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公式和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和总结得来的。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作用大,效果明显。成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快乐中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加强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规定必须完成20个学生实验。可见,学生分组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有些细节问题如果不注意,不处理好,就会大大影响分组实验的功效,下面就我在平日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验前要做到目的明确,准备到位
  学生容易给老师造成一种错觉,一听说要进实验室上分组实验课,部分学生就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一副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的模样,老师有时很容易被他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相信他们已经胸有成竹,然而等到进了实验室,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是来做什么的,面对仪器不知所措,最后影响了实验课的进程,甚至什么收获也没有,热闹一下就回去了。据我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喜欢实验课那个新鲜劲,对老师布置的实验前要完成的准备任务根本就没在意,他们进实验室就是为了放松放松,图个热闹。比如有次在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由于是新学期开学不久,学生很久没进实验室了,一听说下节课要做分组实验,顿时,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涨,我布置完实验前的准备任务后,以为这次实验学生会完成得很好,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有的学生进实验室后既没有画好电路图,设计好记录表格,也不知道怎么样来完成这个实验,甚至有的连笔和纸都不带,这堂实验课的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在分组实验前,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弄明白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去完成这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实验完成后,从实验中应该得到哪些实验现象或数据以供分析。最后是在实验前抽样调查,看是不是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对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加以引导,让其明白,然后再进行实验,避免部分学生的盲目性。
  二、实验中要合理组织,人人参与
  由于器材、课时、人数等各方面的原因,分组实验往往是四人一组甚至五人一组,这样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可以共同探讨着完成实验,但组内人数太多,我以为也有弊端:其一是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这些动手能力欠缺,羞于动手而作壁上观的学生,结果就是在旁边看了一下热闹,怎么样实验仍然没弄明白,别人完成实验了,他们也一起回教室,蒙混过关;其二是短短四十五分钟,难以保证让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尤其电学部分的实验,连接电路时一般要求从电源一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和开关等连向另一极,这就要求最好是一个人动手操作,以免造成短路等电路故障,结果必然导致有的学生还没机会动手就已下课,体验不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久而久之,有些学生进实验室后根本不再关心实验: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者有之;呆坐一隅,心不在焉者有之;玩手机,看课外书者有之......由于实验组多人多,因此老师难以监控到每个人,于是导致实验课成了少数人的实验课,多数人的娱乐课,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实验室只是做做样子,做做过程罢了,什么也没学到。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动手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我认为其一,实验时最好每组两人,且做到强弱组合,男女搭配,以强带弱,如果班级人数过多,应该分成两大组,分两课时完成,不要怕耽误课时;其二,同科教师应该相互协作,上分组实验课时至少有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学生实验,这样既有利于在学生碰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得到指导,也能加大监督力度,杜绝部分学生不认真实验,蒙混过关的现象发生。
  三、实验后要交流评估,及时总结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分组实验完成后,已经没有时间当堂总结评估,比如做“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时,学生初次动手做电学实验,不够熟练,尤其连接并联电路时难度较大,实验进度肯定较慢,一节课能完成实验,已属不易。那么,实验后的总结评估就只能推后,而实验的时间间隔如果太长,无疑会影响实验课的效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认真对待,最好不要把分组实验课安排在近周末的时间,并且在实验课后设法调换课程,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实验总结评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确保实验课的效果。在总结评估时,既要对学生做得好的进行表扬,也要客观的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尤其对错误的操作要重点指出,组织学生讨论,对实验未成功而抄袭别人数据的行为要提出批评,让学生明白:实验时当然要力求成功,但也允许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了,就要弄清楚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实验中少失败或不失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和创新精神。最后,还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要针对实验情况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以巩固从实验中获取的知识。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寻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越来越精彩!我们的物理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合并OSAH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TE合并OSAHS的认识.方法 对2例PTE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药物基因组
哺乳动物胚胎植入是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相互融合的过程.成功植入需要:①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②正常和功能完善的且处于胚泡发育期的胚胎;③母体与胚胎组织发育同步且功能协
目的 探讨并轨联动制干预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接
肺癌是引起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肺癌的远处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最近研究显示,CTCs水平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CTCs检测作为一种“液体活
脐动脉血流监测是一种无创、简单、快捷的方法,临床上用于评估胎儿宫内健康情况,预测围生儿的预后.在高危妊娠中,可以较灵敏地检测胎儿缺氧.脐动脉血流异常的常见原因包括胎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科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学科创新实践活动中,创设自主思维环境,营造探究氛围,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取向,根据个人爱好、特长和性格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挥创造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在信息学奥赛教学辅导中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完善学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因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所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有效的家庭护理方法 .方法对由于造瘘管引起常见问题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43例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家
原发性肺肉瘤为发生于肺部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极易误诊,常规治疗首选手术.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进展作了综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是十分少见的气道肿瘤,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该病极为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因此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并且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