协会)可以利用实时上传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共享信息平台,建立起适合局部乃至全国的疾病发病模型来预测疾病发生的机制,也就是所谓的管理兽医职能的体现,形成全国一盘棋。
  参考文献:
  [1] 李艳,李山.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28.
  [2] 刘玉庆,等译.欧盟药敏检验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9-11.
  [3] 刘玉庆,等译.细菌抗药性原著(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33-13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轮状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真菌性疾病、丹毒等疾病的感染特征和病理变化,并给出了简要防控、治疗方案。  关键词:家禽;轮状病毒病;鸭病毒性Ⅰ型肝炎;真菌性疾病;丹毒  1 轮状病毒病  家禽轮状病毒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病毒,1977年首次报道,由其引发的轮状病毒病通常会引起腹泻。该病毒不会在种间传播,因此来自家禽的轮状病毒对人类健康没有影响。  1.1 病毒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编者按:2006年1月,欧盟开始在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2013年,美国计划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禁止在牲畜饲料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2019年7月10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7月1日起,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
摘 要:仔猪生性好奇,对气味敏感且喜欢甜味。在饲料中混合水果味,如覆盆子味鼓励它们的兴趣,显示出了乐观的结果。  关键词:仔猪;覆盆子;采食量  中图分类号:S816.7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1-0083-03  断奶是仔猪生长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从吮吸乳汁转换为采食固体饲料会使仔猪产生很大的应激,在此期间,仔猪的采食量往往减少,这可能会影响它们的肠道健康,进
摘要:探究性学习目的、过程、与高中化学关系。通过指导、进行探索、发现目标。  关键词:化学新课标;探究性学习;理解;探索;发现;认知;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从学生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学
摘要: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小组之间互相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合作的一种学习模式;现在来谈一谈我校物理教学小组互动合作的具体做法及它的优点和它的局限性。  关键词:互动;合作学习;优点;局限性    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有多种多样,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兴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形成一种教育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对象—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发展,作为我国主要支撑产业的畜牧养殖业更是如此,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本文对影响猪病治疗的因素及其有效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猪病;治疗;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7-0077-02  养殖过程中,猪常会患病,部分疾病
摘 要:猪咬尾症通常被认为是多因素造成的。最近,丹麦的一位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咬尾症暴发的一种指示性迹象:即尾巴翘起。由于尾巴翘起很容易看到,这可能是一种非常方便地让人们知道什么时候干预可以防止咬尾发生的方法。  关键词:猪;尾巴;咬尾;动物福利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10-0008-02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咬尾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局面后,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一为活动而活动,
摘 要:种蛋一旦产下,其孵化潜力只能维持,不能提高。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都会影响种蛋孵化率,因此种蛋必须在最佳条件下储存。  关键词:种蛋;孵化率;湿度;温度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2-0076-02  种鸡场通常会将种蛋储存起来,分批送往孵化场。储存时间取决于储蛋室大小、种蛋供应情况、孵化场容量以及市场对1日龄雏鸡的需求量。如果种鸡场配有环
摘 要:由于家禽缺乏可水解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的重要的内源性酶(碳水化合物酶),不能消化NSP,因此日粮中的NSP会通过影响家禽的肠道进而影响家禽的健康,导致鸡场经济效率下降。新一代碳水化合物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有助于降解复杂的底物,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本文综述了使用碳水化合物酶改善家禽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饲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