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化教学是在现代教学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它运用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从知识内容、教学环节及学生能力培养等各个角度将教学内容整体化、教学过程整体化。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系统化的教学形式完美结合,不仅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且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怎样使复杂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整体系统呢?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化教学的艺术性又怎样体现呢?
一、处理教材,使教学思路系统化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由一些事实、概念、定理、共识和规律等组成的,它们共同形成一个有固定联系的系统。在教学中,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做系统化处理。
处理教材,是教学思路系统化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头脑中先建立起这门学科的知识框架,理清教材知识系统的结构顺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知识框架展开按序进行备课。只有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广度、深度和顺序,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循序渐进。
二、在讲授中注意教学形式艺术化,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
在按系统分章分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如何使他们在各自的头脑里将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呢?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利用生动有趣的导言将各个部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例如学习生物进化论中的“生存斗争”时,教师先展开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然后叙述:“这是蛇岛的春天,真是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是否想到,在这百花盛开的景象后面,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这里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蛇岛上存在的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现象。这一导言,先从视觉上给学生一个刺激,给学生一个自然稳态的整体,然后才指出这一稳态体系中的内部波动现象(斗争),通过斗争再达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样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了。
2.利用图表或符号将各个部分的知识连缀成一个整体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在利用有声语言向学生进行系统讲授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图表揭示知识体系,甚至用简单的箭头符号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节关于生物遗传的问题时,教师边讲边用箭头将知识连接成一个知识链: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氨基酸→蛋白质→性状。在总结和复习时,又可将这一知识链的每个环节扩展成知识网,并纵向地联系基因在遗传中的三条规律和在变异中的重组和突破,使之形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知识结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图表和符号,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原理系统化
高中生物中,有些章节概念多、原理多,内容较为抽象。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涉及反射、反射弧、兴奋、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等多个概念,涉及兴奋产生、冲动传导、兴奋传递等抽象而复杂的多个原理,如果独立讲解,学生获得的必是零乱的、无序的“珍珠”,很难得到一串精美的“项链”。教师可以采用系统化教学的方式,先利用一个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刺激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一生理现象为主线,将本节中的名词、概念、原理都归入到这一主线中。在讲述中,按照刺激→神经兴奋→兴奋传导→兴奋传递→肌肉收缩的先后顺序,将一个个概念、原理自然地从这一主线上抽出、讲清,然后再归入这一主线,在这个主线上又扩展成一个个知识面,对知识面的综合思考又形成一个多维的知识整体。
4.知识网络条理化、系统化
采用系统化教学,处理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存在着一个将整体知识如何分解、将网络知识如何条理化的技巧。如学习《人类遗传病》时,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种,再分别讲述;同时将各种病的遗传特点与性别的关系及与遗传特征联系起来,就会显得有条有理,顺其自然。所以,如何将整体划分为局部,将知识网络条理化,取决于所划分的局部或条理是否能与整体知识或知识网络有机地联系起来。
5.掌握教学内容的衔接技巧,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按照系统论认识客观事物时,我们发现任何事物都是有结构的,即有内部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把系统的知识分解为一份份学生可以接受的局部知识,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为学习其他必修模块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分子与细胞》模块课标规定了五个主题,依次是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调节,这样的编排,符合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研究生物的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系统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核心的具体体现。在系统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思路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化网络系统;与此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探索、理顺知识结构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认识、创新能力。这正是系统化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
一、处理教材,使教学思路系统化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由一些事实、概念、定理、共识和规律等组成的,它们共同形成一个有固定联系的系统。在教学中,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做系统化处理。
处理教材,是教学思路系统化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头脑中先建立起这门学科的知识框架,理清教材知识系统的结构顺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知识框架展开按序进行备课。只有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广度、深度和顺序,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循序渐进。
二、在讲授中注意教学形式艺术化,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
在按系统分章分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如何使他们在各自的头脑里将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呢?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利用生动有趣的导言将各个部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例如学习生物进化论中的“生存斗争”时,教师先展开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然后叙述:“这是蛇岛的春天,真是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是否想到,在这百花盛开的景象后面,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这里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蛇岛上存在的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现象。这一导言,先从视觉上给学生一个刺激,给学生一个自然稳态的整体,然后才指出这一稳态体系中的内部波动现象(斗争),通过斗争再达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样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了。
2.利用图表或符号将各个部分的知识连缀成一个整体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在利用有声语言向学生进行系统讲授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图表揭示知识体系,甚至用简单的箭头符号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节关于生物遗传的问题时,教师边讲边用箭头将知识连接成一个知识链: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氨基酸→蛋白质→性状。在总结和复习时,又可将这一知识链的每个环节扩展成知识网,并纵向地联系基因在遗传中的三条规律和在变异中的重组和突破,使之形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知识结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图表和符号,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原理系统化
高中生物中,有些章节概念多、原理多,内容较为抽象。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涉及反射、反射弧、兴奋、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等多个概念,涉及兴奋产生、冲动传导、兴奋传递等抽象而复杂的多个原理,如果独立讲解,学生获得的必是零乱的、无序的“珍珠”,很难得到一串精美的“项链”。教师可以采用系统化教学的方式,先利用一个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刺激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一生理现象为主线,将本节中的名词、概念、原理都归入到这一主线中。在讲述中,按照刺激→神经兴奋→兴奋传导→兴奋传递→肌肉收缩的先后顺序,将一个个概念、原理自然地从这一主线上抽出、讲清,然后再归入这一主线,在这个主线上又扩展成一个个知识面,对知识面的综合思考又形成一个多维的知识整体。
4.知识网络条理化、系统化
采用系统化教学,处理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存在着一个将整体知识如何分解、将网络知识如何条理化的技巧。如学习《人类遗传病》时,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种,再分别讲述;同时将各种病的遗传特点与性别的关系及与遗传特征联系起来,就会显得有条有理,顺其自然。所以,如何将整体划分为局部,将知识网络条理化,取决于所划分的局部或条理是否能与整体知识或知识网络有机地联系起来。
5.掌握教学内容的衔接技巧,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按照系统论认识客观事物时,我们发现任何事物都是有结构的,即有内部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把系统的知识分解为一份份学生可以接受的局部知识,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为学习其他必修模块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分子与细胞》模块课标规定了五个主题,依次是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调节,这样的编排,符合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研究生物的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系统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核心的具体体现。在系统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思路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化网络系统;与此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探索、理顺知识结构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认识、创新能力。这正是系统化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