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与高职教师信息素质的关系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教育对高职教育观念的影响及其对高职教师信息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在网络时代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师信息素质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59-02
  
  一、前 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世界各国把IT(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1]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利于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同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条件。
  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取决于教育质量,其中高等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的信息化必将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师的信息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育工作者既要在观念上寻求新的突破,又要在高科技环境下掌握、运用先进技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多方面应用,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为高职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供了机会,给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网络教育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社会中信息资源的分配利用形式,进而改变了教育的形态:教学形式和内容正从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统一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教学向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和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转变;教育模式正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开放式的网络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正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以多媒体信息网络为主要信息源的终身教育发展。[3]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改变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教育关系。教育不再是原来的基本上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信息的关系,而是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个性化的、自主的教育方式。在网络时代,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环境,获取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教师已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渠道,而是学生信息源之一。[1]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中心主要是教师讲授,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以备课、讲授和考试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被动的学习和应考,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这种结果显然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即使再出色的讲授都会失去其意义。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这就要求高职教学务必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中心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上,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讲授来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技术提供直观形象的交
  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网络教育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以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的知识库、信息库数不胜数,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教学媒体或其它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由对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信息的主动加工;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促进者。
  网络教育促进了教育民主化,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教育模式改变了,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变革,而目前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传统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改变教育思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条件优化我们的教学,是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挑战。
  三、网络教育对高职教师信息素质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且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是现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网络时代,教育的发展正从信息发布、课件发布向教育与网络整合的方向发展,其特点是教育迁移到互联网上。这就要求教师应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本学科专业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整合本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2]教师的信息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下一代的素质培养。
  网络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但良莠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当网络的领航员和指导者,既让学生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同时又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极强的信息辨识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2]
  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才能使教师在网络时代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组织和设计教学,传播教学内容,同时充分认识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扬长避短、灵活多样地在教学中使用它们,使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为高等教育服务。
  传统的讲课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方面因素的关系,使学生发生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组织协调教学是一个集讲授、演示、指导、归纳、分析、讨论、练习、互动等综合动作于一体的过程。教师以引导人的身份代替了传统教学中主讲人的身份,用大屏幕投影代替黑板和粉笔,用图文、声像代替口说手写来传递信息,用课件中的动画来完成演示、参观和实验等多种教学环节,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高职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听到的除了教师的声音,还有网络音频;看到的除了黑板、教科书,还有多媒体带来的大容量的、动感的学习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学生以求索和体验代替了被动学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很好。
  四、网络时代的高职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知道如何快捷的寻找和组织信息,使其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从教师的职业特性来看,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当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例如,教师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真正实现整合等等。[4]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受过专业培训的从事信息教学工作的教师严重短缺的现象,而且这些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接受再培训的机会少,至于其他不是从事信息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能接受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机会就更少,很多教师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进行自学的。
  在现实中,教师也往往不如学生在新事物或快速变化的事物面前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因此面对变化万千、转型迅速的网络时代,如何能够尽快掌握并拥有优势是所有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同时,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但在软件资源、人员培训上投入严重不足。许多硬件设备购置后利用率很低,由于硬件设备贬值速度快,再好的设备经过几年就成为一堆过时的废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的最大障碍是教师培训的不足。欧美国家提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比例是1∶1∶1。[1]但在我国,教师的培训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要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本人则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现实有效的做法是先对从事信息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再由他们培训其他教职工。这种培训应是经常的、短期的、专题的。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水平。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更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学会创建信息环境,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增强信息意识。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当务之急。设置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体系,着重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处理以及信息技能在教育教学中综合应用的能力为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的专业教学与其它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侧重点不同,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以达到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Glenn R. Jones. 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 程晓旭.高校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19):118~119
  3 席琳琳.网络对高职教学及管理的影响.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1
  4 葛祥国、鲍明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4):166、211
其他文献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来为世界人民所推崇,尤其是中国人在语言文字上“写”的功夫盖世无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特别是一名国家基础教育教员,如何把祖先“写”的文化代代传承,如何把文字当中的美学发扬光大,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语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知识宝库,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依托,它更是美的源泉,是人类认识美、感受美、传播美、创造美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进行教师教学过程审美化活动的研
期刊
探究性是人类探索未知、征服自然、启迪智慧、求异创新的系列活动。在这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旧课程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生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已经
期刊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农村中小学生的入学率有了逐步稳定的提高,“普九”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顽疾并未彻底根除,近年来,部分地区辍学现象甚至呈现出反弹趋势,给教育工作带来了隐忧,令人深思。  一、流失的原因  1.教育内部因素  (1)办学条件不完善  虽然在“普九”验收中教育的硬件设施基本上有所改进,但学校的办学仍然存在资源不足的现状。一是教学设备简陋。图书、实
期刊
【摘要】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后进生显得更为重要。转变观念、提高育人艺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感化尊重信任抓反复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161-01 
期刊
【摘要】“趋之若鹜”被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是被误用为“趋之若骛”;其二是感情色彩误用,经常用来形容一些正面的、正当的追求,忽略了它的贬义色彩。  【关键词】趋之若鹜感情色彩贬义词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177-01     在曾经编辑加工的一本书稿中,有一段关于Levi’s牛仔裤的案例,其中一句是“人们对这种强韧耐磨的裤子趋之若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学生进入学校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级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期刊
【摘要】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务交际与沟通,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文章结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有语言能力,又有全面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未成年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整合社区资源,构建新型社区教育共同体,是加强未成年人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家、校、企、社共同体立体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24-0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期刊
【摘要】高校诊所法律援助是一种依托于高校教学改革模式——法律诊所对社会中特定群体进行救助的新兴法律援助模式,它不仅促进了法律教育的改革,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我国法律援助的供求矛盾,真正体现了法律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本质,其正日益成为民间法律援助的重要力量,但诊所法律援助却面临认同缺位、管理不规范、资金匮乏等诸方面的生存问题,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将促进高校诊所法律援助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法律援助诊所法律
期刊
【摘要】1月16日,国内外100多名比较教育学专家、学者们出席了由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香港比较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围绕着主题“区域化中的全球化:认同、理解与互动”,与会代表通过分会场讨论、研究成果发表等方式,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研究成果颇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全球化区域化香港比较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
期刊