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中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状况,可以用一个“谜”字来形容。正如一个财经段子所描述的,中国经济就像一架在万米高空飞行的超級大飞机。如果从外面观察,这架飞机的运行极为平稳,即便是遇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或者次贷危机,飞机最多只是出现暂时的颠簸,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飞行。但是,如果你有机会进入飞机的驾驶舱内,就会发现惊人的一幕:飞机的正副驾驶员和塔台指挥,正在为确定飞机的航向而争执,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操作面前复杂的仪表盘。
这个段子对中国经济的描述非常到位。一方面经济运行始终能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问题也越发突出,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国有垄断资本势力的强化、房价屡调不降等等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制约着经济增长的潜力。这两方面的矛盾,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正因此,调控部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也往往要尽量寻求谨慎平衡的方向,以至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发现调控部门的犹疑不决,有些时候又会发现调控部门的匆忙擅进。正如同失去方向、且无法准确掌控仪表盘的飞机驾驶员一样。
2011年已经来临,新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思路就是八个字“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透过这八个字我们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出调控举措上的争议。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在为宏观经济增速保驾护航,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试图修正货币投放过多的问题,两者在具体操作上不乏冲突。而在具体实施原则上,“审慎”则意味着先谨慎观察而后动,而“灵活”则意味着及时应对而机动,两者间同样存在着矛盾的意味。当然,这些“冲突”与“矛盾”并不说明调控失灵,而只是反映出中国经济运行极为复杂,以至于调控部门不得不在政策基调上保持空间,在具体措施选项上要给政策“留白”。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调控政策出台的意外性越来越大,因为只有意料之外的调控政策才能够让措施效果更加明显。就在去年年底,意外的调控政策就已经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发改委在12月21日突然宣布上调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另外一次则是央行在12月25日宣布加息。这两次的政策出台都超乎了市场想象,但却发挥出意外的市场效应。前者直接导致国内用车成本出现历史性峰值,部分城市油价已经超过7元整数关口,再辅之以一系列治堵政策,给国内汽车市场带来直接冲击。而后者则让市场担忧货币政策紧缩程度远超预期,股市以高开低走大阴线表达了悲观情绪。
美国每次利率政策调整都有着极为规范的流程,总是在事前公布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具体时间,因此美国每次加息或者减息市场总要静待其变。而统计显示,市场对于议息会议结果的预测准确度往往能够达到70%以上,堪为没有意外的政策调整。但这并不会妨碍调控政策效果的实施,因为既有调控思维不断地被规律强化,市场最终会根据政策意愿而有序变化。与之相反,过于意外的调控政策反而会在短期内带来市场的盲动,并且不得不在一次次修正预期中,付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直到市场因为成本太高而放弃修正。
当然,中国经济运行的确是一个谜题,这也才导致调控部门不得不长期在“两难”中行进,最终在具体政策操作上出现意外之举。如果我们把这些举措比喻为飞机驾驶技术的熟练程度,那么与之相比,更为重要的事情则是飞机的航向究竟在哪里。2011年是一个新的五年规划开局之年,调控部门在应对具体问题的同时,如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更为重要了。换句话说,“意外”的调控措施能够一时起效,但是却无法长期奏效。面对收入分配体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国资给予公众回报、房价理性回归等深刻问题,一次性的“意外”政策并无法奏效,而后者才是决定中国经济长期成败的核心与关键。▲
这个段子对中国经济的描述非常到位。一方面经济运行始终能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问题也越发突出,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国有垄断资本势力的强化、房价屡调不降等等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制约着经济增长的潜力。这两方面的矛盾,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正因此,调控部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也往往要尽量寻求谨慎平衡的方向,以至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发现调控部门的犹疑不决,有些时候又会发现调控部门的匆忙擅进。正如同失去方向、且无法准确掌控仪表盘的飞机驾驶员一样。
2011年已经来临,新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思路就是八个字“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透过这八个字我们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出调控举措上的争议。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在为宏观经济增速保驾护航,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试图修正货币投放过多的问题,两者在具体操作上不乏冲突。而在具体实施原则上,“审慎”则意味着先谨慎观察而后动,而“灵活”则意味着及时应对而机动,两者间同样存在着矛盾的意味。当然,这些“冲突”与“矛盾”并不说明调控失灵,而只是反映出中国经济运行极为复杂,以至于调控部门不得不在政策基调上保持空间,在具体措施选项上要给政策“留白”。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调控政策出台的意外性越来越大,因为只有意料之外的调控政策才能够让措施效果更加明显。就在去年年底,意外的调控政策就已经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发改委在12月21日突然宣布上调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另外一次则是央行在12月25日宣布加息。这两次的政策出台都超乎了市场想象,但却发挥出意外的市场效应。前者直接导致国内用车成本出现历史性峰值,部分城市油价已经超过7元整数关口,再辅之以一系列治堵政策,给国内汽车市场带来直接冲击。而后者则让市场担忧货币政策紧缩程度远超预期,股市以高开低走大阴线表达了悲观情绪。
美国每次利率政策调整都有着极为规范的流程,总是在事前公布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具体时间,因此美国每次加息或者减息市场总要静待其变。而统计显示,市场对于议息会议结果的预测准确度往往能够达到70%以上,堪为没有意外的政策调整。但这并不会妨碍调控政策效果的实施,因为既有调控思维不断地被规律强化,市场最终会根据政策意愿而有序变化。与之相反,过于意外的调控政策反而会在短期内带来市场的盲动,并且不得不在一次次修正预期中,付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直到市场因为成本太高而放弃修正。
当然,中国经济运行的确是一个谜题,这也才导致调控部门不得不长期在“两难”中行进,最终在具体政策操作上出现意外之举。如果我们把这些举措比喻为飞机驾驶技术的熟练程度,那么与之相比,更为重要的事情则是飞机的航向究竟在哪里。2011年是一个新的五年规划开局之年,调控部门在应对具体问题的同时,如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更为重要了。换句话说,“意外”的调控措施能够一时起效,但是却无法长期奏效。面对收入分配体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国资给予公众回报、房价理性回归等深刻问题,一次性的“意外”政策并无法奏效,而后者才是决定中国经济长期成败的核心与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