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鸿
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及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特邀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兼任多所名校教授、客座研究员,多家电视媒体顾问。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担纲数百部、集影视节目策划。
品牌传播,没有一概而论的“最好的方式”。根据品牌的不同诉求,每种品牌都有适合自己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无论哪种方式,跟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结合都是必然的。
奖项并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
在中国电影奖项评选中,所有的奖项都是评委评选出来的,在公约力下,每个评委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始终都会有我们觉得不该获奖的作品获了奖,该获奖的作品而没有获奖,这种情况很正常,所以世界上才会有不同的奖项,它们代表的是不同的公约力,来共同形成一个共用的评价体系。我担任过金鸡奖和华表奖的评委,也遇到过与其他评委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争论也时有发生,但这都是在履行评委表达意见的义务,最终所有的争论都会遵从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民主程序。
综艺大电影也是电影的一种存在形式
目前综艺大电影十分火热,几天时间拍摄完成的电影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在传统电影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正是媒介与媒介间互动与影响越来越大的一个体现。换句话说,现在的文化消费不再仅仅是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共同情感、共同载体,艺术的品质和完整性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更被看重的是情感需要,所以电影的形态会越来越多样化,综艺大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原因也正在于此。
这个现象也刺痛了一些电影人的心,向来敢怒敢言的张艺谋就在某综艺节目上直指综艺大电影,认为这类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个人看来,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创作者对电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力。当年张导的《甲方乙方》也遭受过这样的批评,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电影是多元化的产品,因为多元所以才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探讨或批评这些作品的质量好不好,但我们没有资格否定它作为电影存在的价值。
无论有什么争论,中国电影界近年来的改革创造了世界电影的奇迹是不容置疑的。我计划好好总结一下中国电影产业近十几年以来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把这个整理出来,可能对其他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改革会有一定的借鉴。目前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整理好这部分内容出一本书,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电影十年的奇迹是怎么来的。
模仿为创新铺路
近期霸占荧屏的综艺节目大都是引进的国外版权,这也给了大家一种错觉:我们无法创新做出好玩、好看又属于自己的栏目。
现在世界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间互相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阶段,欧美或其他国家在某些娱乐节目上的专业性比较高,因此我们去模仿,去借鉴,去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不模仿怎么能进步?世界上所有的进步都是在相互模仿学习中得来的,只要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前提就可以。当然,做原创是必须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美国一样模仿全世界的节目,一样引进先进欧美电视栏目的模式,但是大家不会说美国没有原创力,借鉴模仿是特定阶段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现代化工业生产出的所有消费品都是这样的。
无论是原创还是模仿,如今各大卫视真人秀节目霸占荧屏却又都能引爆收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电视这个媒介比较特殊,它既想要获得真实记录的真实感,同时又想获得叙事的强度,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所以,真人秀集中了两种文化类型的特点,它有非虚构类节目的真实,又有虚构类节目的某些假定陸,所以两者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效果,这是全世界电视节目的趋势。而且真人秀这种题材可以有很多形态。所以真人秀本身不是问题,怎么把真人秀节目做得更好、更有文化价值,让娱乐商业相结合但又不失去底线才是重要的。
教育者看重的方法论
作为一个教育者,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是我最看重的,这种能力在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中都十分重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培养了这种能力,这种分析研究会让他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特点,这也是我经常传达这样一个方法论给学生的原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优势和特长,作为教师,我们尽量给他们发挥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来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及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特邀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兼任多所名校教授、客座研究员,多家电视媒体顾问。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担纲数百部、集影视节目策划。
品牌传播,没有一概而论的“最好的方式”。根据品牌的不同诉求,每种品牌都有适合自己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无论哪种方式,跟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结合都是必然的。
奖项并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
在中国电影奖项评选中,所有的奖项都是评委评选出来的,在公约力下,每个评委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始终都会有我们觉得不该获奖的作品获了奖,该获奖的作品而没有获奖,这种情况很正常,所以世界上才会有不同的奖项,它们代表的是不同的公约力,来共同形成一个共用的评价体系。我担任过金鸡奖和华表奖的评委,也遇到过与其他评委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争论也时有发生,但这都是在履行评委表达意见的义务,最终所有的争论都会遵从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民主程序。
综艺大电影也是电影的一种存在形式
目前综艺大电影十分火热,几天时间拍摄完成的电影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在传统电影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正是媒介与媒介间互动与影响越来越大的一个体现。换句话说,现在的文化消费不再仅仅是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共同情感、共同载体,艺术的品质和完整性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更被看重的是情感需要,所以电影的形态会越来越多样化,综艺大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原因也正在于此。
这个现象也刺痛了一些电影人的心,向来敢怒敢言的张艺谋就在某综艺节目上直指综艺大电影,认为这类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个人看来,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创作者对电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力。当年张导的《甲方乙方》也遭受过这样的批评,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电影是多元化的产品,因为多元所以才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探讨或批评这些作品的质量好不好,但我们没有资格否定它作为电影存在的价值。
无论有什么争论,中国电影界近年来的改革创造了世界电影的奇迹是不容置疑的。我计划好好总结一下中国电影产业近十几年以来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把这个整理出来,可能对其他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改革会有一定的借鉴。目前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整理好这部分内容出一本书,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电影十年的奇迹是怎么来的。
模仿为创新铺路
近期霸占荧屏的综艺节目大都是引进的国外版权,这也给了大家一种错觉:我们无法创新做出好玩、好看又属于自己的栏目。
现在世界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间互相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阶段,欧美或其他国家在某些娱乐节目上的专业性比较高,因此我们去模仿,去借鉴,去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不模仿怎么能进步?世界上所有的进步都是在相互模仿学习中得来的,只要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前提就可以。当然,做原创是必须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美国一样模仿全世界的节目,一样引进先进欧美电视栏目的模式,但是大家不会说美国没有原创力,借鉴模仿是特定阶段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现代化工业生产出的所有消费品都是这样的。
无论是原创还是模仿,如今各大卫视真人秀节目霸占荧屏却又都能引爆收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电视这个媒介比较特殊,它既想要获得真实记录的真实感,同时又想获得叙事的强度,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所以,真人秀集中了两种文化类型的特点,它有非虚构类节目的真实,又有虚构类节目的某些假定陸,所以两者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效果,这是全世界电视节目的趋势。而且真人秀这种题材可以有很多形态。所以真人秀本身不是问题,怎么把真人秀节目做得更好、更有文化价值,让娱乐商业相结合但又不失去底线才是重要的。
教育者看重的方法论
作为一个教育者,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是我最看重的,这种能力在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中都十分重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培养了这种能力,这种分析研究会让他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特点,这也是我经常传达这样一个方法论给学生的原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优势和特长,作为教师,我们尽量给他们发挥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来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